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要熟记基本常识记叙文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6、描写人物的角度(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描写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10、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说明文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小说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议论文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19、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或者: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标点符号22、口诀解说与例句A、问号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例:a.怎么了,你?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B、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C、顿号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例: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D、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E、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F、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例: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c.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二、常见题型答题方法及要点: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划线句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______作铺垫;语言上运用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特点(感情)。(是具体情况回答,三方面不一定全都答到)2、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比喻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拟人答题格式:运用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2)、排比:加强语势;答题格式:运用__排比____修辞手法,加强语势强调了(对象+特性),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运用设问修辞手法,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加强语势,突出强调;答题格式: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加强语势,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5)、对比:突出强调。答题格式:运用对比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6)、反复: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答题格式: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3、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4、某句话中某个词(可否删除)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一般答题格式(记叙文):不行。____词表示________的意思,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如果删除(或换成)就________。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一般答题格式(说明文):不行。____词表示________的意思,如果删除就表示______意思,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或(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或(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所以不能互换。6、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本段记叙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2).说明文:格式:本段说明介绍了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格式:本段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7、说明方法的作(1).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说明了(事物)的(特征)(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3).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4).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8、说明文开头引用诗句或故事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可读性,。9、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事情发生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烘托气氛。(4).衬托人物性格、情绪。10、赏析某个句子运用_______修辞手法(或运用_____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1、句子比较: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答题方法及步骤:先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再分析原句好在哪里;最后分析改句的缺点。12、句式仿写题答题要点: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修辞、结构、句间关系都要与例句一致。13、新闻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____字)。(2).把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____字)。(3).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____字)。答题要点:什么人+干什么或什么事+怎么样(视字数要求适当增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等)14、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一般上下两句,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格式:开展______活动,达到_____目的例如:开展课间跑操。提高身体素质;杜绝乱扔现象,洁净校园环境。15、对联题答题要点: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内容一致,末字仄起平收。16、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17、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感受(看法或观点):解题技巧:本文观点+自己看法+生活实际(两结合——结合文章,结合实际)答题规范:本文_______.我认为______.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18、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A、举例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通俗易懂、有说服力地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B、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C、比喻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___比作,证明了____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D、对比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___________和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___________的观点。E、引用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_______,证明________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9、找文章的中心论点的方法A、看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B、看文章开头:多数文章在文章开头(第一段)便提出中心论点。C、看文章结尾: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D、看文章中间:文章中间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E、自己归纳:20、口语交际首先要注意恰当地称谓,说话要礼貌委婉。21、根据题后分值答要点。如: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这就提示你要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回答。22、做阅读题时尽量用原文中的语句或词语回答。三、病句修改与辨析1、看到介词连用不放过病例:“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解释:修改方法:缺少主语,删掉“通过”或“使”。类似病句还有:由于……使……;随着……让……;经过……使……;当……让……。(解释:此类关联词不能同时搭配使用)2、看到两面词不放过病例:“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否”是两面词解释:“有无”“能否”“是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3、看到动词连用不放过:动次连续使用要注意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例: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