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管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学重点整理1、管理者的定义答:管理者是指,拥有组织合法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是由组织任命的2、管理者的技能分类答:(1)技术技能(低层):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管理者可以通过教育、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中层):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了领导能力,但人际技能的内涵远比领导能力广泛。决定人际技能的主要因素是人的性格,其次是学习和培训,即先天因素在人际技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概念技能(高层):综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管理者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答: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者弗雷德里克泰勒。其主要观点就是极力主张将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用各种标准和制度取代传统的经验和习惯,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工作效率。4、马克斯·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答: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韦伯提出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该体系揭示了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并划分了权威的类型,归纳了“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体系”的基本特征,概括了该体系的组织结构(即多层次的科层结构)5、亨利·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答:该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管理学者享利法约尔。法约尔跳出了泰洛将管理研究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生产的狭小领域,从组织高层的角度研究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原则,提出了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5大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6、霍桑实验【答案参考】答:(1)研究者得出结论:社会规范或群体标准是个体工作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2)梅奥得出结论:人的行为和态度是紧密相连的;群体因素会显著影响个体行为;群体标准会决定个体工人的产出;与群体标准、群体态度以及工作安全相比,金钱对于决定工人的产出不是那么重要。这些结论导致人们在对组织进行管理时重视人的行为因素。7、决策的定义答:决策是基于组织的使命(包括总方向、总目标和总的指导思想等)在内外环境条件的约束下,对于一定时期内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多种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的一系列管理职能活动。8、理性决策的定义答:也就是说,在约束条件下,他们会作出符合逻辑的、前后一致的选择以实现价值最大化。毕竟,管理者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他们成为理性的决策者。理性的决策应符合组织最佳利益,满足四个条件:(1)目标明确,备选方案有限(2)时间压力小,成本低(3)组织支持创新和冒险(4)结果具体,可测量9、有限理性的定义答: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只能制定满意的方案的决策。表现为:“足够好”、承诺升级10、决策的过程答:(1)界定问题、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策(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11、决策的类型答:(1)按例行性分类:①程序化决策:也叫定型化决策。指涉及经常重复发生的例行性事物,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如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接受订货、购买原材料、选择运输路线等;政府公务员的离退休国家机关法定节假日的值班等。②非程序化决策:也叫非定型化决策,指与某些新出现的、其结构尚未被认识的一次性、突发性事件有关,无常规可循而必须按非程式化方法进行处理的决策。依赖于决策者的专业技术经验、直觉、智慧和创造性,同时需辅之采用定量决策方法开展测试、模拟和敏感性分析。(2)按决策信息的确定性分类:①肯定型决策:指每个备选方案的环境约束因子明确、信息充分,结果都具有唯一性且可以确切地预估,只要将各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就能作出优选的决策。②非肯定型决策:指影响备选方案的环境约束因子较多、随机性较高,主要决策自变量的信息不太确定,因而各备选方案均存在多种自然状况和可能结果、各种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概率无法测算的决策。③风险型决策:指各备选方案的随机影响因素较多,存在多种自然状况和可能结果,但主要决策自变量的信息较充分,方案各种状况和结果的客观概率均可测算获得的决策。④博弈型决策:一种特殊的风险型决策,又称对抗型决策。指的是若干(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抗者(竞争者)各自采用相应的策略进行角逐,可预估策略使用后果而专门进行策略优选的决策类型。(3)按组织层级分类:①战略决策:指与组织生存有关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而带有长远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的决策。②战术决策:指在战略决策的制导下,针对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手段和资源等具体问题而制订的决策。战术决策具有局部性、阶段性的特点,直接影响的范围较小、需要经历的时间也较短。③业务决策指为实现战术决策,提高业务工作效果而对日常业务工作所作出的决策。业务决策活动是针对组织近期的具体情况,遵循程序化、常规性标准而进行的,目的是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4)按决策的序贯性分类:①静态决策:又称单项决策或一级决策,是指针对一定的目标变量(x)一定时段内(t)的既定约束条件(s),一次性作出决断和选定行动方案,并予以贯彻执行而不规定由于时间推移、自变量更替、约束条件改变相机采取应变行动或后续方案的决策。11、决策制定的条件。②动态决策:它与静态决策的特征相对应,也称为序贯决策、多级决策。指的是在针对一定目标变量(x)一定时段内(t)的既定约束条件(s)作出一次决断和选定行动方案的同时,规定由于时间推移、自变量转换、约束条件改变而相机采取一系列应变行动或后续方案的决策。(5)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12、决策制定的条件答:(1)确定性:制定决策时的理想情况是存在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能够作出精确的决策,因为每一种备选方案的结果都是已知的。(2)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能够估计某些特定结果的可能性。当面临风险时,管理者会使用从自己以往经验或者二手信息中获得的历史数据来估算不同备选方案的可能性。(3)不确定性:当制定某项决策时,你无法肯定它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甚至无法作出合理的可能性估计,我们把这种情况成为不确定性。