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采食率家畜实际采食牧草的量占牧草总产量的百分比。草地改良对天然草地采取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中土、水肥和植被等因素,促进牧草生长,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方法。草地利用率是指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之比。草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体。草地退化是草地在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逆行演替。草地杂草在草地上,除了生长有价值的饲用植物外,往往还混生一些家畜不食或不愿食的,有时甚至滋生对家畜有害或有毒的一些植物。这些饲用价值低、妨碍优良牧草生长、直接或间接伤害家畜的植物统称为草地杂草。草地载畜量指在一定放牧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放牧家畜的数量。它是反映草地本身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草地植物群落是指占据一定地段,由一定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外貌特征的植物的同住组合,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相互联系,在类似的生态环境中间可以重复出现。草田轮作在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将计划种植的不同牧草、作物,按照它们的特性和对土壤与后茬的影响,排成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田块上依次地周而复始地轮换种植。分区轮牧就是按一定的放牧方案,在放牧区域内,严格控制牲畜的采食时间和采食范围,使草地和牲畜都获得较大利益。干草将鲜草刈割后自然或人工干燥,使其含水量保持在18%以下的饲料,它的营养价值较高,而且具有耐贮存的优点,是饲喂家畜,进行畜牧业生产的一种主要饲料。混播几种牧草混合播种在一块的同行或间行内,常采用豆科与禾本科混播,亦有同科牧草混播的。群落演替不同的群落在同一空间上的替代现象。人工草地根据牧草生物学、生态学和群落学的特点,有计划地开垦部分草地,因地制宜地播种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从而生产优质高产的牧草,以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生活型不同植物长期适应相似环境的结果,使这些植物在外部形态、对环境的要求上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物生产是指把太阳能、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类、空气中的CO2相结合形成有机物质和植物能,再经动物(主要是家畜)的生命活动转化为动物产品、动物有机体和动物能的过程。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采食与被采食、捕食与被捕食形成的食物关系,相互间结成一个整体,就象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有毒植物指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以青饲或干草形式被家畜采食后,妨碍家畜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引起家畜的生理异常现象,甚至发生死亡。有害植物本身不含有毒成分,但它的植株或种子、果实具有钩刺或芒,常常刺伤家畜的皮肤和口腔,造成皮肤和口腔溃烂,重者造成家畜死亡。二、单项选择题4米以上,具有明显主干和分枝的木本植物是。A.灌木B.半灌木C.乔木D.森林C不属于分区轮牧制度的放牧方式。A.系留放牧B.日粮放牧C.抓膘放牧D.划区轮牧C采用加速干燥方法,可以破坏茎的角质层膜和表皮以及维管束,使茎杆和叶片的干燥速度基本一致。A.化学制剂B.翻晒草垄C.压裂草茎D.常温鼓风C草地分类单位中反映以水热为中心的大气候带,具有一致的优势植被型。A.组B.型C.亚型D.类D草地封育常采用措施进行保护。A.施肥B.补播C.围栏D.割草C草地灌溉中,是一种省力、省水、防止土壤盐渍化的灌溉方式。A.漫灌B.沟灌C.打井D.喷灌D草地植物对放牧的响应中,有一种植物对放牧特别敏感,家畜采食即使是轻牧,都会造成植物伤害甚至死亡,属于生长。A.补偿性B.等补偿性C.超补偿性D.欠补偿性D草原上的植物多为。A.阴性植物B.耐阴性植物C.阳性植物D.厌光植物C初垦草地难以满足牧草生长的要求,实践上常先种植1—3年,可使土壤逐渐熟化。A.保护作物B.准备作物C.一年生作物D.一年生牧草B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过程中的主要诱导因素是。