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高分=基础知识+做题技能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对外——开放1949-19761978-今发展历程成果: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新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备考方略(1)概述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概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近年高考集中考查的知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2)关注改革开放前30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总计经验教训,后30年注意把握基本历程和基本趋势,关注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年份。(3)命题角度看,明显呈现多样化特征,难易程度看,本专题属中等偏上难度。考纲点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山东高考(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13.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作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戴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2010年山东文综14题)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DC山东高考29.(2011•山东文综•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6分)(2)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解析:第(4)题,作答时应结合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进行作答,武汉钢铁厂属于重工业的项目,回顾相关知识,注意1955年这一关键信息,这一时期正是一五计划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都是武汉钢铁厂建立的背景。)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过渡时期(1949-1956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经济恢复:(1949-1952年)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中共八大(1956年)两个运动(1958年)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经济好转:(1962—1966年)三大改造:(1953-1956年)国民经济的劫难知识线索重点重点、难点背景:前提:路线方针:实施:成就: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要处理好农、轻、重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举头脑风暴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我国在人口多、底子薄、可利用外资有限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中央对工业建设的部署是,充分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主要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为中心、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2.“一五”计划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苏联的援助。拓展探究1.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何特点?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1.(2013·安徽文综·17)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学以致用D★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意义: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在中国基本确立。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象:本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革命,即将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头脑风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资本主义改造后,民族工业迎来了真正的春天,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出中国民族工业的整体发展历程?拓展探究1.民族工业出现(19c70s前后)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19c末20c初)3.民族工业“短暂春天”(1912——1919)4.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919——1927)5.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927——1936)6.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7.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5——1949)8.民族工业重获新生(1949——1956)2.“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壳郎’”。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3.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营企业改革学以致用AA1.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这一矛盾的实质是什么?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其基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是集中精力来解决这个矛盾:即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头脑风暴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2.1958年:三面红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是指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化“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特征?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光吃不干历史再现,理想对照现实热闹的公社食堂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真实的生活——荒芜的土地文化大革命(1966——1976)1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造成什么灾难性破坏?曲折发展的二十年初步探索首次曲折中共八大的科学论断总路线大跃进公社化三年困难(1959---1961)初步调整农村纠左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1965年完成初步的成果建成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尖端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就再次曲折十年文革最大的危害中共为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那些实践?(1)“大跃进”的主要错误在于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过分追求生产关系的变革;(3)“文革”则未能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启示: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社会安定,及时抓住发展机遇。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的错误有何不同?拓展探究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是新中国经济探索中的失误,你知道其原因吗?1.缺乏经验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2.忽视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3.左倾膨胀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不断膨胀。4.形势所迫受特殊国际形势的影响。拓展探究3.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你从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历史中悟出了什么?★经济建设为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依据本国国情:经济建设必须依据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遵循客观规律: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健全民主法制:必须发扬党内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拓展探究4.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人口结成了血肉的联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做到,……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做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忽视了现实条件和可能C.其精神贯彻执行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D.表明党中央在三年困难情况下调整国民经济的决心学以致用D5.在1962年3月7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上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痛痛快快地下来’。”周恩来高兴地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当时他们所讨论的话题主要是针对如何()A.顺利完成三大改造B.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C.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纠正大炼钢铁运动的破坏作用学以致用D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