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园林景观的差异摘要:景观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从中西方的园林发展史中来观望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点,主要从园林的文化、建筑、布局以及中西方在游览园林过程中的审美差异来突显出中西方园林各自的特点。关键字:园林景观差异发展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那么,什么是园林呢?园林是经过人力加工过的自然场景,是运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创建的人类生活的境域,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艺术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摘自《风景园林设计》)然而,中西方园林景观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差异。现就以下几方面阐述。一、中西方园林景观文化的差异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2、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西方园林体现的是“天人相胜”的观念和理性的追求。二、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中国园林建筑中深刻浸润着中国的艺术审美情趣。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园林中多处体现着虚实、区隔、藏露等,这些原则在中国山水画中都有体现。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西方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东西方民族的文化与性格差异在园林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从整体上来看,西方园林建筑的一个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摘自《建筑十书》)三、中西方园林景观布局的差异西方园林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自然式的代表为英国自然式园林,其特点是原生态,朴素,大方;植物没有过多的人工修剪,配置多是自然的群落化,这与英国人悠闲、散漫的生活态度有关。规则式的代表国家有法国和德国,法国的凡尔赛宫是典型的规则式园林,其特点是轴线清晰,分区多为几何形状,植物也多经修剪;给人以庄严、宏伟的感受。德国为台地式园林,其风格与法国相仿,但德国多为山地地形,为了顺应地势的变化,遂形成了台地式园林。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摘自《美学》)中式园林可被概括为自然写意山水园林,讲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其造景手段为造山、叠石、理水,在小环境里能感受到自然山水的韵味。中式园林又可分为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南方水多,风格清新淡雅,多为私家园林,代表有苏州网狮园、上海豫园。北方多为皇家园林,雄伟大气,色彩艳丽,彰显皇家威严,代表有北京颐和园、故宫。概括来说,在园林景观布局方面,中国园林是以含蓄、内敛、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四、中西方园林景观体现出的美学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中西园林景观的巨大差异,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源自大陆封闭安和的优越自然境况,而欧洲文明发源地的凯里特岛的孤立贫瘠,造成了西方人传统观念上向自然索取生存所需的天性,这种人文基因层面上的根源差异从而影响了园林景观的美学差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风格形态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中欧古典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发展成为自然写意主义山水园的风格。而以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英国园林为代表的欧洲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起源,其原型是古典世界的几何规则式园林。1、人工美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2、人化自然与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因此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则是自然拟人化。3、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意境”是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园林作品常取富有诗情画意或是历史典故含义的名称,园林景观、建筑与装饰中的匾额、诗词书画作品相映生辉共同营造出具有文化品位的的审美意境。富有中国特色的亭、台、楼、榭、轩、阁等古代建筑,假山、长廊,花墙、透窗,无不体现出特有的风格。水中倒影、渔舟唱晚、古寺钟声、鸟唱蝉鸣、残荷夜雨,哪一个不是一幅写意的山水?4、理性美和感性美——欧洲思维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和欧洲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自古就有诗画同源之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诗对于造园的影响也是体现在“缘情“的一面。(摘自《风景园林设计》)总之,中西方的园林在美学方面相互影响,有同有异。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如果把西方园林比作油画,那么可把中国园林比作山水画,中国园林比西方园林更加自然化。综上所述,中西方园林景观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色为:1、自然古典的构架;2、扑朔迷离的庭院式组群;3、构景艺术、多彩丰富,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为基调;4、自然风景突出。而西方园林的特色为:1、严格拘谨的几何结构;2、突出体积美;3、展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4、突出建筑之美;5、展现开阔的规则式宏伟特色。西方园林所追求的是人工美,而中国园林则追求自然美;西方园林可以说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拟人化;西方园林注重于形式美,中国园林则蕴含着意境美;西方园林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中国园林则朦胧、含混;西方园林更接近于古典艺术类型,中国园林则充满浪漫色彩…….总之,中西园林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璀璨明珠,由于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不同,走的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西园林景观的交融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只有真正把握住中西园林的差异性,各取所长,才能掀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