一、古埃及文明1.古埃及文明: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约在3000年前,上埃及王美尼斯一统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在埃及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从公元5000前的塔萨文化(一统上下埃及)到希腊征服古埃及为止,古埃及文化是历时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2.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到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3.复合象形文字:3500BC,古埃及人发明了图形文字,图形文字经长时间使用后演变成为包括字母、音符、词组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复合象形文字体系可以表示一定的概念,有表音作用,并且出现音节字。4.腓尼基字母: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将由埃及文字演变出的北闪米特字母制定成了历史上第一批由22个辅音字母,无元音组成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传入希腊产生了希腊字母,后产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文字、字母的共同来源。5.天文学:对天体以及其他宇宙物质进行观测和理论研究的科学。6.纸草文书:利用纸草进行书写是埃及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尼罗河三角州地区盛产一种酷似芦苇的植物-纸草,人们将纸草切成长度适中的小段,剖开压平,拼排整齐,连接成片,晒干后即成纸草。用芦苇杆之类的东西做笔,蘸上菜汁和黑烟末调成的墨,在纸草上进行书写,由于长时间后干燥易碎,因而流传很少。7.《史密斯医学纸草》:写于BC1700年,被誉为“世界第一部外科学著作”,记载了48种身体各部位的外伤诊断以及疗法。8.《埃伯斯纸草》:写于BC1500年,记述了人体700多种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提供了877种治疗方案,其中疾病种类已经涉及内科、妇科、儿科、眼科等现代医学科目。9.历法:古埃及最早的历法与尼罗河水情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一年的第一天:尼罗河水开始泛滥。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将一年定位365天,一年分三季,每季四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10.木乃伊: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存活,灵魂仍会附着在尸体或者雕塑上,所以,法老们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古埃及人通过木乃伊的制作,积累了大量人体生理知识和解剖知识,促进了医学的发展。11.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生前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外形呈角锥体,形状酷似汉字的“金”,故称。金字塔共有80多处,修建于BC2600年的胡夫金子塔为最大的一个。被称为世界十大奇观之一。12.狮身人面像:为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希腊人称“斯芬克斯”。13.金字塔的意义:成分体现了埃及人的智慧。目的:为了显耀法老凌驾于一切的尊严,维护奴隶统治。14.神庙:到了中王国的帝国时期,神庙代替金字塔成为古埃及最主要的建筑形式。古埃及人祭拜神灵和自然,宗教是其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他们通过建造神庙显耀神的力量。神的名字一般以生物或者自然物命名,这反映了其对生物与自然力量的恐惧。15.卡纳克神庙:位于开罗以南的卢克索,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雄伟的神庙,建于BC14th,主要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16.苏伊士运河:一条海平面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提供从欧洲到印度洋和太平洋附近最近的航线。二、古印度1.哈拉巴文化:又称“史前时代”。在约BC2500年,于印度河中下游地区出现的较高程度的农业文明,由当地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2.吠陀文化:BC2000年中叶,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南下,进入印度次大陆,开创了吠陀文化。“吠陀”原意是知识,中国古人译为“明”。吠陀文化得名于流传至今的四部以吠陀为名的神话诗集。3.种姓制度:吠陀文化初期,原始氏族逐渐解体,900bc-800bc,雅利安人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活动的僧侣)---刹帝利(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的武士)---吠舍(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的平民)---首陀罗(从事农业以及各种手工业劳动的贱民)。4.《太阳悉檀多》:公元1世纪成书,现存最早的古代印度天文学著作。“悉檀多”意思是“知识”,该书讲述了时间的测量,日月食,行星运动和天文观测仪器等问题。5.“阿柔吠陀”:古代印度医学知识体系的称谓。汉语的意思是“长寿的知识”。这意味着古印度的医学不仅注重治病,而且关注防病和养生。《阿柔吠陀》是古印度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书中提出躯干、体腔、体液、胆汁和气是人体的五大要素,与自然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6.《阇罗迦本集》&《妙闻集》:阇:du1,《阇罗迦本集》是内科医学,《秒闻集》是外科医学,他们是古印度最著名的两部医学著作,被认为是古印度独特医学体系走向成熟的标志。7.泰吉玛哈尔陵墓:莫卧儿帝国于公元7世纪建造,是现存古印度最华丽的建筑之一,全采用白色大理石,并镶有各色珠宝。共耗时20多年,是世界穆斯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8.《五大历数全书》:公元505年,彘日,汇编古印度五种重要天文历法。三、古代两河流域1.美索不达米亚: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平原,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此地是世界上人类古老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两河文明历经:苏美尔王国-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由BC3500-BC538。2.楔形文字:BC2800,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字以软泥为书写对象,用削尖的芦苇杆或动物的骨头当笔,在软泥上压刻书写,形成窄而浅的压痕,书写后的每一笔形似木楔,故称楔形文字。3.泥板书: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用泥制作的供书写的平面板,在其上用楔形文字刻写,为了便于长期保存,一般要将书写有文字的,泥板晒干或烘热成砖,形成可长久流传的泥板书。4.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观之一。阿拉伯语称其为“悬挂的天堂”。BC6世纪,由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为其患思乡病的爱妻修建,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并有灌溉系统,7层,25米,园中种植各种树木,远看花园似悬挂在空中。5.《农人历书》: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历书。这本书以一个老农民教育的儿子的口气写成,讲述了该如何务农,以及农业耕种时间和注意事项。6.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6thking)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了高度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曾制定过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等同于宪法刻在石碑上。