A光照B光周期C温度D光周期和温度D豆科牧草根瘤接种中有效根瘤一般在。A.侧根上B.主根上C.根颈上D.不定根上A豆科牧草根瘤接种中有效根瘤中心一般呈现。A.白色B.红色或粉红色C.绿色D.褐色B豆科牧草根系上由于可以形成,具有固氮作用。A根瘤菌B根瘤C结节D根颈B根茎禾草或根茎疏丛禾草为主的退化草地,采用会有效改善土壤通气状况。A.松耙B.补播C.围栏D.浅耕灭茬A禾本科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三部分组成。A颖片B稃片C胚乳D子叶C划破草皮是为了改善。A.牧草品种B.土壤通气性C.土壤酸碱度D.厌氧微生物B每小区放牧天数,考虑到蠕虫感染和牧草再生,一般不超过天。A.15B.6C.7D.14B牧草的刈割时期和是影响干草数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A.高度B.密度C.重量D.再生性A苜蓿幼苗的形成属于子叶类型。A留土B出土C畸变D光合B人工草地建设的主要趋势是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减少施肥量,获得丰产、稳产。A.撒播B.条播C.混播D.飞播C人工草地建设中播种后进行镇压是为了。A.灭茬B.改善土壤养分状况C.消灭病虫害D.增加土壤紧实度D沙生植物根系发达,具有,保护根外露时免受灼热沙粒灼伤和流沙的机械伤害。A.根茎B.沙套C.沙竹D.枯叶鞘B是彻底改良严重退化天然草地的一种方法。A.草地封育B.草地补播C.草地松土D.人工草地D是植物群落建造者,在形成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建造群落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A.优势种B.伴生种C.偶见种D.建群种D我国天然草地类型是根据贾慎修教授提出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A.综合顺序B.植物生境学C.农业经营D.植物群落B下列方法不属于豆科牧草种子硬实处理方法?A.擦破种皮B.高温处理C.变温处理D.低温层积D依据新枝形成特点,白三叶为多年生草类。A.根茎型B.匍匐茎型C.鳞茎型D.根颈型B依据新枝形成特点,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类。A.根茎型B.匍匐茎型C.鳞茎型D.根颈型D以为建群的草原属于温性草甸草原类。A.冷蒿B.地榆C.披碱草D.贝加尔针茅D以贝加尔针茅为建群的草原处于带中。A.高寒草甸B.典型草原C.荒漠草原D.草甸草原D刈割后牧草水分散失第一阶段是从牧草内部散发掉。A.水分B.游离水C.结合水D.平衡水B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有果实、种子和等。A胚B根茎C叶片D种皮B由于颖果上具有尖锐的基盘,容易刺入放牧家畜的皮肤,造成皮肤和口腔溃烂。A.针茅B.锦鸡儿C.苍耳D.冰草A由于牧草具有,所以放牧地和割草地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以利用多次。A野生性B无性繁殖C再生性D休眠芽C在《草地学》中采用德国学者凯尔涅尔的分类方法将草地植物分为:乔木、灌木、、苔藓类、地衣类。A.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B.多年生草本C.一年生草本D.丛生牧草A在收获干草过程的总损失中,由于引起植物细嫩部分折断的损失占最大的比重。A.机械作用B.微生物作用C.光合作用D.淋湿作用A在自由放牧制度中,方式是不分季节,全年都在同一草场上连续不断地放牧利用,使草场破坏严重。BA.羁绊放牧B.连续放牧C.季节放牧D.划区轮牧植物群落的形成是在原来没有植物生长的上开始的。A.原生草地B.群落C.芜原D.土壤C株丛以长营养枝和生殖枝为主,短枝可发育为长枝,茎上叶多的牧草为。A.上繁草B.下繁草C.半上繁草D.高草A株丛以短营养枝为主,每年只有少数枝条发育为生殖枝,茎上叶较少的牧草为。A.上繁草B.下繁草C.半上繁草D.高草B三、简述题按照营养特性来划分,草地生态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特性,草地生态系统可分为生产者(2分)、消费者(1分)、分解者(1分)和环境(1分)四个部分。草地改良中耕翻耙的目的是什么?(1)改善土壤的通气性;(3分)(2)促进草地的自然更新。(3分)草地建设中牧草混播比单播有哪些优点?(1)混播牧草比单播具有高而稳定的产量;(2分)(2)含较完全的营养成分;(2分)(3)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分)多年生牧草的营养繁殖方式和繁殖器官有哪些(分别列出3种以上)?多年生牧草的营养繁殖方式有根茎型、根蘖型、匍匐型、轴根型、鳞茎型等(各1分,最多3分);多年生牧草营养繁殖器官有:根茎、根颈、匍匐茎、鳞茎、块茎等(各1分,最多3分)。概述温性草原类的植物种类和气候分布特点。温性草原草地是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形成的(1分),以典型旱生的多年生丛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地位的一类草地。