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田间漂移风险初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09年9月2009,31(3):383-385中国油料作物学报Chinesejournalofoilcropsciences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田间漂移风险初步研究陈坤荣,许泽永,晏立英,方小平(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用含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cp)基因和潮霉素筛选基因(hygr)的转基因花生品系为材料,田间试验表明转基因花生中的hygr基因可在短距离范围内随花粉漂移,离转基因花生种植区边缘1.0m和3.0m范围内漂移频率分别为4.4%和5.0%;3.0m以外范围内,没有检测到hygr基因随花粉发生漂移。各距离范围内均没有检测到cp基因随花粉漂移现象。因此认为,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漂移距离在3.0m以内。关键词:转基因花生;cp基因;hygr基因;基因漂移中图分类号:S565.2,S1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84(2009)03-0383-03PrimaryriskassessmentoftransgenesescapeoftransgenicpeanutinfieldCHENKun-rong,XUZe-yong,YANLi-ying,FANGXiao-ping(OilCropsResearchInstitute,CAAS,Wuhan430062,China)Abstract:Transgenicpeanutlinesharboringcoatprotein(cp)geneofpeanutstripevirus(PStV)andhygrgenewereusedforriskassessmentoftransgenesescapeinfield.Resultsshowedthatthefrequencyofhygrgeneescapewas4.4%and5.0%within1.0meterand3.0meterrespectivelyfromplantingareaoftransgenicpeanutplants.Therewasnohygrgeneescapebeyond3meterfromtransgenicpeanutplants.Nopollen-mediatedcpgeneescapewasdetectedindifferentdistancesfromtransgenicpeanutplants.Keywords:Transgenicpeanut;cpgene;hygrgene;Geneescape收稿日期:200901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38)作者简介:陈坤荣(1962-),男,江苏省吴江市人,副研究员,博士,从事植物病理和转基因安全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植物及其产业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推广协会(ISAAA)统计,2007年全球有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1]。预计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交易额将达到100亿美元。人类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生物的需要,以及对低成本高产出的追求,无疑将促使转基因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转基因植物的大规模产业化。在大量转基因植物产业化及转基因产品商品化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重视[2]。转基因植物及产品安全性主要包括受体植物安全性风险、生态环境安全性风险和毒理安全性风险等[3]。其中,对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风险评估是生态环境安全性评估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花粉转播的最远距离,可以确定适当的隔离带,以降低转基因作物花粉对非转基因植物及近缘种的污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棉花、高梁、粟、马铃薯、油菜、甜菜、向日葵、西瓜、芥菜和拟南芥等转基因作物花粉转播距离为10~1000m[4]。在花生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国内外均有许多成功的报道[5],但目前还未见转基因花生生态安全性评估的报道。本文以转花生条纹病毒cp基因和hygr基因的花生品系为材料,首次报道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的漂移距离和频率,为转基因花生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选用转基因花生品系作为基因漂移的供体,该品系是通过基因枪介导将花生条纹病毒cp基因和潮霉素筛选基因(hygr)导入中花3号获得[6]。1.2 方法1.2.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5年在油料所农场隔离区进行。转基因花生材料播于试验地中央,面积约50m2,其南北两边种植非转基因花生品种中花3号。田间管理同常规生产田,花生成熟后按离转基因花生边缘4个不同距离区(0.0~1.0m、1.01~3.0m、3.01~6.0m和6.01~10m)分别收获花生种子。1.2.2 花生总DNA提取 将收获的不同距离区花生按单粒播于网室沙盘内,出苗后取嫩叶,采用改良CTAB法[7]提取单株花生总DNA。1.2.3 PCR检测外源基因 根据花生条纹病毒cp基因和hygr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扩增cp基因的上游引物:5′-TGGAGATGAGCAAGTAGAA-3′、下游引物:5′-GTTCTTCCGGCTTACTCA-3′;扩增hygr基因的上游引物:5′-AAAAGTTCGCAGCGTCTCCGACC-3′、下游引物:5′-TTGGCAGCCTCGTATTGGGAATCC-3′,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公司合成。PCR反应总体积为20μL,包含50ng花生DNA,1.5mmol/LMgCl2,0.25mmol/LdNTPs,0.5mmol/L上下游引物,1UTaqDNA合成酶。MgCl2、dNTPs和TaqDNA合成酶购自上海Promega公司。PCR反应程序为94℃,3min;接着94℃,45s;45℃,50s;72℃,90s;32个循环;最后,72℃,7min。反应产物用1%的琼脂糖胶电泳,以200bpDNAladder为分子量标记,紫外检测仪上观察结果。