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读书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哈克贝利历险记》读书报告摘要: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篇小说有着浓重的美国式意味,记录了一个流浪儿的成长,但是在整篇小说当中,哈克贝利形象的塑造,本质上就是美国人自身形象的外在表达。关键词:哈克贝利,读书报告,马克吐温,美国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幽默讽刺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在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次阅读的是马克吐温原著,潘庆舲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08-01版本。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生于一个地方法官的家庭。12岁父亲去世后,就开始参加劳动,自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印刷工学徒、排字工人、水手、领港员、新闻记者等。饱经忧患的经历,与下层人民的相处,促进了他民主主义思想的成长,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摹础。1876年前后的两个男孩使马克·吐温登上了创作的巅峰,为他带来了空前的声誉。作为两部反映美国生活的史诗性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写的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男孩,主人公的种种冒险经历被描写得津津有味。因而故事的内在吸引力永远是巨大的。相信几乎所有健康长大的男孩都不会错过它,不过要说什么时期的人最爱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恐怕很难回答,因为大人们不可能由于年龄的增长就不喜欢它。毕竟谁都能体会,人只有在离开了童年之后才会更恰当深入地明白童年的妙处。1所以,准确地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那种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会从不同角度去体味阅读的小说。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能就算不儿童读物了。孩子们如饥似渴地读这本书,为哈克贝利刺激的冒险兴奋惊叹,但他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它。它是一幅永久保留美国历史上那个引入入胜时代的精彩画卷,无论是美国西南片的生活面貌、地理环境、社会状况,还是人情世故、传统习俗2,想了解的人都可以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去了解,获取一个完好、真实的印象。小说通过哈克和吉姆这两个逃亡者的历险故事,广泛地反映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社会生活,谴责了野蛮的种族歧视,集中地提出了反蓄奴制的政治问题。我们知道,在南北战争1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4)2陈玉涓.“少年侃”的叙事特征分析——以《哈克贝历·费恩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1)2以前,非洲黑人被成批贩运到美国,在南部的种植园里充当奴隶。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像牲口一样,被任意贩卖,恶毒鞭打,甚至残酷杀害。南北战争结束以后,黑奴虽获得了“解放”,但他们刚挣脱了奴隶制的枷锁,却重又被套上了雇佣劳动的绳索,仍然处于被奴役、被迫害的地位。因此,马克·吐温在80年代所写的这部揭露蓄奴制的黑暗与罪恶、提倡黑人同白人一样应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的小说,在当时仍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哈克。这一形象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就曾描写过。那时,这个孩子作为汤姆的朋友,讨厌资产阶级平庸、虚伪的生活方式,同汤姆一起追求儿童情趣,向往浪漫的冒险生活。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形象,他的思想和性格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提高。他不仅自己渴望自由,敢于冒险,而且积极帮助吉姆解脱锁链,获得自由。时至今日,无论是天真的汤姆·索亚还是务实的哈克贝利,他们的冒险似乎都已结束了。但在这两个孩子身后,以他们为代表的美国人的冒险似乎一直在持续着。这批随“五月花”号远渡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的欧洲移民及其后代。在其后短短几个世纪里,创造出了一个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国家。无论是影响波及几乎每一个人的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快餐等消费文化,都烙上了鲜明的美国印记。而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书的19世纪,当时的美国正在试图从各个方面摆脱欧洲痕迹,创造出自己的个眭。文化方面,库珀、棱罗、爱默生、麦尔维尔、惠特曼、斯蒂文·克莱恩以及马克·吐温等一批作家都参与其中,他们要使“美国文化”轮廓鲜明起来。3也许当时他们并没有特别在意要创造“美国文学”的精华,尤其像马克·吐温,但他们能感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已不再需要亨利·詹姆斯那样的连接新旧两个时代的桥梁式作品了。所以重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时,透过它看看马克·吐温心中的美国人究竟是怎样的,再比对一下当今的美国人,实在是一桩挺确趣的事。“美国人究竞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连美国人自己也一直试图从各个途径中寻求共识的解答。因为作为一群几乎来自地球每一个角落的移民,他们渴望了解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有特征究竟是什么。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文学。美国文学史上,库珀曾在他的“皮袜子”故事中找过答案,然后到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较深刻的答案,再到惠特曼以《草叶集》来给美国人下的定义,人人各抒己见。在1869年发表的《傻子国外旅行记》中,马克·吐温也塑造过一个相当庸俗而天真的美国旅客面对欧洲及圣地的文化传统所遭遇3黄漫.亦同亦异的两部历险记杰作——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奥吉·马奇历险记》[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06)3的经历,折射出别国人眼中的美国人。但在7年后的1876年,他找到了一个更肯定的答案。作家通过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带着逃亡的黑奴顺流而下的经历,来表明这个答案。书中的主人公本来从未离开过河边小镇圣彼得堡,可是后来却迈上了长达干余里的航程,一路有山山水水,也有新奇的人物,更有未知的、不可测的危险。这条哈克贝利事前并不曾想过要走的“发现之旅”,与美国这个国家在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明显的事实是,哈克贝利的故事是一个“动”的故事。4这一点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定位美国人特性常用的一个词:“流动性”。为了逃过家长的蛮横与圣彼得堡居民的“感化”,男孩从家乡出走。之后,每一段故事的结果,都是重新开始逃亡:逃离杰克逊岛是因为他和吉姆担心会被贩奴者发现;逃离破船“瓦特·司各特”号是因为那个农庄在复仇斗争中发生了暴乱和流血事件。这种一再移动的模式完全刻画出了美国早年的历史。著名的美国史学家弗莱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其有名的“边疆假设”中肯定了美国的特性,就是由横越大陆向西开发的经验中形成的。5美国人——就似哈克贝利一样——随时准备动身,不仅向着西部,也向着任何一个方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吐温的创作特色。小说的现实主义真实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写意交融在一起。如对密西西河畔城乡的勾勒,沿岸风土人情的描写,突出了当地的落后、贫困的景象,细致入微,真实可信。在塑造哈克和吉姆两个人物形象时,写出了他们思想变化的外在和内在的缘由,性格鲜明,形象具体。作者还把密西西比河的自然景色同人物渴望自由的内心波涛结合在一起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成了人物主观思想情绪的外化物,河上风光的壮阔与人物心情的舒展相映交辉,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参考文献:[1]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4)[2]陈玉涓.“少年侃”的叙事特征分析——以《哈克贝历·费恩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01)[3]黄漫.亦同亦异的两部历险记杰作——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奥吉·马奇历险记》[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06)[4]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4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1)5张淑玲.一部不朽的少年成长小说——试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4学版).2005(01)[5]张淑玲.一部不朽的少年成长小说——试析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