在我国分布的地理范围大约在北纬32°~35°,东经104°~115°的半干旱气候区内,大气湿润度0.3~0.6,基本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2分)。所处地区年降水量250~350mm,≥10℃年积温2200~3600℃,湿润系数0.3~0.6,干燥度1.5~2.5。降雨多集中在夏季,春旱比较严重。温性草原的建群种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1分),并混生有一定数量的中旱生、旱生杂类草,也有以旱生半灌木、小半灌木为建群种的草地型。优势种为大针茅、克氏针茅、本氏针茅、糙隐子草、冰草等(2分)。它们通常由丛生禾草演变而来,也有的是次生演替系列中丛生禾草的前期阶段。割草地为什么要在开花期刈割?当年干草产量和干草营养物质含量(3分);刈割时期对下年草地产量的影响(3分)。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将其分成哪几类?在研究环境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根据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类,包括气候因子(2分)、土壤因子(1分)、地形(理)因子(1分)、生物因子(1分)、人类活动(1分)。简述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停顿地反复循环,同时并使能量沿单向不断流动。(1)物质循环(2分);(2)能量流动(2分);(3)信息传递(2分)。简述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子解剖结构的异同之处。相同点:均由三部分组成;(3分)不同点:豆科牧草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构成;禾本科牧草种子由种皮、胚乳、胚构成。(3分)简述天然草地退化出现的一般特征。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2分);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1分);草地生境条件恶化(2分);出现鼠虫害(1分)。简述我国草地资源的特点。我国草地资源的特点:(1)草地面积大、分布广;(2分)(2)草地类型众多、地带性强;(2分)(3)草地生产潜力雄厚。(2分)简述在割草地利用过程中确定牧草适宜刈割期的依据。刈割时期是影响割草地单位面积产量和干草品质的一项重要因素。确定牧草的适宜刈割时期时,应当考虑以下两个条件:(1)当年干草产量和干草营养物质含量;(3分)(2)刈割时期对下年草地产量的影响。(3分)建立人工草地同天然草地相比具有什么优势?发展人工草地可以大大增加饲草产量,缓和畜草矛盾,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2分)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提高饲草质量,促进畜牧业的优质高产。(2分)建立人工草地对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的以及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分)利用除草剂消除草地杂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分别写出两种有毒植物和两种有害植物。选择气温高,阳光充足的晴朗的天气喷洒(2分);选择植物生长最快时间进行,增强药效(1分);喷洒除草剂后,经20-30天后才能放牧家畜,以免中毒(1分)。有毒植物:狼毒毛茛或其它(1分)有害植物:苍耳针茅或其它(1分)天然草地改良过程中常用的治标改良措施有哪些?(1)改善和调节土壤水分供应:灌溉、排水、积雪等(2分)。(2)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施肥、施用石灰、微量元素等(1分)。(3)改善土壤通气性:松耙、划破草皮等(2分)。(4)清除地面土丘和灌木以及清除杂草和有害植物:除莠、火烧(1分)。我国天然草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我国天然草地改良的方法有:(1)改善和调节土壤水分供应:灌溉、排水、积雪等。(1分)(2)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施肥、施用石灰、微量元素等。(1分)(3)改善土壤通气性:松耙、划破草皮等。(2分)(4)清除杂草和有害植物:除莠、火烧。(1分)(5)清除地面石块、土丘和灌木。(1分)压裂草茎干燥的目的与原理是什么?压裂草茎干燥的目的是使茎秆内部暴露于空气中,茎内水分的散失速度大大加快,使茎杆和叶片的干燥速度基本一致。(3分)压裂草茎干燥的目的与原理是破坏牧草茎杆的角质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