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揭西县上砂镇华南学校课题编号:Yw17-xx011b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大多数小学生怕写作文,或者根本写不出作文,这已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所谓作文“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方法运用或家庭教育不力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歧视或偏见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作文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作文任务有非常大的难度。能让小学作文“学困生”写好作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实得花费一番功夫。研究小学生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对于今后的作文教学是有非常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大有帮助。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2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的、主动活泼地发展。但在我们常见的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教师授课,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与方法,而年龄大致相通的学生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以学习效果或学习成绩划分,往往能够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种情况。但素质教育却要求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提高教育整体质量。2、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作文知识的要求,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作文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的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对中年级的学生语文成绩分析来看,部分班级的及格率未达标,差生人数较多,这正是由于各班级中存在作文“学困生”而导致的结果,要有效的解决这些“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就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进行研究,对作文“学困生”进行帮助和个别辅导。三、课题研究步骤(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分析总结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和研究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素质及成绩的对策,为其它农村小学教师开展作文教学工作,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科学素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3和经验。具体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研究者通过研修和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其次,研究者在科学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计划、调查、观察、实验、评价到再计划、再调查、再观察、再实验、再评价的研究策略,逐步分析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及总结提出对策。最后,在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理论,逐步形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成果。(二)、本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谈话等方式调查研究造成目前农村小学作文学习困难的问题、症结、原因等。2、比较研究法:分横向、纵向比较。实验中可以将每个年级的几个班进行比较,或将一个班对等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3、个案研究法:选择若干不同班次、不同特点的作文“学困生”、采用谈话家访、问卷、测试等方法进行详细的个案研究。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比较、归类,总结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5、理论探究法: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教育改革动向进行理论探讨。(三)、本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预期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41、准备阶段(2017年1月—2月)⑴、成立课题组,落实主要成员,建立若干课题实验研究小组,明确任务。⑵、课题组成员学习与研修有关课程理论,进行开题论证,撰写课题研究申请评审书。⑶、向揭阳市课题组申报课题。⑷、配备实验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与硬件设施。2、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实验领导小组的认真组织下,各实验小组开展课题实验,收集实验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并加以整理;对各种实验数据和资料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实验结果。根据初步的实验结果与实验中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继续进行二轮实验研究。具体分四个时段:第一阶段:调查准备(2017年3月—2017年4月)根据各级情况选择班级,确定调查对象、提出假设、拟定调查研究计划。第二阶段:调查实施(2017年4月—2017年12月)开展调查工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并加以整理。第三阶段:总结提升(2018年1月—2018年9月)对调查所得的实验数据、资料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实验结果,并根据初步的实验结果深入和完善实验方案。3、结题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完成结题论证,撰写论文。5四、课题研究内容和重难点1、研究内容(1)、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产生原因的调查研究。(2)、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3)、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4)、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教学资源状况调查研究。(5)、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情况的调配研究。2、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研究的重点: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产生原因的分析研究。(2)研究的难点: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的研究。3、预计突破的难点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产生原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五、研究结果与成效(一)、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个课题是全镇第一个市级课题,对于本镇教研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揭西县教研室的同志也多次亲临学校进行课题指导。在很多老师还不懂什么是课题研究的情况下,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教育教学杂志、网络进行有关作文教学研究方面的理论、经验、课例等方面的学习。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做到人人积极参与,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及时总结、反思、完善。促使全体成员的课题教科研能力得到开发,通过课题研究的收集的信息,及时6反馈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有力地促进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摸清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现状1、“学困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有强烈的畏惧心理。2、“学困生”对作文不会立意或者立意雷同,缺乏真实情感。3、“学困生”对作文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空话、套话、口语连篇4、“学困生”作文不会选择材料,不会从生活中选择素材。5、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三)、摸清农村小学作文“学困生”的成因1、学生无良好的生活习性2、学生无良好的阅读习惯3、学生无良好的观察能力4、学生无良好的家庭教育5、学生受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四)、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作文2、培养学生坚持阅读,写日记、周记和摘抄,让作文有源泉3、培养学生感悟农村生活,捕捉作文素材4、培养学生拥抱自然,掌握观察方法5、加强说写训练,提高作文指导效果6、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和点评(五)、改革教学模式,运用“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用心表达”7的模式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是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信息,批改后几天再去讲评,往往是“事过境迁”,学生心里已淡忘了,引起不了他们的注意。通过借鉴名师的经验,我改为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用心表达。这样的作文教学程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为乡村小学教师的我们,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注重积累、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等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素材与作文实践联系起来,使他们由怕作文发展到爱作文,会作文,写好作文。通过差不多两年时间的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记笔记、写日记、办手抄报等方式,写作能力日益提高。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逐渐养成一种习惯。六、存在问题及改进存在问题:1、日常教学任务太重,事物繁多,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使得研究没有一个很坚实的理论依据。教师的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课题研究向更高层次的推进。山区小学教师变动大,今年教语文,明年可能教英语,今年教四年级,明年可能教六年级,对学困生的跟踪辅导没有连续性。2、学困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怎样把学生现有的一定积累量真正8灵活运用到习作中,提高写作水平还是一个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3、对农村小字作文教学还没有探索出一套确实可行的、成熟的教学策略。还是很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探索的方向。改进措施:1、进一步多渠道、多方位加强教师们的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们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的能力。2、教师多引导学生去体验美丽乡村生活,把积累的乡土材料,归类总结规律熟读背诵,另外多写多练,在练习和实践中让积累的材料发挥最大的价值。3、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再一次课题研究积累资料。4、屏弃我不会的意识,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多思考,多反思,也是一名研究能力强的教师。屏弃我不评职称,就没有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研究是没有穷尽的,虽然我们在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一点点的研究成果,但是还较肤浅,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对课题研究工作认真反思,认真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不断进步,使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参考文献[1]金格.小学四年级习作学困生转化策略实施及效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