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本章阐述了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重点阐述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形象。同时探讨了学生的本质特性、地位与作用、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等,以期确立科学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阐述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表现形式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内容提要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教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及师生关系的特点,懂得教师应具备的教师观、学生观和职业品质,自觉加强修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进而激发学生的从教热情。学习目标•1.了解教师职业的由来、地位与作用,分析其特点;•2.描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途径。•3.阐述学生的基本特点,并阐述学生是教育过程主体的理由。•4.描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5.分析师生关系的意义,并举例分析三种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6.描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建构的基本策略。第一节教师一、教师职业二、教师专业发展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角色与形象一、教师职业(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二)教师职业的地位与作用(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1.概念: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义的教师——教育者•狭义的教师——学校的专职教师2.教师职业的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兼职教师”•燧人氏教民熟食•伏羲氏教民畋猎•神农氏教民农作•氏族首领以其劳动与生活经验示范于人和后来的卜、祝、巫、史等最早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传播原始文化和生产经验的活动,客观上可以看成是最早的、雏形的教师职业活动。•奴隶社会•官学——官师一体•较为明确的专职教师产生在学校出现之后。当时尚未有学校的名称,学校通称为“学”,而庠、序、校、瞽宗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其他教师也是有官职,由于官吏掌握着典章文物、礼乐器具、军事技能等,故客观上形成了官师合一、学在官府的局面,并且教官也具有世袭的特点。•私学——专职教师•春秋时期诸侯割据,许多知识分子、士大夫失落沦为承担教化、游说、献策的文士,聚堂讲学的人越来越多,私学也因此而蓬勃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学校教育的局面,即所谓“天下失官,学在四夷”,诸子百家竞相以自己的政治理想而设学收徒,尤其儒、墨二家规模更大,学生多至千人。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使私人讲学逐渐组织化和定型化。私学由于办学者不兼官职,使教师渐渐变成一种行业,所以,作为职业教师可以由此时私学的文士算起。•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职业又随教育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学在官府又占了上风,官学的教师仍由官吏兼任,太学教师往往是一些位高学深的经师出任,他们既负有朝廷使命,又直接担负起教导皇帝、太子、王子、贵族子弟的责任,品次较高,如博士为三品,助教为五品。私学教师也是一些退休官员或求官不得者,聚徒授业成为他们参与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因而私学的教师数量也不少。•两晋时期,文士官场失意,辞官归里收徒教学的人也多。除了“家族教育”较为兴盛外,办学形式也渐趋多样化,还出现专招寒门庶族子弟的“学馆”,反映了教师职业与官场开始分离。•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又进一步将学校纳入封建选士制度之中,连私学也不例外,教师职业有了新的变化。官学是按等级分科分馆施教,规定教师和学生的名额,教师的名称有博士、助教、直讲等。私学的名师和从业者也渐多,唐代已有“老师”的称谓,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日益增强,担任教师的官吏有专门化的趋势,如韩愈《师说》所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尽管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时盛时衰,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教师扮演培养应试举子的模式基本没变,但是,也有一些专攻学术或从事启蒙教育的教师。清代的官学和教官开始衰落,而私学有了更大的发展,教师队伍也不断扩大。•西方•古希腊•“智者派”(Sophists)——教授无知的人有知识•古罗马共和时期•教师一词由“教仆”(Pedagogue)一词演化而来,由于教仆是专门侍候和陪伴贵族或奴隶主子女上学的奴隶,后来教师也多由被释奴隶担任,其社会地位低下。•古罗马后期,教师变为由国家选派,平民教师地位低下而大学教授享有厚俸和特权。封建社会由于教会把持学校,教师基本由神职人员兼任。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教师均由僧侣充任,并且垄断和影响世俗学校的教师。•近代教师职业的最大变化——师范教育的兴起•从1684年德国首办教师讲习所之后,欧洲各国开始了由师范学校培养教师,逐渐要求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师范教育的兴起意味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的开始。•我国在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以后,开始办新式学堂,最初由洋教师或洋学者任教,但随着学堂越办越多,需要更多的受过职业训练的教师,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院和1902年清朝的《钦定学堂章程》提出京师大学专设师范馆,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师范教育也明确地作为学制的一部分。•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发展,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成功扮演其职业角色,就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在专业意识、专业智能、教育能力、人格品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由于师范教育在各国教师培养方面承担的任务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也不一致。欧美的许多国家至上世纪50年代便实行了教师资格制度,而我国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1994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总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三章“资格和任用”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业沿革的基本线索•非职业→准职业→职业→准专业→专业•非职业:原始社会•准职业:古代社会,师官合一,师僧合一•职业:古代私学教师职业独立。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教师职业独立•准专业:近代师范教育的兴起•专业:现当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由上可见,教师职业沿革的基本线索是:教师从古代的由官吏兼任,到近代的教官分离,逐渐朝着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不仅是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1.教师职业的作用2.教师职业的地位(1)政治地位(2)经济地位(3)法律地位(4)专业地位(三)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Forme,teachingisared-eye,sweaty-palm,sinking-stomachprofession.Red-eye,becauseIneverfeelreadytoteachnomatterhowlateIstayuppreparing.Sweaty-palm,becauseI'malwaysnervousbeforeIentertheclassroom,surethatIwillbefoundoutforthefoolthatIam.Sinking-stomach,becauseIleavetheclassroomanhourlaterconvincedthatIwasevenmoreboringthanusual.•——PeterG.BeidlerWhyITeach•1.一种专业性职业(ProfessionalOccupation)•普通职业:是指那些需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非技术操作性等职业。•专门职业:•A.需要专门技术和特殊智力,在职前接受过专门的教育;•B.提供专门的社会服务,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C.拥有专业性自主权或控制权。•根据学术衡量标准,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它需要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被普遍认可与自觉建设在20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中提出:教师应被视为一种专业(Profession)。•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快速地成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教书育人的实质来看,教师职业是一种比其他职业更富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二、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二)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三)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一)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1.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指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2.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自我的形成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如“科教兴国”的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等。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量的拓展•其次是知识的质的深化•再次是知识结构的优化——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相关学科知识为必要补充、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边界——复合性知识结构3.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专业能力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教学的能力,即教师在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教学时间、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教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的能力。•②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板书板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演示等的能力。•③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如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外学习管理能力等。•④教育教学交往能力。如理解他人能力、沟通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⑤教育教学机智,即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⑥反思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正确评价的能力。•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即教师对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进行探索,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⑧创新能力,如创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4.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具体包括:①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②积极的自我体验;③正确的职业动机;④对职业状况的满意;⑤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⑥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⑦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一旦专业自我形成,它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方式,而且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