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3、理解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2、进一步巩固文言文的翻译。《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礼记》及背景简介听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整体感知一读课文:(自读)诵读指导:第一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三句用排比对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四句“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再读课文(齐读)注意文中的生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等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回答。大道之行也施行选贤与能jǔ通“举”,选拔.讲信修睦培养故人不独①亲其②亲故,所以。独,单独。①亲,以…为亲有“奉养”之意②亲,父母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皆有所养:供养不独①子其②子①子,以…..为子,有奉养之意;②子,子女.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不必藏于己:私藏谋闭而不兴: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shuān)插门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讨论: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大同社会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天下为公天下无恶课文层次1.什么是“大同”社会(总提)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亲如一家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3.全文总括(物质、精神生活)(思想观念)各抒己见当今我们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大胆想象你想象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课堂延伸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2.在现在来说:3.能否实现?请你思考结语本文也许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理想社会的文献,这其中凝聚了多少中华民族的智慧,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追求。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肃然起敬,一是深邃的星空,二是我们内心的道德良知。”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理想。让我们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课外作业搜集古今中外为了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的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并说说他们的故事.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代,代表作《孟子》。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说。康有为的大同梦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自1905年11月《民报》问世,孙中山开始系统宣传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思想,他自己也在创刊号上提出了由民族、民权、民生构成的“三民主义”,正式完成了他对“民主梦”的一个比较完满的构想。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