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农民工在城市社会的融合度问题作者:钱文荣张忠明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4期[摘要]根据对进城农民工和原城镇居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可探讨农民工在城镇社会的融合度和面临的挑战。在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沿海城市(如浙江),进城农民工与原城镇居民的融合状况总体良好,但也面临重大挑战;城市居民主要通过报纸和电视新闻等媒体了解农民工,新闻媒体对城市居民的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媒体引导城市居民认识农民工任重道远;城市内部形成的“新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阻碍城市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制度因素,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赋予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将是促使进城农民融入城镇社会,实现与原市民和谐相处的制度保障。[关键词]进城农民工;融合度;新二元社会结构[中图分类号]F301.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42X(2006)04—0115—07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一个成熟的现代经济,不可能是一个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很高比例、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构成中占很高比例、农民在人口结构中占很高比例的经济。中国也莫能例外。因此,可以预见,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大批农民将告别“农民”身份,实现其社会分工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并最终完成市民化的过程。这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在中国,农民进城打工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含义完全不同的,因而出现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现象。目前,进城农民工远没有融人到城市社会,中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同时也有大量农民工回乡,很多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真正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数有限,毫无疑问,一切与中国的城市化目标存在着偏差。2005年,浙江省人均GDP已达到3400美元,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也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融人城市社会已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进入浙江城镇的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探讨农民工在城镇社会的融合度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调查过程及样本简况龙源期刊网月在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金华等地的20个城市(镇)同时进行,共调查进城农民工(1990年以后进入该城镇工作,且为农村户口的居民)413人,原城镇居民(即户口在该城镇或1990年以前就居住在该城镇的居民)312人。为了保证调查质量,我们对浙江大学的2位研究生、18位本科生进行了培训,所有问卷都由他们与被调查对象面谈后填写。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一)调查地区分布调查样本的地区分布如下(表1):(二)年龄分布被调查农民工年龄最低为16岁,最高为S6岁,平均27岁;原城镇居民年龄最低为17岁,最高72岁,平均38岁,大多为正在从事劳动的青壮年人口,样本具体分布如下(表2):(三)受教育年限被调查样本中,农民工受教育年限最低者为1年,最高者为12年;原城镇居民受教育年限最低者为0年(文盲),但只占0.64%,最高者为17年;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原城镇居民,大多集中在5—12年,即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之间(表3):二、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融入城镇的愿望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自己对现有的生活满意吗?他们希望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还是回乡?以下是我们在浙江省的调查与统计结果。(一)进城农民工的生活状态在调研中,我们从以下几个侧面对进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进行分析。1.社会保障情况在被调查的413位进城农民工中,可以享受各类社会保障的人数占被调查进城农民工总数的比例如下:(1)失业保险(占25.18%);(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占3.39%);(3)养老保险(占31.47%);(4)医疗保险(占6.78%)。由此可知,从总体上看进城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明显不够,这有可能成为影响进城农民生活稳定性的主要障碍之一。2.住房情况住房作为居民的主要生活资料,其好坏直接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样本户的住房情况如下:(1)单独租(占13.32%);(2)与人合租(占8.72%);(3)借亲友的(占4.36%);(4)购买商龙源期刊网品房(占45.04%);(5)自建(占19.61%);(6)其他(占8.95%)。从总体上看,浙江省进城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是不错的。3.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对于“你觉得你适应城市生活吗”这一问题,进城农民的回答如下:(1)很适应(占26.88%);(2)比较适应(占61.74%);(3)不太适应(占6.54%);(4)很不适应(占4.84%)。由此可知,大多数进城农民自认为已经适应城市生活,回答“不太适应”或“很不适应”的比例略高于10%。4.与原城镇居民的交往情况对于“你和原城镇居民的交往情况如何”这一问题,进城农民的回答如下:(1)从来没有(占1.94%);(2)偶尔,只说过几句话(占37.05%);(3)经常打交道(占61.01%)。显然,大多数进城农民自认为与原城市居民的交往还是很密切的。