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体规划(1999—2020)说明上海市人民政府目录规划编制背景………………………………………………………………1第一章总则………………………………………………………………7第二章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10第三章城市总体布局……………………………………………………17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26第五章对外交通规划……………………………………………………34第六章市域交通规划………………—…………………………………48第七章环境景观发展规划………………………………………………57第八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65第九章住宅发展规划……………………………………………………70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72注: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无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一、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概述上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于1984年上报国务院,经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1986年国务院原则同意,并作了批复。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的实施,使上海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迈向21世纪的上海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框架。为了适应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了闵行、漕河泾、虹桥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下达以后,又及时编制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确定建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一批现代化居住生活园区,从而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促进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居住用地布局规划,进行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1998年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9.70平方米;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要和改善投资环境,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各项专业系统规划,进行了轨道交通、高架道路、高速公路、越江隧道和大桥、污水治理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的建设。还结合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的安排,加强了郊区工业城镇及工业区的配套建设。对照城市总体规划,除有些目标和内容根据经济形势变化作了局部调整外,基本得到了实施。二、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党的十四大文件中提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世纪之交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上海的21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一战略的要求,上海城市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6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提出了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和经济、科技、贸易、金融、信息、文化中心,但实际上还是比较强调上海作为工业基地来建设,为了贯彻党和国家赋予上海的历史使命,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探索新思路,尽快进行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曾提出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但对其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等并不明确,而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开发和开放浦东问题的批复”编制的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无论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还是在功能定位上,均大大超越了原有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为浦东地区所确定的目标。浦东的开发开放增强了上海城市的综合功能,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连结世界经济的桥梁。因此,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振兴上海、开发浦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思想,结合浦东开发实际开展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已是势在必行。3、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上海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城市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上海市区行政建制起了很大变化。除了浦东新区已成为市区一部分外,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相继撤县建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和城市人口规模也有了实质性的扩大和增加。(2)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进,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市区土地使用功能调整的有力杠杆。市区危棚简屋地区改造和工业布局调整进程加快,市区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3)随着郊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郊县各类城镇的社会经济和人口、用地等规模都有了很大发展,城镇体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并满足城市新的发展要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4、随着城市经济、社会迅猛的发展,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住宅建设和社区设施的配置,包括城市用地和人口的发展及布局等,这些都亟待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统筹安排,合理解决,从而引导城市的持续发展。总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开展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是适应上海城市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三、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过程1、准备阶段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确定修订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市政府会议精神,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同年向市政府请示“关于修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若干问题”。请示中提出这次修订总体规划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优化城市布局结构、优化土地使用功能、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生态环境。1992年,会同有关委、办、局以及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编制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纲要”(征求意见稿),以后又根据纲要初步研究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方案。2、编制阶段1993年6月上海市第三次规划工作会议召开后,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正式进入编制阶段。第三次规划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必须着眼于下一个世纪上海的发展;必须着眼于上海城市功能的调整,必须着眼于上海城市布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着眼于上海经济体制的改革。同时提出要加快形成中央商务区,建成一流水平的现代化交通通讯体系,按照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布局,设置大型绿化圈,把上海建成一个清洁、优美、舒适的生态城市等。1994年,市政府在第四次规划工作会议上,对如何编制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作出了更明确的部署,提出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立足于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立足于面向21世纪的长远发展;立足于经济、社会、城市规划的有机统一。上海市第三、四次规划工作会议所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开展编制工作的重要依据。1994年第四次规划工作会议期间,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了城市总体规划征询展示会,共有5万多名各界人士到场,收到书面意见300多份。经过1994、1995年两年的努力,参照《迈向21世纪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编制工作,形成城市总体规划讨论稿。通过多次专家论证,包括建设部委派的专家论证,1996年基本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于1997年初重点征集了市人大、市政协、市有关委办局、各区县政府以及部分研究机构等58家单位的意见和建议。3、深化细化阶段征求意见稿在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范围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在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衔接、深水港港址规划论证、以及近期建设规划深度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199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分三个层次完成总体规划的深化细化工作。第一层次是研究明确上海2000年和2005年的城市建设目标、方针和具体实施项目;第二层次是研究上海中长期发展框架;第三层次是研究与上海发展关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战略规划。按照这个要求,1997年10月完成了《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初编制完成《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并上报市政府,该规划具体提出了上海城市建设今后三、五、八年的分阶段实施目标,为市委、市府部署上海近期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1998年又重点对上海市城镇体系、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工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环境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深化研究,同时吸取了兄弟省市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组织市规划委员会各专业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对总体规划修编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并相应作了深化和调整。1999年初,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4、预审阶段按照程序,总体规划先后听取了市规划委员会、市人大、市政协的意见,在11月11日经市委第七届五次全体会议审议原则通过,并于12月7日提请建设部专家进行了评议。在上述预审工作的基础上,规划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2000年1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国务院审批。四、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主要特点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上海建成“一个龙头,三个中心”战略目标的要求,新一轮总体规划突出以下五个特点:1、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按照中心城、市域以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三个层次的发展要求,统筹上海的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城郊并进,增强综合竞争力。新一轮总体规划覆盖6340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明确了“多层、多核、多轴”的城市布局体系。中心城主要是完善功能,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主要是加快发展,体现综合经济实力。3、有机统一,协调发展。更好地将城市空间规划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经济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4、以人为本,改善环境。以环境建设为主体,营造上海城市新形象,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5、继承传统,体现特色。保护体现上海历史文脉的传统建筑和街区,特别是优秀近代建筑及其环境风貌,展示上海现代化建设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第一章总则一、关于规划依据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规划法》)规定,编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发展战略为重要依据,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力求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据此,本规划在编制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执行。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1995年)4、《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1996年);同时,规划编制还依据了下述文件、规定及有关会议精神:1、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十五大报告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国发[1997卫1号)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办函[1999]31号)5、上海市第三次、第四次规划工作会议;规划编制还参考了对城市发展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迈向21世纪的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2、《中国21世纪议程—上海行动计划》3、《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4、《上海市第二次全市性综合交通调查》总报告5、《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研究》总报告·6、《上海高速公路网规划》(1999-2010)7、《上海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8、《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规划大纲》(讨论稿)9、《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环境保护和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10、《关于加快本市能源结构调整若干问题汇报》11、《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质管理规划》12、《上海面向21世纪初的住宅建设发展战略研究》。二、关于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规划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本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法》规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X国发[1996贝8号)及建设部《关于报送城市总体规划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办规[199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