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操作风险研究__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银行业操作风险研究——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姓名:杜悠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刘毅20070501银行业操作风险研究——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框架下作者:杜悠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姜海军.惠晓峰.李雪松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操作风险的计量-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12)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操作风险的定义和计量方法,并对操作风险计量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2.学位论文贺东红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角度分析2006随着世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银行经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银行业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巴塞尔新资本将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之中,引起了金融业的广泛关注,这既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现,也是从全面风险管理和保持银行体系稳定的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对于正处于股份制改革关键时刻的中国银行业来说,防范操作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增长,信用证业务结算方式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普遍地被采用,银行信用证业务结算业务量不断上升,操作风险事件频发,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人结合新颁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对当前信用证业务操作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风险规避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相关案例解读及分析,旨在运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就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解答基层行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监管要求,规范信用证业务结算操作程序,有效控制信用证业务结算的操作风险,更新银行监管理念,调整各项体系和程序,减少案例的发生和经济损失,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银行内部控制,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提高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第一部分介绍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发展和操作风险。第二部分阐述了信用证业务的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人为因素、系统不完善、欺诈等四个方面因素而引起的。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解读和分析。第三部分结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三大支柱),提出了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3.期刊论文李国平.黄国勇.LIGuo-ping.HUANGGuo-yong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研究动态-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引入了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以及市场约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综观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研究方面.理论研究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及产生的意义,指出新巴塞尔协议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控制都纳入资本充足率的框架下,在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条件下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该协议将对相关的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在方法的研究上,从外部评级机构和银行自身内部评级等角度提出了多种计量方法,可以看出,该领域的讨论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对实践的分析可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对各国银行的经营及信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该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仍存在各种困难,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优化资本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在对信贷评估、业务流程、信息披露等各方面向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靠近,尽可能地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使我国银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4.学位论文刘兆平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管理研究2005随着金融活动的全球化、金融产品的进一步丰富及最新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银行业务风险的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为了实现对银行业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征询工作后,于2004年6月出台了最后定稿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该协议对银行业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并正式提出了操作风险的概念和测算操作风险的三类方法。至此,操作风险的管理已进入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视野。目前,国际上许多一流活跃银行已明确界定了操作风险的概念并收集了进行操作风险管理所必需的损失数据,还纷纷在努力开发最适合于自己的内部测量模型,以实现对操作风险的精确管理。而我国的银行业,对于操作风险的管理无论是意识还是行动都还处在相对的“空白”状态,要实现对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本文就主要的几种操作风险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我国应用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为例,选用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进行了粗略的测算,发现要对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准备金以实现其量化管理,对我国银行业而言成本巨大。而要运用高级测量法实现更精确更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又缺乏必要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国银行业从现在开始要做好诸如数据收集、IT平台建设、产权改革及组织结构更新等多方面的基础工作,力求在不久的未来能运用精确度更高的高级管理方法来从事操作风险的管理。5.期刊论文王旭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管理-金融论坛2004,(2)由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把风险区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同时把操作风险纳入到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之中;使得金融界对它的关注显著提高,并对量化操作风险提出了迫切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一些大银行在量化和度量操作风险管理上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就.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缺乏风险意识,尤其是在操作风险方面基本没有什么量化操作风险的科学方法,不能正确反映所承受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面对加入WTO之后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我国金融机构应广泛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加强操作风险的量化管理和研究.6.学位论文冯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计量中的损失分布法研究——基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07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把操作风险纳入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之中,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水平。这既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界日益注重操作风险管理实践的一个总结,同时也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面临新的压力。而在国内,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对操作风险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致使近几年频频发生金融大案要案,涉案金额之高令人震惊。面对严峻的挑战,中国银行业有必要尽快研究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操作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这不仅符合国际风险管理的潮流,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得一席之地。本文从最近几年国际国内的一些大案引起了全球金融机构的关注写起,引出了操作风险及其定义,随之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如何选择操作风险的计量模型,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将损失分布法做为长远目标计量方法,继而详细研究了损失分布法如何运用到我国商业银行,最后对损失事件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由此思路,本文分为六章。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的意义和文献综述。主要是对课题研究背景的交待。因为操作风险产生原因的复杂多样,很难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因此国际上在研究操作风险的初期,多是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但是在《新资本协议》要求为操作风险分配经济资本之后,国际上开始对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内也出版和发表了不少关于操作风险的著作和文献,但大多是综述性的介绍。国内理论界对操作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新巴塞尔协议关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介绍,就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提出政策建议;第二个方面是对操作风险计量模型的介绍和研究。第二部分是操作风险内涵的解析,主要是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巴塞尔资本协议下操作风险的三大支柱等问题进行比较详尽的阐述。目前对操作风险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总的来说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巴塞尔委员会将操作风险界定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这个定义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在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的三大支柱方面,全面的引入了操作风险,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第一支柱要求银行为操作风险单独配置监管资本,并且规定了一系列的定性、定量标准,用以评定银行是否可以应用特定的资本金配置要求的计算方法。第二支柱要求监管当局按照既定的一些准则,对银行控制环境进行监督考察。在第三支柱方面,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提出全面信息披露的理念。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对操作风险衡量模型的选择。由于金融业还没有开发出统一的操作风险建模方法,对定价工具的选择在这时就显的非常重要。本部分在总结各种计量方法的构建以及存在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假设前提,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控制手段的一致性,以及对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利弊的基础上,指出损失分布模型是各种模型中商业银行有效控制操作风险水平和降低经济资本的最优选择。第四部分对损失分布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作为第二支柱的监管原则和作为第三支柱的市场约束,通常和作为第一支柱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相结合。所以,作为高级衡量法的一种,使用损失分布法也必需满足一系列定性和定量原则。满足定性和定量原则的同时,使用损失分布法还需要较高的内部损失数据和外部损失数据。然后本文提出损失分布法建摸步骤,可总结为以下几步:确定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建立损失强度分布模型;建立损失频率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结果检验等。第五部分本文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损失分布法的要求,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推行损失分布法存在的一些制度障碍,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大;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因为这些制度障碍,我国商业银行短期内推行损失分布法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因为损失分布法的精确性和优惠的资本金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设计加快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损失分布法的运用。对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构建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改进操作风险流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第六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分布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本文从媒体和一些研究资料上得到105个数据,事件损失金额从8万元到11亿元不等。每项损失事件均记录了发生时间、所在银行、省份、损失金额、损失类型等内容。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在各种损失类型、地区和产权等的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特征。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总结各种计量方法的构建以及存在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际状况来选择操作风险度量方法,认为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用损失分布法较为适宜。第二.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因而相关数据缺乏,但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仍尝试着对损失数据进行汇总、剖析、归纳特征,使得观点鲜活而有说服力。第三.为实现商业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本文从组织结构、数据收集、信息披露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推行损失分布法的制度障碍,继而在文章中将矛头直指制度根源,提出了“治本”之策,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新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为商业银行推行损失分布法提出了对策设计。总体而言,本文还是一项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础性研究,重点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模型选择和应用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分析。由于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积累基本是一片空白,而且正处于暴露高峰期,尚没有到进行全面数据分析的时机,使得本文的实证部分虽然比此前的研究有所突破,但还是稍欠成熟。这些缺陷都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完善。7.会议论文王修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2003在新巴塞尔资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