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确定会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种备选方案将受到可以获得的有限信息以及决策者的心理导向的显著影响。13、期望值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表法)【详见ppt】答:一般先预计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如市场销售状况可能有好、中、差三种,估计这三种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根据决策目的提出各种方案,并按每个方案计算出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称为条件损益;最后,计算出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比较,择优选用。14、决策树法【详见ppt】答:决策树法是利用树枝状图形列出决策方案、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概率及其条件损益,然后计算各个方案的期望损益值,进行比较选择。15、计划的定义答: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条件的变化,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制定战略,建立一个分层的计划体系等一系列统筹、规划活动的总称。(1)计划着眼于组织的未来(2)计划的实质是要保证组织行动的有序性(3)计划的本质是要经济地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16、绩效的定义答:绩效是组织中个人(群体)特定时间内的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衡量的工作结果,以及组织结合个人(群体)在过去工作中的素质和能力,指导其改进完善,从而预计该人(群体)在未来特定时间内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的总和。17、目标管理的定义答: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MBO),又称成果管理。它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其后,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自上而下地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工作目标,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它的特点主要有:(1)自始至终以计划目标为中心。(2)目标的执行者就是目标的制定者。(3)重点是强调目标的实现。(4)强调自我检查和评价。·目标管理的步骤:(1)制定组织的全局目标和战略。(2)在各事业部以及各部门之间分解主要的目标。(3)部门经理与其下属管理者共同制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4)管理者与本部门所有成员共同制定每位成员的具体目标。(5)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即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案)(6)实施这些行动方案。(7)定期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并提供反馈。(8)基于绩效的奖励可以强化目标的实现。18、PERT网络分析【详见ppt】答:(1)定义:PERT即计划评审技术,又称统筹法。它是以网络图反映、表达计划安排,据以选择最优工作方案,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项目)的进度(时间)和费用(成本),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更佳经济效益的一种优化决策方法。(2)构成要素:事件、活动、线路……19、组织外部环境的定义及组成部分答:(1)定义:组织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实际上也是管理的外部环境。(2)组成部分:经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全球化、技术、政治/法律、人口PESTEL分析法:P:政治政策因素E:经济因素S:社会文化因素T:技术因素E:环境因素L:法律制度因素20、组织文化的定义答: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且对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和激励力的价值系统。特性:①普遍性②客观性③实践性④可塑性21、强文化、弱文化答:强文化:其核心价值观被组织成员强烈坚持和广泛共享的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要强于弱文化。组织成员对于组织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越高,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可程度越高,这种文化就越强烈。弱文化:是指企业没有典型的可指导全体员工行为的核心管理理念。22、工作的专门化、部门化。答:(1)工作专门化:指的是把工作活动划分为各项单独的工作任务。个体员工“专攻”一项活动的某个部分而不是从事整项活动,以提高工作产出。它也被称为劳动分工。(2)部门化工作岗位组合到一起的方式(从而使员工能够以一种协调的、整体的方式来完成它们)称为部门化。有五种常用的部门化形式可供使用,但组织也可以开发自己独特的划分方式。①职能部门化——根据职能来组合工作岗位②地区部门化——根据地理区域来组合工作岗位③产品部门化——根据产品线来组合工作岗位④过程部门化——根据产品或顾客的流动组合工作岗位⑤顾客部门化——根据顾客特定或独特的需求来组合…2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定义答:(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决定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①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难度;②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能力;③被管理者的素质与工作能力;④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古典学者主张窄小的跨度,通常不超过6人,以便对下属紧密控制。(2)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24、管理的幅度与层级的关系。答:(1)关系: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2)原因:对于一个人员规模既定的组织,管理者有较大的管理幅度,意味着可以有较少的管理层次;而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较小时,意味着该组织有较多的管理层次。25、集权与分权答:(1)集权:是决策发生在组织高层的程度。如果高层管理者在作出关键决策时几乎不从组织低层获得输入,该组织就是更加集权化的。(2)分权:如果低层组织成员提供的输入或作出的实际决策越多,该组织就是更加分权化的。(3)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①组织因素。a组织规模的大小;b所管理的工作的性质与特点;c管理职责与决策的重要性;d管理控制技术发展程度。②环境因素。a组织所面临环境的复杂程度。b组织所属部门各自面临环境的差异程度。③管理者与下级因素。a管理者的素质、偏好与个性风格。b被管理者的素质、对工作的熟悉程度与控制能力。c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因素也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26、在组织结构中如何处理集权与分权。答: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