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即民间风俗:广大民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的,积久而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诗经》言:“美教化,移风俗。”唐颖达《汉书、地理志》中认为风与俗对立使用,风指自然条件不同所形成的习尚,俗是指社会环境不同所形成的习尚;如果二者分开使用则意义相通。所以,民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并且随二者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礼仪大多指为表示某种情感而举行的仪式。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又称食俗,是民众从古到今在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分日常食俗、节日食俗、生婚寿丧食俗、社交食俗、民族食俗、宗教食俗等。第一节中国的日常食俗日常食俗是指广大民众在平时的饮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基本上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主要饮食品种、饮食制度及进餐工具与方式等。中国56个民族各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日常习俗。一、汉族的日常食俗1、汉族的主要饮食品种日常三餐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大多一日三餐。常用饮品是茶和白酒。基本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再加工茶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含茶饮料等。人们用酒来成就礼仪,用酒来消忧解愁,视酒为神奇、刺激且能催人幻想、美化生活、激发灵感的魔术佳品。李白有诗云:“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言”。香型分为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米香型4种,还有特色香型的药香型、豇香型、芝麻香型等,常用“××春”命名,也用“曲”“液”“酩”“醇”“津”“霞”。2、汉族的进餐方式与工具早期为分餐,后逐渐演变成最终固定为合餐。费孝通《乡土本色》:“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个身子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产生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必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发展,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互相帮助,易形成集体活动的群体观念,推崇群体的意志、力量和作用,而忽视个人的一切。汉族早在商周时代就进入农耕时代,儒家思想也极力提倡群化观念,注重整体思维,崇尚群体利益和作用,强调“和”为贵,并放到饮食生活中。商周之时,由于只有矮小的几案放食物,只能分餐而食;隋唐之际,高大的桌椅出现后,变为合餐方式,众人围座于一桌,共同享用一桌饭菜,气氛热烈,相互谦让,笑声阵阵,围桌合餐象征着团圆、统一与和谐。使用的餐具常是一具多用,如筷子、刀、菜刀、锅等。菜刀既可用来切、片、排、剞,也可用赤剁、砍、砸、捶;所切割的形状繁多,有丝、丁、片、条、粒、茸等多种形态,而同一形态有不同品种,如片有牛舌片、刨花片、骨牌片、瓦楞片、指甲片、柳叶片、月牙片、灯影片等10余种。二、少数民族日常食俗(略)第二节中国的人生礼俗人生礼俗即人生仪礼与习俗,指在人的一生中各个重要阶段上举行的不同仪式、礼节以及由此形成的习俗。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必须经过许多重要阶段,其最重要的阶段常被认为是人生的里程碑。