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中国纪录片的历史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情感。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与艰辛,振兴中国纪录片事业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讲座上,夏蒙导演提到,纪录片可以称作是一个国家的名片。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带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礼物是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蓝色星球2》。一张小小的光盘,带来深刻的启示——对一个国家来说,纪录片所能达到的高席与深度,代表国家的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能力所达到的高度。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老一代观众对当年热播的纪录片《话说长江》《望长城》《邓小平》《让历史告诉未来》有深刻的记忆。年轻一代的观众也对《东方主战场》《筑梦路上》《我在故宫修文物》《超级工程》《五大道》《航拍中国》等纪录片津津乐道。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曾创下中央电视台2016年最高收视率,这部作品以纪录片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革命史娓娓道来,让历史有了人性的光辉与人情的温暖,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耳目一新。真实记录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也逐渐得到世界的关注。夏蒙导演强调了历史影像的保留对记录历史的伟大贡献。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导演就开始用摄影机记录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影像。比如,从延安电影团一路走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新中国纪录片事业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历史影像。这些历史影像,对于正确评价新中国历史,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道路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中国已经是纪录片生产大国,却不是纪录片的生产强国。夏蒙导演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纪录片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纪录片制作的规模和数量来说,已经是纪录片生产大国。2017年,各级电视台播出纪录片时长6万多小时,产量约2万小时,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但我国并非纪录片强国,优秀纪录片数量还很少。特别在自然类纪录片和科学类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上是个短板,像《蓝色星球》、《地球脉动》这样的纪录片,我国现在还做不出来,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强纪录片产业,需要让纪录片为国家形象战略服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纪录片又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新征程,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而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国家记录”和“国家记忆”。许多纪录片的制作,需要漫长的周期,时间的重量不可能靠市场行为来支撑。有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科学类纪录片不一定有好的市场预期,却有着重要教育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从纪录片生产大国到纪录片生产强国,需要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纪录片品牌,创作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纪录片作品,需要设立雄厚的纪录片基金对纪录片产业进行长期投入与资助。纪录片真实展现中国人民伟大奋斗历程的珍贵历史影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形象的历史,生动的广告,有力的宣传。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依然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当中国以大国姿态走向世界中央的时候,当无数中国人的梦想从蓝图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应该同步开启具有国家档案意义的记录工程。用纪录片为祖国留下前行的足迹;用纪录片为共和国绘出清晰的年轮。报告二城市雕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反映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并不仅在于其自身或是表现手法运用的成功。更要追寻它的背后故事。立足于城市本土文化,在传统中提取素材,突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城市雕塑设计的关键所在。一座成功的城市雕塑能够传达出该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比如一提到纽约的“自由女神”。哥本哈根的“美人鱼”以及深圳市的“开荒牛”。我们会通过其作品马上想到该城市或地区的鲜明特点以及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影响城市雕塑,是城市雕塑创作理念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雕塑借助城市文化氛围。使其艺术魅力和审美意味得以扩展和延伸,升华为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新移民带来了各自的本土文化,所有的地域文化、宗教传统和高级文明到了上海之后,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最后都一一失去了其本真性,演变为极具都市风格或东方神韵的海派文化,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宽容性的特点。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首先展现出的是具有现代时尚潮流的前卫文化。西方文化在这个城市随处可见。逐步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风貌。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发展、建筑风格样式、饮食风味等方面.更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所以说,上海城市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特征。即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多元文化风格。这一点在上海世博吉祥物、会徽、会歌、主题活动中充分体现。在雕塑设计过程中,雕塑自身的语言形式,包括题材、内容、形体、风格以及形式等因素都要围绕城市文化进行和实施。对于城市文化主要从地域传统文化。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空间文化三个主要方面来阐述上海城市雕塑设计中的文化定位问题。雕塑设计之前首先要充分研究该城市的地域文化.这是城市雕塑设计的思想源泉.是当地群众与城市雕塑产生共鸣的桥梁。地域传统文化包括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地域环境以及民间传说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尽可能将地域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才能创作出一件既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同时又富有现代观念和时代精神的城市雕塑。上海美术馆东门。城市农民”作为2000年上海双年展作品之一。一个个真人大小的雕塑刻画得亲切生动,有不同年龄段农民兄弟的茫然神情。