2 结果与分析2.1 花生DNA提取采用CTAB方法,分别提取了离转基因花生区边缘0.0~1.0m、1.01~3.0m、3.01~6.0m和6.01~10m4个区的180株、180株、330株和315株花生DNA。每个花生DNA样品,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浓度后,用灭菌水稀释至工作浓度(约50ng/μL),置-20℃冰箱中备用。2.2 外源基因随花粉漂移距离和频率离转基因花生4个不同距离区的共1005个DNA样品分别用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在检测的1005个DNA样品中均没有发现花生条纹病毒cp基因特异性带。在离转基因花生0.0~1.0m和1.01~3.0m区的各180个DNA样品中,分别检测到9个和8个hygr基因阳性样品,阳性样品率分别为5.0%、4.4%。离转基因花生3.01~6.0m和6.01~10m区的330个和315个DNA样品没有检测到hygr基因(表1)。结果初步说明转基因花生的外源基因可在3.0m范围内随花粉漂移。表1 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飘移距离和频率检测结果Table1 Resultsoftransgenesescapedistanceandfrequencyfromtransgenicpeanut离转基因花生距离/DistancefromTP检测花生株数Testplantscp基因样品数/%cppositivesampleshygr基因样品数/%hygrpositivesamples0~1.01800(0.0)9(5.0)1.01~3.01800(0.0)8(4.4)3.01~6.03300(0.0)0(0.0)6.01~10.03150(0.0)0(0.0)  :TP=transgenicpeanut3 讨论本文通过对转基因花生自然条件下外源基因漂移距离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说明,在离转基因花生种植区边缘3.0m范围内,外源基因(hygr基因)漂移频率可达4.4%~5.0%,但在同批试验样品中没有检测到cp基因。离转基因花生种植区边缘3.0m以外范围内,外源基因漂移率急剧下降,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发生。本研究中所用的转基因花生是通过基因枪将构建在2个质粒上的cp目的基因和hygr筛选基因同时导入花生的。外源基因在随花粉漂移中,hygr基因在短距离范围内达到较高频率,而cp基因没有检测到。这是由于检测样品数不够,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需作进一步研究。转基因植物花粉传播距离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转基因植物生物学花粉特性、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气候和环境条件等[4]。自花授粉作物花粉传播距离明显低于异花授粉作物,同种转基因作物在不同的试验中,花粉传播距离也有很大差异。花生是自花授粉作物,试验表明,在自然种植条件下仅在短距离范围内基因随花粉漂移,不会发生远距离扩散,种植转基因花生对生态环境是安全的。这与陈小勇报道的对花生转基因逃逸风险初步评价结果是一致的[8]。参考文献:[1] ISSAA:全球200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12%483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9,31(3)[J].生物技术产业,2008,(2):4.[2] 刘 谦,朱鑫全.生物安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8-240.[3] 郭建英,万方浩,韩召军.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风险[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2):515-522.[4] 陈兴玲,胡建军,赵楠木.转基因植物基因漂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51-2852.[5] 许泽永,廖伯寿,晏立英,等.转基因花生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4):489-496.[6] 陈坤荣,许泽永,晏立英,等.基因枪介导的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基因转化花生研究[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33-138.[7] 奥斯伯F,金斯顿RE,赛德曼JC,等.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8] 陈小勇.我国主要农作物转基因逃逸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价[J].农村生态环境,1998,14: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5-10.(上接第379页)[3] 袁慧君,傅 红,饶平凡,等.反式脂肪酸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J].粮食与油脂,2007,(2):4041.[4] 宋立华,李云飞,汤 楠.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25(1):8085.[5] DagliogluO,TasanM,TuncelB.DeterminationoffattyacidcompositionandtotaltransfattyacidsofTurkishbiscuitsbycapillarygasliquidchromatography[J].EuropeanFoodResearchandTechnology,2000,211:4144.[6] OliveiraMA,SolisVE,GiolelliLA,etal.Methoddevelopmentfortheanalysisoftransfattyacidsinhydrogenatedoilsbycapillaryelectrophoresis[J].Electrophoresis,2003,24:16411647.[7] 宋志华,单 良,王兴国.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精炼和氢化大豆油中的反式脂肪酸[J].中国油脂,2006,31(12):3740.[8] 佘珠花.气相色谱法中油脂脂肪酸衍生化方法及其选择[J].粮油加工,2004,(6):64.[9] 佘珠花,李永明.气相色谱油脂衍生化条件与油脂酸度关系探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1):1617.583陈坤荣等: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田间漂移风险初步研究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