上述几个问题显示,除了社会保障情况明显较差以外,进城农民在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实际上,大多数进城农民对现有的生活是基本满意的(见表4):表4显示,进入浙江城镇的农民对生活的满意度还是比较高的,但若处理不当,其中10%左右的不满意人群也可能成为城市的不和谐因素,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与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相比,进城农民对现有工作却存在较多的不满意(见表5):通过与表4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进城农民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远低于对生活的满意度,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是当前城市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进城农民工在工作上存在较多困难。首先是渠道不畅,据调查,进城农民工在城镇找工作的途径主要有:(1)自己一家一家地找(占55.69%);(2)老乡的介绍(占3.87%);(3)通过职业介绍所等中介机构(占4.60%);(4)家乡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占2.91%);(5)在城镇工作的亲戚朋友介绍(占19.13%);(6)其他(占13.80%)。可见,进城农民在找工作的方面明显存在渠道不畅的问题,大多数依靠自己去企业一家一家地找或者靠在城镇工作的亲戚朋友介绍,通过劳务市场等渠道找到工作的很少。其次,找工作难度大,35.10%的人认为“找工作很难”;32.45%的人认为“较难”;29.78%的人认为“一般”;认为“容易”的只占2.67%。(二)进城农民工进一步融入城镇的愿望进城农民适应新的环境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大程度上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愿望如何。为此,我们首先设置了“你是否愿意增加与当地城市居民交往”这一问题,被调查者的回答如下:(1)愿意(占73.61%);(2)不愿意(占7.51%);(3)不知道(占18.88%);而对于“您是否希望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这一问题的回答是:(1)希望(占67.31%);(2)不希望(占20.10%);(3)不知道(占12.59%)。由此可见,大多数进城农民对于融入城镇有着强烈的愿望。龙源期刊网三、市民对农民工的接受度进城农民工能否顺利融人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既有农民自身因素和制度环境因素,也受到原城市居民对进城农民接受度的影响。那么,浙江的城市居民是如何对待进城农民工的呢?(一)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关注度从调查看,大多数的城镇居民对农民工问题不感兴趣,这从对“您和身边的人谈论农民工时,他们的反应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1)很感兴趣,很热心(占31.86%);(2)不是很感兴趣,不怎么热心(占57.32%);(3)反感,自己下次会换个话题(占10.82%)。事实上,大多数市民与农民工接触很少,对于“您与农民工面对面接触或交谈过吗”这一问题,被调查者的回答如下:(1)从来没有(占19.55%);(2)偶尔,只说过几句话(占49,36%);(3)经常打交道(占31.09%)。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有意思,与进城农民大多回答与原城镇居民交往较多的情况不同,原城镇居民大多认为与农民工接触很少,这反映了两个群体的不同心态(笔者认为这有两种可能:农民以能与城镇居民交往为荣,而原城镇居民的想法相反;或者进城农民对与城镇居民的交往要求不高,对于其实很少的交往就已经满足)。(二)市民了解农民工的主要渠道对于“除亲身接触外,您了解农民工的渠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被调查市民的回答如下:(1)报纸(占38.78%);(2)电视新闻(占30.45%);(3)广播(占6.09%);(4)与别人交谈(占9.62%);(5)其他(占15.06%),由此可见,城市居民了解农民工的主要途径是各类媒体,占了75.32%,媒体的引导对于城市居民理解农民工、接受农民工有重要作用。(三)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友好程度大多数的城镇居民虽然并不很关注农民工问题,但他们并不歧视农民工,请看以下调查:对于“在火车或公交车上看到背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您身边的乘客一般会怎样”这一问题的回答如下:(1)警觉,同时察看自己的行李(占17.63%);(2)一直盯着他们看,直到他们停止移动(占19.23%);(3)把头转向其他地方(占16.34%);(4)没什么异常的表现(占46.80%)。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没有戒心,能够自然地面对农民工,说明随着农民工在城市居住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半数左右的城市居民已经适应了与农民工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中,他们开始接受农民工成为城市的一分子。对于“当城市居民和农民工吵架时,你认为其他城市居民会怎样”这一问题的回答如下:(1)第一印象认为是农民工的不对,支持城市居民(占21.79%);(2)第一印象认为城市居民仗势欺人,同情农民工(占11.86%);(3)就事论事,以事实说话(占66.35%)。调查结果显示,对农民有偏见的市民虽然占有一定比例,但大多数人还是能用较公正的态度对待农民工。(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评价龙源期刊网对于“您认为农民工身上有哪些优点(可多选)”这一问题的回答,排第一位的答案如下:(1)吃苦耐劳(占53.53%);(2)老实本分(占23.08%);(3)善良(占14.74%);(4)正直(占7.05%);(5)其他(占1.60%)。而对于“您认为农民工身上有哪些缺点(可多选)”,排第一位的答案如下:(1)邋遢(占25.32%);(2)没修养(占18.91%);(3)缺乏知识,不理智(占36.22%);(4)自私(占8.65%);(5)其他(占10.90%)。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居民的眼中,吃苦耐劳是农民工身上最大的优点。农民工承担了城市中大部分原城镇居民不愿干的累活、脏活,拿着微薄的工资,时常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但他们仍然辛勤地劳动,老实本分地生活。但是由于经济和历史的原因,农民工大都文化程度不高,法律知识相对淡薄,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在无奈之下也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让他们无法关注自身的个人卫生和衣着,这些城市居民眼中的缺点也是农民工限于现实条件的无可奈何。调查中,大部分的城市居民谈到农民工缺点的时候都十分理解和同情,认为农民工有自己的苦衷,对农民工的评价不应该存在偏见。(五)城市居民对有关农民工政策问题的看法政府的相关政策应该更有利于农民工还是相反?广大城镇居民的看法如下:对“有人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限制农民工进城,你的看法是什么”这问题,被调查者的回答是:(1)完全没有必要(占67.63%);(2)有必要(占22.12%);(3)无所谓(占10.25%)。对于“您认为政府应该给农民工医疗补贴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则为:(1)不应该(占8.33%);(2)应该(占83,34%);(3)不知道,没想过(占8.33%)。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