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街区——小尺度街坊价值的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城市街区营造——小尺度街坊价值研讨(以都江堰壹街区为例)川西风貌、上海风情、时代风尚背景阐述1.5·12汶川地震后,都江堰约60%住房被毁或受损,亟待重建。重建分两个阶段,壹街区属于重建第一个阶段即在原来的建成区外围大规模新建廉租房和安居房。2.都江堰灾后重建项目——“壹街区”是重建第一阶段中一个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居民安置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4km²,住宅建筑面积约80万m²,公共设施建筑面积约30万m²,规划将新川西民居风貌与上海里弄风情巧妙融合。基地现状是农田和少量农村居民点。3.“壹街区”这个社区由上海援建,在摒弃了“上海花园”、“上海城”等名称后,最终确定,在上海援建方看来,是打造一个一流的街区,而在都江堰人民的心中,壹街区还包括了一家人的含义。——“壹街区,一家亲”4.“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道文化与水文化是都江堰的文化之源。2.对比:分析都江堰老城尺度,发现其街坊规模一般为0.2-2hm²,街道宽度为5-15m,交叉口间距为50-190m,壹街区以此为参考,结合都江堰城市机动车流量增加和交通行为秩序的现状,规划中将街坊的尺度定在70-160m之间,街坊规模定在0.5-1.5hm²,道路宽度定在9-24m,规划所定尺度兼顾了都江堰老城空间形态的平面尺度。3.尺度:结合上述分析,在“壹街区”在规划中有意识地将街区的街道按照等级区分成两大类,9m和12m宽的街道限制设置底层商铺,而沿15m以和18m宽的街道设置小规模的铺面,24m以上宽的街道则设置了大中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4.空间:壹街区通过减少现状街道机动车道的数量和宽度,提高步行在街道断面的所占比重来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目的在于一方面控制车速保障期安全性,另一方面有足够的街道美化和活动的公共空间鼓励停留、交往和活动的发生。居住型街道基本控制在2车道,而单侧步行道宽度控制在3-5m,使步行道在街道宽度比重中占到50%甚至超过50%(街道共享)。1.理念:人与城市之间最切身的接触存在于小尺度中,存在于以5km/h速度行进时的城市景观中,正是在这一尺度内,个体才有时间享受到城市质量的高与低。壹街区选取这种人性化的小尺度理念,是从现今的“车本”到“人本”的转变。5.名称:壹街区总长达到11229米的22条街道的名称也颇有讲究。如上善南路,取名“上善”便是源于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拜水西路,取名“拜水”则是源于余秋雨赠与都江堰的一句话,“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壹街区的街道名称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充分体现了都江堰的水文化和道教文化”。6.记忆:农村中的林盘是都江堰田园城市的重要特征。“壹街区”基地中原有许多的村落林盘.规划最大可能地保留部分林盘.将它转化为公共绿地并和规划的人工水系结合在一起。同时规划把道路尽可能布置在原来主要乡间小道上,以形成一个蕴含基地自身痕迹的形态。与大尺度街坊相比,小尺度街坊的价值、特征及不足1.与大尺度街坊相比较,小尺度街坊在空间形式上的显著特点表现为具有高度连续性和渗透性,适宜的街坊和街道尺度,适宜步行并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2.高度的连续性和渗透性意味着通行者在每个路口都有多种选择可以到达目的地,这是对人的选择性需求的满足,但是在基于对机动车辆效率、安全和容量要求而采用机械等级原则的大尺度路网中,这种选择性难以实现。3.适宜的街坊和街道尺度既与街道的连续性、渗透性、步行性有关,也是形成以人为本、具有活力的城市街道空间的基础。与大尺度街坊相比,街道尺度的减少意味着单条街道中交通流量和车辆速度的降低,使得街道为汽车和行人所共享而非原有的人车隔离,有助于街道活力的恢复。1.高密度的路网导致道路交叉口过多而降低车速。2.小尺度街坊使得道路总面积大于实际需求的通道面积,进而增大市政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3.街坊小使得交通噪声严重影响居住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物业管理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理由“壹街区”吸取以往城市新区发展的教训,尝试在规划中去解答如何使这类城市新区尽快具有活力并且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在街区尺度的把握上吸收了都江堰传统街区的空间尺度特征,将居住去和居住小区转化为由小街坊组成的城市街区,保留了川西平原城市街区特征。街区设计中追求空间设施的混合、社会阶层的混合以及在用地上使用功能的混合,形成富有活力的灰色区域,希望达到各种阶层在小范围内集聚、在一定范围内混合,避免社会隔离现象的产生。1.不同功能的混合理念:居住区与商业区的混合,建筑使用功能的混合例如前店后宅、下店上宅都曾是古今中国传统城市中常见的空间形态,但当现在主义开始风行,这种传统布局被“功能分区”所取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被忽视甚至压抑了。混合:壹街区作为都江堰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副中心,功能涵盖商业、旅馆业、文化、医疗、学校及社区服务等,在土地使用上,各种功能以街道为骨架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沿规划区内最主要的街道和公共环境中心设置了大中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沿15-18m的次一级街道设置底层的沿街铺面,更小的街道则以小型公共空间和绿化为主。2.开发与保护的混合规划范围内保留了在地震中受损不大的七栋厂房建筑和一个烟囱以及厂区中的主要道路和树木,约5hm²。一方面保护都江堰的工业遗产,赋予壹街区的发展以历史内涵,另一方面这组工业建筑的存在,无形中对壹街区新建筑的建设起到参考作用。3.建筑类型与城市景观的混合多样城市物质环境多样性是经过各个时期并由无数不同的个体和群体营造形成的。为了避免现今流行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超大规模的成片建筑往往由l-2位建筑师一次性地在几个月的短时间内完成的极端,壹街区第一期工程的15个街坊和9个公共建筑一共形成17个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建筑师负责设计。4.居民阶层的混合壹街区一共有14个户型,区间从50-120m²不等,在已建成的第一期中一共有5中户型,规划要求每个街坊户型在两种以上,而且必须包括廉租房和安居房,同时,规划不允许相临的街坊安排单一的同类户型集聚,以此丰富居民的类型,避免居民结构的单一化。居民回迁获得住宅采用摇号的方式进行,根据地震中失去的房屋面积大小来获得同等大小房屋的补偿,摇号确定房屋的区位。在获得房屋所有权后,居民还可进入网络平台在相互协调和统一的补偿机制下进行房屋置换,以满足居民更多的要求。开发与运营1.公共设施和环境引导理念:一般说来,大型公共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必然会带来更多要素的集聚,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公共设施的有效集聚利于产生集聚效应,较周边区域更高的密度和多功能性更利于形成中心。构建:壹街区项目很好的贯彻了公共设施引导的空间策略,其中设置有市级公共服务设施8处,都江堰市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幼保健院,市民体育公园以及对青城纸厂保留厂区进行改造后形成的文化休闲服务区。壹街区一期中,从大型公共设施类型来解读,功能较为齐全,并偏向文化类,但店铺以底商为主,存在一定不足。已经建设完成的壹街区核心区,定位是都江堰城北文化商贸区壹街区,还留下3万多平方米商业面积,500亩成熟土地等可供市场开发的优质资源,这为壹街区逐步成长为新的城市副中心准备了条件。2.配套管理业态:限制业态类型,完善商铺布局,借力婚庆产业,塑造城市品牌。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