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两小儿辩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听课文录音,学生注意字词读音和句子停顿,并请用笔勾画出不能认识的字词。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词注音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dòuyúcāngtàntāngshúrúzh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请全体同学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2、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孩,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看法,各抒已见,并请孔子做判断的故事。1、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和工具书,分组探讨课文意思。2、互相合作,解决小组中的疑难问题,若不能解决的提交班上讨论。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返回辩论争胜负缘故认为距离正午到清清凉凉伸手热水判断谁认为你通“智”,智慧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1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3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2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返回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返回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两小儿各抒已见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返回本文结构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两小儿各抒已见三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返回两小儿辩日1如车盖(大—近)2沧沧凉凉(凉—远)初出日中如盘盂(小—远)如探汤(热—近)孔子不能决{}返回“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一、是视觉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二、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返回“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比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返回1、熟读背诵课文。2、根据你自已所得到的启示,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1、对于太阳是远是近,两个小孩各持什么观点,其根据是什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2、孔子作为一位大学问家对于两个小孩的问题,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这种态度可取吗?说说你的理由。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