在跨越人生的每一个里程碑时,人们都会用相应的仪礼加以庆祝或纪念。一、人生礼俗的特点受独特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幸福观)的影响,中国的人生礼俗的特点是以饮食成礼、祝健康长寿。就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而言,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偏重于生活数量,却不太重视生活质量。这与农业国国家社会的稳定、繁荣依赖于家族,家族的稳定与繁荣与人口数量和个人的长寿密切相关。儒家在政治上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天下如一家,中国如一人”,说明个人、家庭、家族、国家的密切关系即家国同构。个人长寿才能人丁兴旺,家族繁盛,社会繁荣,个人、家族、国家才能得到幸福。福寿总是相连。《尚书.洪范》提出最早的幸福观:“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通过饮食来实现福、寿的目的。《管子》:“王者以民人为天,民人以食为天”。《尚书.洪范》:“食为八政之首”。将饮食与治国安邦紧密联系,而人的长寿更需要饮食作保证。寿字在古代作动词,祝人长寿之意,通过献酒来祝愿。中国人在人生礼俗上更多地表现为以饮食成礼。二、人生礼俗的重要内容1、诞生礼俗:三朝酒、满月酒、抓周、认干亲2、结婚礼俗3、寿庆礼俗4、丧葬礼俗一、诞生礼食俗古人胎教与食养并重,有“酸儿辣女”之说,并忌讳兔肉、麻雀等食品。对产妇讲究大补,有“饭补”与“汤补”两种,多吃小米稀饭、糯米酒、肉丝面、红糖、鸡蛋、母鸡、蹄膀、鲫鱼、姜茶之类,一日多餐,持续月余,俗称“坐月子”。还有请产婆吃红蛋,带米酒去娘家报喜,生父携糖饼请长者为孩子取名的古风。而后小儿与亲友见面,设宴祝贺:“满月”、“百日”、“周岁”各不相同。抓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属传统诞生礼之一。二、成年礼食俗古时学童启蒙要拜孔圣人,用酒肉酬师,吃状元饺或状元糕,并禀告祖宗。现在,过10岁多是大庆,亲朋好友届时光临,庆贺宴席应上什锦菜、什锦汤、什锦果、什锦点心等,还辅以插满小蜡烛的彩花大蛋糕,中、西结合,喜庆有余。此类筵席忌上腰子(与“夭”字同音),最好也不用腰盘,以免犯忌。纳西人的婚礼似乎在他们的生活中并非是什么大事情,但他们对于成年礼却极为重视,其习俗礼仪也很有趣。纳西人孩子长到13岁时,家里人就要为孩子举行隆重的成年礼,女孩的叫“穿裙礼”,男孩的叫“穿裤礼”。哈尼族是一个鸡蛋一瓶酒提亲东乡族则由厨师陪伴新郎上门绍兴人嫁女要喝埋藏十多年的“女儿红酒”侗族娶媳妇是吃腌制十多年的“酸草鱼”陕西关中农村请女婿吃头锅原汤的“卤水面”蒙古族是让姑爷去啃难啃的“羊喉结”从中逗乐满族新婚夫妻洞房之夜吃“子孙饽饽”,一口一个“生”字东北的婚宴讲究“四大件(扣肉、四喜丸子、红烧鱼、红扒鸡)武汉的婚席讲究“四全”(鸡、鸭、鱼、膀)和“四喜”(四道喜庆花点)岭南的婚席则爱用“龙凤呈祥”、“山盟海誓”、“莲合甜露”、“枣子肥鸡”等菜名,以兆吉祥。三、婚嫁礼食俗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婚制与婚习不同,其食俗也是异彩纷呈的。置办婚席必须注意:①全席菜品应是双数,最好是扣八,扣十;如:四喜四全席,六六大顺席,八八大发席,十全十美席之类,但要避免浦张浪费。②菜品多用吉语,如“鸳鸯戏水”(双鲫鱼氽汤),“早生贵子”(红枣、莲籽、花生、桂圆羹),“鹊渡银桥”(鹌鹑丝炒绿豆芽),“凤入罗帐”(网油烤鸡)之类,烘托喜庆气氛,寄寓良好祝愿。③餐具宜选用红色,金色圆盘和圆碗,用红桌布和红筷子,配红色果酒;忌讳摔破餐具,茶具或酒具。④果品宜上干果,如:核桃、花生、桂圆、红枣等,都是结婚吉庆食品,不可上梨(与“离”同音)与桔子(须一瓣瓣分开)。结婚礼俗常见的程序分为三大类:一、婚礼致辞:我们能见到的婚礼致辞有:证婚人主婚人致辞、新人致辞、贵宾致辞、领导致辞、团体讲话、家长致辞、长辈致辞、红娘致辞、来宾讲话、傧相讲话、酒店祝福讲话、外地亲友贺电等!二、行礼:经常礼赞的仪式有:拜天地君神、拜列祖列宗、拜床公床母、拜先父先母、拜义父母和双方长辈、拜领导或者证婚主婚、拜红娘、拜来宾、夫妻对拜等等。