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文天祥《过零丁洋》2.作者:,字,又字,自号,代人。3.背景:此诗写于,元军统帅逼他写信招降,他就用写“招降书”的纸写下了这首诗。七言律诗文天祥履善宋瑞文山、浮休道人宋被俘第二年2.作者:,字,又字,自号,代人。3.背景:此诗写于,元军统帅逼他写信招降,他就用写“招降书”的纸写下了这首诗。2.作者:,字,又字,自号,代人。2.作者:,字,又字,自号,代人。3.背景:此诗写于,元军统帅逼他写信招降,他就用写“招降书”的纸写下了这首诗。1.体裁:。2.作者:,字,又字,自号,代人。4.整体把握:①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二是。②第二联写国家,,个人命运也,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③第三联上句追忆心情,下句写目前。诗歌很巧妙地借和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机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山河破碎局势危急动荡不安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惶恐滩零丁洋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苦•④最后一联,,表明自己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⑤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直抒胸臆以死明志叙事抒情言志5.赏析: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的处境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这两句诗不但表现出诗人出众的才华,还让人感受到忠贞的情怀。5.赏析: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6、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存史册,映照千古。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的精神。•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请再写几句古诗词中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壮士饮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过零丁洋忆往昔叹如今谈感受抒壮志辛苦遭逢干戈寥落山河破碎身世浮沉说惶恐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悲苦欲绝高亢激昂8.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并举出一句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汗节牧羊十九年;邓世昌勇撞日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闻一多怒斥国民党特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水调歌头》复习一、文学常识•苏轼,(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号“”。与父,弟合称“三苏”。与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并称“苏黄”;词开一派,与并称“苏辛”。北宋东坡居士豪放子瞻苏洵苏辙黄庭坚欧阳修辛弃疾二、默写三、赏析•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又恐何似•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三、赏析•3.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转”和“低”字的表达效果。•“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三、赏析•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启示: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挫折。三、赏析四、练习•1.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A•2.2010年天津•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手法。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两处明显的化用:一处是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另一处是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请写出苏轼这首词中与之对应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2010年江西•同是望月,自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句子回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2012山东东营•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事与自然作哲理性思考,展示出乐观旷达的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山坡羊·潼关怀古1.作者:____,__代,___作家,山坡羊是___2.字词山河表里:____________。西都:________。元散曲张养浩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指长安曲牌名3.主题: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么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4.内容梳理: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_______,以“_”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_’形容黄河之水的_____。从__和__两个方面写出潼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潼关的雄伟气势聚怒奔腾澎湃视觉听觉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径潼关时的_。‘_____,_____’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者见到了“________”,想到了“___”由_到_的真实写照,又想到了历代改朝换代的____。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____与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和______。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作了土西都盛衰战争的惨烈图景概括评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不顾人民死活的统者的愤慨中考链接1.开头描写潼关地势的作用;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好处。运用拟人手法“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他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3、描绘“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所展现的画面。潼关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暗示它历来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概括内容4.“伤心秦汉经行处”作者“伤心”什么?表面只说“宫阙万问都做了土”实际上是扶今思昔,为人民的苦难而痛心。5.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句立意高远,概括了历史上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们依旧过着痛苦生活的境遇,揭示了“兴,亡百姓皆苦”的历史事实,感情真诚,一语中的表达作者___________。积累: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