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电影产业化发展问题初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西部电影产业化发展问题初探作者:陈睿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肖云儒.XIAOYun-ru西部电影对中国电影的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3)以亲历者的身份,揭示了西部电影现象背后许多珍贵史料,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分类和理论阐述;总结了西部电影样式的流派特征、发展规律、内在质地、艺术表征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深刻意义,其史与论的双重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学位论文吉平论第五代导演与中国西部电影2007“第五代”,一个赫赫有名的电影导演群体;“西部电影”,一个曾经有着非凡影响力的电影艺术流派,它们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走出国门、冲出亚洲,步入国际影坛。目前,学术界对第五代的研究可谓论述颇丰,而对西部电影的关注和探讨却是少之又少。鉴于当下西部电影理论研究的匮乏性,本文对西部电影与第五代综合性、系统化的研究,才有着如此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分三个部分来探询和研究第五代与西部电影的关系:第一,分析和界定第五代与西部电影的概念和范畴。由于学术界此前对第五代的界定和研究较为全面;故此,本章节主要是详细阐述和建构西部电影的概念与范畴。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西部电影的定义与概念不仅说法少,且更无明确而又权威的定论。第二,阐释和研究第四代西部片导演对第五代的影响。由于西部电影是在以吴天明、颜学恕等为代表的第四代西部片导演手中确立起来的,故而,第四代西部片导演的创作风格与创作特色无疑会影响到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第三,分析和探究第五代对西部电影的艺术贡献。这一方面是指第五代具有开拓性性质的影像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反思精神对第四代西部片导演后来的创作以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第五代导演本身就从事着西部电影的创作,是西部电影导演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第五代对西部电影的艺术贡献就主要呈现为第五代西部片总体的创作特征与美学风貌。3.期刊论文王一川.WangYichuan中国电影文化:从模块位移到类型互渗-社会科学2009,(5)本文考察建国六十年中国电影文化的变迁.认为六十年中国电影文化发生了从模块位移到类型互渗的演变,具体地呈现出四个时段的更替:第一时段为北部电影模块年代(1949至1977),第二时段为西部电影模块年代(1978至1989),第三时段为类型片年代(1990至1999),第四时段为类型互渗年代(2000年至今).这体现了中国电影文化被纳入全球化语境的命运和主动选择.4.学位论文苏敏论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叙事2007女性千百年来一直作为“被书写、被表述”的对象出现在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便在银幕上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女性形象。中国西部电影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突出的思潮、现象之一。这一电影实践和思潮的突现,已经构成了相当可观的实绩和相对动态的成熟的艺术特征,它不仅吸纳、包容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艺术发展探索的成果,并且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电影美学特征;同时,它的横空出世和逐渐成熟,又显示出了对中国电影传统的深厚继承,在艺术品貌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特征。本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尝试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将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置放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链条上,置放于中国西部电影思潮这样的背景上进行考察,透过对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电影创作者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把握。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以及建国初期在银幕上出现的经典女性形象为后来的西部电影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可参考的文本。新时期以来,以张艺谋等导演为代表创作的西部电影再次将女性形象作为书写的对象,这其中既有电影艺术创作者们对于女性生存状况、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关注和理解,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对女性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西部电影的发展,在创作方面趋向多元化的新生代导演在以西部为题材的作品中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更为丰富和更为客观的创作,这既推动了西部电影的发展,同时也为电影艺术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性别叙事提供了新的视角。5.期刊论文史可扬.SHIKe-yang西部电影的困顿和重塑-唐都学刊2009,25(6)西部电影之于中国电影,已经有20多个年头,遗憾在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过后,虽然每年都有新片子面世,但与最初人们对它的期待和反响相比,西部电影似乎已经淡出了电影观众的视线.可以发现它经历了从启蒙到狂欢、从影以载道到能指的狂欢这样一个过程,商业元素和商业意识的缺乏是导致其衰落的要因,那么重塑之路也就可想而知了.6.期刊论文姚新勇.毛毳.YaoXinyong.MaoCui西部电影:中国西部审美空间的盛与衰-文艺研究2006,(7)本文以西部审美空间的建构与流变为焦点,对转型期中国电影近二十年来的演变过程做一探讨.力图清理中国电影西部片的西部审美空间建构的整体样貌与基本性质,并揭示它与转型期的中国意识变化之间的关联.全文除导言外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分析20世纪80年代西部审美空间的发现与建构,及其与中国意识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分析突破西部束缚的审美影像创作意向.第三部分,分析90年代西部审美特征的美式西部片化、港台武打化的转变,并揭示这一转变对现实西部的遮蔽与掏空的性质.7.会议论文任庭义西部影像:从西部电影到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2009本文对西部题材电影进行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西部电影的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电影界中一种显见的文化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开始兴起,新生代导演以西部地区为故事背景拍摄了大量西部题材电影。西部电影对于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西部电影到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西部”作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成为二者在艺术表现上的重要分野,银幕上的”西部”在影像的交替中见证了艺术的传承与流变。8.期刊论文王富仁.WangFuren中国西部电影简论-东岳论丛2009,(2)西方电影是在西方社会完成了由贵族城堡文化向现代城市文化转换过程之后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电影则是在没有完成这样一个转换的过程之时在像上海这样的商业都会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现代都会中,既没有一个完整而成熟的资产阶级,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成熟的工人阶级,从中国古代一直延续至今的城市小市民的思想趣味和审美趣味始终是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化的基础架构,这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实际发展历程.西部电影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在那时,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和农村的回乡知青既构成了新一代的电影导演群体和新一代的文学创作群体,也构成了中国当代电影的新一代接受群体,从而实现了中国电影从城市小市民文化视角向现当代农民文化视角的转移.这是一个中国农村文化和中国城市文化的结合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结合部,不论从其思想内涵还是从其艺术内涵,中国的西部电影都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西部电影逐渐走向衰弱,但这种衰弱仍然是当代中国城市小市民文化泛滥的结果,并不体现中国电影艺术整体上的进步和发展,片面追求电影技术上的进步和票房经济价值导致了电影思想内涵和艺术内涵的空虚和苍白.认真总结中国西部电影的经验,继续坚持西部电影所开创的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电影重获新生的关键.9.学位论文朱玉西部电影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2009电影艺术作为前沿艺术一直给众人一种误解,认为这是一门通俗艺术,一种无需太多的文化底蕴就可以完成的艺术形式,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这样的一个艺术形式纷繁复杂的今天,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以文化为基础的沉淀,否则这样的艺术形式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会留给世人任何的思索与研究。在电影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在国际电影节上越来越多的看到符合国际审美标准以及国际品味的电影。当然,我们也能在越来越多的国外大片中看到中国元素。尽管共荣与共同发展是任何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就文学、电影这样的文化载体,必须有符合自己民族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西部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类型电影的分支,一向被电影界的研究者们所认可,这是中国电影真正的源头,这是中国电影发展和辉煌的地方。为此,研究西部电影就成为发掘民族电影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在西部电影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和发展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东方哲学中的儒释道核心文化,这不仅仅是影响着西部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发展,更是五千年来指导着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典范。那么,通过西部电影表现出来的这些文化就是新的指导创作思想的文化载体,也是成就西部电影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依据。我们将在本文中指出西部电影与儒释道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10.期刊论文陈国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西部电影的流变-电影文学2010,(5)中国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民族品牌,它具有鲜明的美学追求和美学风格.改革开放30年,从第三代导演开始,经历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西部电影,应和着时代的变迁,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展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和美学风格.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2987ce8-12cc-47e1-9608-9e2200bf4d8d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日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