三、其他:喝交杯喜酒、新人盟誓、新郎求婚、新人表演(猜新郎、咬苹果等)、亲友表演(唱歌等祝福新人)、交换结婚礼物(戒指)、新人介绍恋爱经过、点燃爱的圣火(烛台)、栽爱情树、放飞爱的蝴蝶、倒杯塔、、新人与来宾互动、新娘扔花、切新婚蛋糕等等。汉族结婚风俗-回门回门是汉族婚姻风俗。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迎亲开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圆满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因近代此礼通常放在婚后第三天,所以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一般来说,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同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四、寿庆食俗我国的寿庆礼多为老人举办,仪典隆重,寿席的菜品应努力遵循老年人的饮食保健原则,突出“三低二高”(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烩菜与汤菜比重略大,烹制上力求软烂,下酒菜,适当减少。需配寿桃、寿面、云吞、冰糖、白果、松籽、红枣、佛手等应景果点,选用“瑶池赴会”、“八仙过海”、“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祥和菜名,全席最好采取“九冷九热”的格局,体现“九九(久久)上寿”之寓意。至于鱼菜,一般不宜多上,否则容易使老人产生“多余”的联想;而“西瓜盅”、“冬瓜盅”之类的更是犯忌,因为“盅”与“终”谐音。此外,古时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儿女还有“借寿”之举,并提前举办寿席。此类席面,多是拜寿与贺寿合一,气氛热烈,避忌也多。寿面我国庆寿吃寿面这一风俗,在南北方都很盛行,我地亦流行此习俗,凡有老人庆寿,宴请三亲六眷、至友宾朋,被请者在送贺礼中,必有长寿面一品(此面长约1.5公尺,过去市店有卖,俗称为扯油面)而寿星家宴客,在饮酒尽兴之后,不是吃饭,而是每人给吃一大碗面,这叫吃“寿面”。祝寿所用的桃,一般用面粉做成,也有用鲜桃的。神话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所以一般习俗用桃来做庆寿的物品。为什么用桃祝寿,称为寿桃,这首先得从桃本身来说起,作为水果甜、鲜、纤维素含量高,含有维生素E,这是抗氧化抗衰老的,果糖有滋补强身的作用,特别是纤维素对老人的常见病如动脉硬化,便秘都有好处。蟠桃山风景区民间早有“桃养人”和“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谚语。《神农本草》上“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文字,《神异经》说“东方树名曰桃,令人益寿”。这些书也是根据民间的众说,共识而总结出来的。《王贞农书》认为桃为“五木之精”,驱邪必自扶正,用桃祝寿也就有了祝颂的意思了。寿宴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1、寿宴会场布置:金碧辉煌,餐桌上铺着红色的台布,中间摆放葱绿鲜艳的美丽植物,大厅周围张灯结彩,红红的灯笼点缀在其间。显示寿堂的喜庆热烈气氛。墙壁上贴着由儿女、子孙亲自写在红纸上的寿字图案,或者大型松柏、仙鹤祝寿图,突出了环境的主题,热烈且美观。写一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内容的寿联,寿联簇拥着一个大大的红色“寿”字。“寿”字下有2张寿星椅,它的左右两端各摆放有一大一小两张礼案(即方桌),礼案上摆放有福、寿、禄三星、鲜寿桃等祝寿物品。寿堂下面列有四个装有无数小气球的大气球和扎有红色彩带的大礼包,用来放置儿女、儿孙给老寿星贺寿的礼物。背景音乐:步步高、祝寿歌。2、拜寿仪式☆首先请老寿星的儿子、女儿献祝寿词。☆请老寿星的孙子、外孙子辈献祝寿词。☆请老寿星的儿子、儿媳、孙子上堂拜寿五、丧事食俗60岁以上去世,安祥如故,民间称为“白喜事”。其食礼是:摆冥席、供清酒、素点、果品、接待亲友,多为“七星席”(六菜一汤),突出奇数,少荤腥,忌酱油与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