作品深入我们的生活,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作者通过真实再现的方式表达出对身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真实情感的流露。特别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当人们街头小憩之余。社会历史文化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民族审美特征、时代观念、社会精神风尚等方面。浦东“东方之光”位于上海世纪大道杨高路交汇处,背靠世纪公园。“日晷针·东方之光”在形状上借鉴中国古代元素日晷.在此基础上融人现代审美观念。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审美体验。作品成功之处在于突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以及社会历史,在建筑空间文化方面。该雕塑方圆一公里内没有高建筑。显得雄伟大气。在材质和色彩上显得引人瞩目.并且巧妙地把现代建筑语言与当今高科技语言完美结合。如果我们把城市雕塑作为主体物去欣赏。那么其周围的空间环境则起陪衬作用,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放眼当下。城市雕塑在我国处于一个发展的初步阶段,上海也不例外.怎样引导上海城市雕塑的发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需要社会、艺术家、大众共同的参与和努力。严肃认真地对待城市雕塑创作。只有这样,上海的城市雕塑创作才会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积淀、人文风情,更具有中国的、地方的品味和民族特征。报告三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地方分权和市场调节运行机制。国政府不参与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但国家对教育高度重视。美国艺术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设立的.也不断随着市场的改变而改变。美国高等艺术教育分成两大种。即:附属在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系和独立的艺术学院。下面着重分析美国的高等美术教育的特点,大部分高等综合性大学都设有美术系,称为“艺术系《DEPARTMENTOFART)。其特点有二:第一,美术系的主要任务在于提供美术的普及教育,而不是主要在于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第二,综合性大学中的美术系利用综合性大学学院完善,研究经费充足,国家和财团拨款丰裕这几个优点,从事大量的美术研究工作,特别是美术史和美术理论研究工作。美国几乎所有的重要美术史研究都是在综合性大学的美术系、美术史系进行的。美术系中的技法教育与专业美术大学的技法教育类似,但是没有那么专业化,可以说样样都有,点到为止.重在普及。例如宾西法尼亚州立西切斯特大学的艺术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里选修艺术课程的大部分学生不是学艺术的.而是别的系过来选修一些艺术课程的学生。美国大学全部实行学分制度,因此必须修一些与艺术相关的课程,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艺术课学习,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有帮助,否则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看绘画和欣赏艺术作品。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教育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青年的艺术紊养,再有,美术研究是综合性大学的美术系的一个重点。美国现代美术教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反文”思潮的影响、“波普”艺术的影响,美国的美术教育更是具有这些印象的深重烙印。表现在具体的教育体系上就是从以往的重技法教育中心转向重观念和思维的中心。美国的最初美术教育是从欧洲传过来的,其体系受到英国体系的很大影响。最早的美术学院和美术系都是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这个地区的文化和教育体系是基本与英国的体系一脉相承,因此,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美术教育基本是和欧洲的传统学院派教育的方式是一样的,重在传授技法技能,其创作以写实为主。20世纪初以来,现代主义在欧洲萌发,欧洲不少国家,如: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不但在艺术创作上和在设计上开始现代主义试验,同时也开始了对艺术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德国的包豪斯可以说是集大成的中心。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媒介上的改革,艺术观念上的变化,使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中最彻底的例子就是芝加哥艺术学院,在学院里完全贯彻包豪斯体系,完全改变芝加哥以往艺术教育的方式。随后在密执安州的布鲁菲尔德山市建立了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也完全采用欧洲的现代主义教育方式,从实验入手,基本屏弃以往的传统学院派的训练。在这强大的欧洲体系影响之下,美国一些本身名气很大的美术学院,如纽约的普拉特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等等,也都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改变教学体系,以适应新的形势。因此美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在二战结束初期是+分欧洲化的。而艺术创作上,美国从四五十年代以来开始成为世界美术的中心之一,特别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现代艺术的重要中心。报告四在工业化生产极具发展的今天,物质是相当丰富的,如何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前所未有地成为了一门科学。在本次报告中,设计师刘赛文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将毛竹这种自然材料运用到建筑室内空间中,并通过这种普通易得并且可再生环保的材料,将其转化成新的生命。毛竹是竹类植物中用途最为广泛的竹种,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树种之一。毛竹林地下系统盘根错节,交互相连,形成整体,地上部分竹株林立,互相照应,竹冠郁葱,山地造林可大大减少泾流量,是营造水土保持的优良竹种。江岸河边成片栽植可阻挡洪水冲涮。起到固堤固岸固路等作用。此外在房前屋后栽植既可起到美化环境效果又具防风功能。毛竹竹秆高大通直,材质坚韧轻强,割裂性高,收缩量小,弹性、刚性好,硬度大,纤维长,篾性优良,纹理通直,光滑亮洁,竹材广泛应用于各行工程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原竹可做梁、柱、椽、檀、壁,更是其竹材加工可制作各种农具、工具、家具、文具、体育器材、乐器材料、日常用具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手工艺品、玩具、餐具、装饰和玩意等,毛竹制品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样样齐全。尤其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对毛竹等竹质人造建材系列新型产品的研制和应用,是竹材利用方面的一次技术革命,开拓了竹材进入工业领域利用的全新局面。我国的竹文化也源远流长,竹子是中国人精神的象征。在今天,由于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越来越向往大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竹子又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室内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竹材料,竹材料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装修材料中的新宠。室内装饰行业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发展成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室内装潢方面,已经从刚开始的要求美观转变为要求健康环保,随着这个概念的深化,中国最传统、最绿色环保的竹子开始作为装饰材料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对各类材料进行深入研究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