7.占星术:在长期观测天象的基础上,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对外界事物的解释系统---占星术。即通过形象变化的周期性和偶然性来解释各种事物的变化,促进了天文学更进一步发展。8.黄道:太阳一年中在恒星背景下走过的路径,天文学称之为黄道。古代两河流域人们知道太阳的位置是周年变动的,他们将黄道分为十二个阶段,每段中的恒星为一个星座,每年的一个月对应一个星座,就形成了沿用至今的黄道十二宫。9.沙罗周期: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发现日食是月球正好处于地日间而形成的,认为233个朔望月为一个日食周期。这个周期称为沙罗周期。沙罗是巴比伦文中恢复的音译。四,古代中国1.甲骨文:商代人遇事进行占卜定吉凶,然后将结果刻在龟骨或者兽骨上,形成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作卜辞。是一种象形文字,是比较完整的记录和表达汉语的符号体系。它的出现,使中国从商代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2.《九章算术》:古代中国数学的经典著作,讲述九大类246个数学问题的解法,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它是一本综合性历史著作,是当时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其出现标志中国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3.《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末期。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第一次提出了脏腑和经络学说,奠定了日后中医理论发展。采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原理,记载了“望闻问切”的疾病诊断方法。灵枢中也记载了两种重要的经络学应用,推拿和针灸。4.《吕氏春秋》:著于BC3世纪,是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该书分为《上农》《任地》《辨土》《审时》。论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讨论在农业生产中如何因时因地制宜,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5.《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典籍,记载了青铜铸造的“六齐规律”,“齐”是配方的意思,“六齐”规律指铜和锡六种不同的比例,分别适用于铸造不同用途的青铜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铸造经验。6.《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作者是明代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步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协调、人力要与自然相配合。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7.《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基本囊括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个个方面,始终贯穿一个重要思想,即徐光启的“农政”思想。内容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8.《齐民要术》:贾思勰,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全书共92篇,涉及农作物栽培育种,果树林木育苗嫁接,农畜饲养,农产品加工等,其农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在世界领先1000多年。齐民:平民百姓;要术:谋生方法。第二讲:古希腊科学1.爱琴海文化:BC3000-2000,属金石并用时期的文化。农业有犁耕,陶器生产已经采用轮制法,绘画及黄金装饰制作精美,出现了象形文字和线性文字。该文化晚期,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它是古希腊文化以前的文化,是独立的文化。2.雅典时期:BC5世纪,雅典在希腊各城邦中取得盟主的地位,全面推行奴隶主民主政治,这一时期是古希腊经济,政治和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史称----。3.亚历山大帝国:BC356,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建立起了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这一时期史称“希腊化时代”。4.缪斯学院--历史上最早、规模宏大的世界的学术中心。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者有重视科学文化的传统,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力赞助学术活动,举办研究机构,网罗科学人才,搜集古代典籍,于是建立了缪斯学院,成为当时世界学术中心。5.理性自然观:由古希腊首创:①,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整体;②,自然界万物变化具有规律性;③,他们创造一套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的规律。(古希腊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6.神话自然观:有两个显著特征:①,人神同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人神同构,但与人类并不完全相同,这形成其独有的有机自然观念。②,具备完备的诸神谱系,这实际是逻辑思维的一种原始形式,突出秩序、规则的概念,是古希腊理性精神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两个特征反映了古希腊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思想的对象性和逻辑性。7.米利都学派:最早的自然哲学派别,创始人为集哲学和科学为一身的自然哲学家泰勒斯。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水,其被誉为西方科学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8.米利都学派学者阿那克西米尼为证明万物是由气组成的理论,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科学实验---呼气试验。9.万物皆数:恩培多克勤提出:自然界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是数学的。10.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思想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物理领域:《物理学》,世界最早的物理学专著,缺乏实验数据;生物领域:通过对小鸡胚胎发育的观察得出生命起源的“自然发生说”;对动物根据外形,胚胎而进行等级分类;自然界物质组成:天上世界由“以太”气和永恒的匀速圆周运动,地上世界是由“水、土、气、火”四元素组成的直线运动。其著作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分化。11.“四因说”:在自然万物本原的问题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四因说: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强调外因论)他用这解释自然万物的存在变化,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由质料趋于形式的运动过程,这种运动要借助外力的作用,形式因是包含着目的因的。12.三大基本定律:亚里士多德曾对形式逻辑进行研究,提出了形式逻辑三大基本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13.“四根说”:雅典时期提出,恩培多克勤认为水气土火是自然万物的本原,为说明万物本原的多样性,他们在数量上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构成万物在性质和形态上的区别。被认为是早期的元素说。14.“种子说”:雅典时期阿那克萨哥拉提出。指种类无限多又无限小的东西。自然万物由种子构成,种子可以是同类,也可以不同类,从而形成自然界不同的物质,自然万物有生有灭,种子永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