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中外学前教育史授课人:张绍新主要内容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第二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第三节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五届张履祥的儿童教育思想第一节贾谊论早期教育贾谊人物简介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贾谊曾数次上疏,批评时政。少年有为破格提拔权贵毁谤被贬长沙忧郁而死其功不灭居安思危切中时弊今人辑为《贾谊集》,包括《新书》10卷早期教育著作,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贾谊的学前儿童教育观点一、早谕教1.太子教育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正而天下定矣。”对太子的教育,实乃治乱之机要。2.“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对太子的教育在其未出生前就要进行。“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君子慎始。”“殷、周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早期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决定着他日后的成长道路4.及早施教的重要性在于:其一,在于小时候形成的品行习惯根深蒂固,就仿佛人的天性一般,不易改变。其二,在于婴幼儿尚未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地单纯,既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也容易沾染不良的习气。“心未滥而谕教,则化易成也。”二、选左右1.慎择师友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三公”、“三少”须慎重选择,“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方能充任。“人性非甚相远也。”周成王圣明,秦二世暴戾便是典型的例证。2.特别关注太子的道德教育。“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人的善行不能因其小而认为无多大价值,同样,人的恶行也不能因其小而觉得无关紧要。三、重儒术1.企望以儒家思想统摄皇太子的心,以儒家学说作为太子早期教育的主要内容。2.文化知识教育方面,贾谊主张对太子注重《春秋》、《礼》、《诗》、《乐》等儒家经典的传授。3.道德教育方面,贾谊主张应使太子自幼形成儒家倡导的忠、信、义、礼、孝、仁等道德观念,在他看来,具有此“圣人之德”的人,就是道德上的完美者,也即具备儒家理想人格者。“将学趋让,进退即席不以礼,登降揖让无容,视瞻俯仰、周旋无节”4.治国方面,提倡效法古圣先王之道,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5.身体保健方面,主张教养结合,即除进行道德与知识教育外,并须由少保负责健养其身体。评析只是针对太子提出早期教育的论述,列举的实施方法大多是综述文武三代之道,较少新意。但是,他毕竟是先秦以来第一位较为全面地论述早期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早期教育理论的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王兴国《贾谊评传》说:“贾谊长期任太傅,他讲的教育,大多是指太子教育,因此其内容难免有其局限性。”同样认为这类文章的内容无所谓时政针对性,而只是由贾谊的太傅职业限定的,是从事“特殊教育”的结果,所以评价的基调就低得只剩下一句“有其局限性”。——李尔钢《贾谊教太子文的“时务”解读》=396195第二节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颜之推(531年-约595),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历官南梁{502-557}、北齐{550-577}、北周{557-581}、隋{581-618}四朝。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根据自己几十年为官、求学、处世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一、提倡及早施教1.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谚“教妇初来,教子婴孩”2.主张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3.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意较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4.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真接受父母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颜之推的学前儿童教育观点二、主张慈严结合1.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慈爱和严教结合。“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2.批评当时许多家庭父母对子女“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反奖,应呵反笑。”3.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4.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推崇棍棒教育。“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鞭挞体罚犹如以苦药治其疾病,“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三、要求均爱勿偏1.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平等对待子女。“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2.偏宠孩子,意愿与效果相反,值得家庭教育者深思。四、主张博习致用1.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经世致用”的真实本领。2.批评当时许多世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庸庸碌碌,知识浅薄,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他抨击了当时教育培养出来的尽是不可理事、脱离实际的人物:一类是玄学空谈家,另一类是死守章句的腐儒,这两类人实是废才,于国家毫无用处。3.主张要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杂艺:琴、棋、书、画、数、医、射、卜等。还要熟悉农业生产知识。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五、重视风化陶染1.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2.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慎择友”,“必慎交游”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3.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要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思考题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的科学性表现参考答案1.强调“早谕教”、“端蒙养”、行胎教2.注重熏化陶然,要求慎择师友和以身作则3.反对溺爱孩子,主张慈严结合,均爱勿偏4.以道德教育为主,坚持进行正面的行为指导5.注重培养学生兴趣,量资授学,循序渐进思考题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学前社会教育的原因参考答案一、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客观需要二、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三、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基本师资条件四、缺乏兴办学前社会教育的科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