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士林:以儒做人-爱满天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赵士林:以儒做人爱满天下中国的国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究竟应该从何说起?在赵士林教授看来,国学主要有六大家,那就是儒、道、墨、法、禅、兵。这六大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而儒家思想的宝贵之处在于其提出的做人准则为人们提供了精神的营养。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美学会理事,三智道商国学院特聘导师儒家的学问不是空头理论,从头到尾都是教我们怎样做人。北宋大儒程颐说过:“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南宋大儒陆九渊更是斩钉截铁地说:“不识一个字,也要还我堂堂正正做一个人。”那么怎样以儒做人?这要从孔子谈起。做人要有仁爱之心元代皇帝元成宗说过:“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意思是说,孔子以前的圣人,如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等,如果没有孔子,他们的真精神就流传不下来;孔子以后的圣人,如汉代的董仲舒、南宋的朱熹、明代的王守仁等,如果没有孔子,就没有了效法的榜样。数千年来,孔子作为不朽的文化人被传颂、被崇拜,地位基本上未发生根本性的动摇。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原则。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个“志于学”是学习和思考做人的道理。那么,孔子要求我们怎样做人?总的要求就是一个字:“仁”。“仁”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范畴,是儒家的核心价值,也是以儒做人的根本原则,因此儒学又被称为“孔门仁学”。那么,究竟什么是“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孔子每次对“仁”的解释都不一样,更准确地说,孔子每次都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来解释“仁”。就事论事,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孔子教学的特点,他从来不抽象地讨论问题,对“仁”的解释也是这样,始终紧紧地围绕着人们的日常表现,灵活机动,随事点拨,针对性非常强。但是它也有一个不可动摇的核心,那就是“爱”。《论语》里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这个答案十分朴素,但它却是孔子对“仁”的最高概括。做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颗爱心。尽管十分朴素,其中却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意义。孟子对孔子说的爱做了全面、精辟的概括:“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十个字透露了孔子讲爱的三层含义,那就是,第一层:“亲亲”,对亲人的爱;第二层:“仁民”,对大众的爱;第三层:“爱物”,对万物的爱。儒家追求一种爱满天下的境界,但儒家的仁爱,却发端于我们身边最普通的血缘亲情,也就是对父母兄弟、对亲人的爱。正如孔子所说:“立爱自亲始”(《礼记·祭义》)。而爱亲人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孔子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爱心,爱心首先是孝心。爱亲人:立爱自亲始《论语》第一篇就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一句话道出了儒家以血缘亲情为基础来建立道德体系的根本诉求。“孝”是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悌”是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孝”是纵的要求,“悌”是横的规范。“孝”和“悌”两个出自血缘亲情的自然纽带,一纵一横,就为人间的道德秩序确立了经和纬。其中尤以孝为道德的基石。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或者说是仁的出发点。做人首先要孝顺。这是以儒做人的头一个要求。把“孝”作为人生头等大事,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又被称为“孝文化”。老子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显然也是在主张孝,不过是声明儒家谈仁说义那一套非但不能使人“孝”,反而是“孝”的障碍。这体现了儒道两家人生观的重大差异。儒家人生观强调尽伦理,道家人生观强调任自然。老子还说:“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句话同样是在抨击儒家的谈仁说义恰好造成虚伪做作,从而破坏自然,导致“六亲不和”,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认识到“孝慈”的可贵。儒家讲的爱和其他文化系统,例如基督教讲的爱就有很大区别。基督教讲博爱,来自于上帝的召唤。例如,《圣经》中说:“基督复活了!经受了熬煎,获得了锻炼,战胜了考验。爱人者,有福了!”这个爱来自于外在的、高高在上的神圣命令。因此《圣经》的《马太福音》又说“上帝就是爱”。儒家讲的爱,却是来自于内在的、自然的血缘亲情,甚至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这种动物本能的升华。例如,很多动物都有“孝”的表现,如“乌鸦反哺”。这种生物本能进一步升华,就成为人的“孝”,因此我们经常说“人不孝顺,畜生不如”。当然,讲到人的孝,和动物有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动物只有出于本能的“孝养”,人却有出于亲情的“孝敬”。孔子的学生子游问老师究竟怎样才算是“孝”,孔子回答说:“今之谓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一个“敬”字,道出了“孝”的道德属性。较之“养”,“敬”确乎更体现了人的“孝”较之动物本能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我由此想到民间流传的两句话:“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心是内在的情感,迹是外在的行为。因此讲孝,主要的要求还是敬重老人。“敬”的标准要高于“养”的标准,因此“孝敬”较之“孝养”出现频率更高。伴随着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孝养”的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而“孝敬”的问题却仍然突出。进入老龄化社会,“孝敬”的道德情感理应得到悉心培育。“仁”从对父母的“孝”开始,从对亲人的“爱”开始,又推演扩充为对大众的爱,这就是儒家经常强调的推己及人,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将心比心。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