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目标解读预测考纲要求考点三年考题统计名师预测考查频度命题角度Ⅰ级:秦兼并六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口南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往Ⅱ级:秦朝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汉武帝;丝绸之路;江南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Ⅲ级: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巩固;汉朝中外交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2014曲靖,2,2分2013德宏,3,2分★★★本单元是历年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考点,考查形式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可结合秦的统一、汉朝对新疆的管辖等知识点考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秦汉统治者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丝绸之路;也可以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等内容结合,考查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汉武帝的“大一统”★丝绸之路2013西双版纳,3,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2013玉溪,4,2分2012云南,3,2分★★★北魏孝文帝改革2014昆明,1,2分★★单元综合2014云南,26,10分★★3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一二三四五4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考点一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1.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2.巩固(1)政治:(2)经济:铸造统一的圆形方孔钱,实行新的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二三四五一5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3.秦朝的灭亡(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等。②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2)秦末农民起义:时间直接原因成就结果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戍守误期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被杀项羽、刘邦起义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名师点拨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其历史贡献在于:兼并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等。同时,他又是一位暴君:焚书坑儒,摧残文化;严刑酷法,征收重税,征发无尽的徭役和兵役。4.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长安为都城。二三四五一6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考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改革(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2)加强中央监察权(3)加强中央经济权,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结果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二三四五7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二三四五名师点拨“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的异同(1)相同点:①目的相同,都是加强中央集权。②实质相同,都是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2)不同点: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未能巩固其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巩固。一8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考点三丝绸之路1.张骞通西域(1)西域: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广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直到中亚、西亚的广大地区。(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9年,目的是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加强同西域的交流与联系。(3)作用: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与联系。2.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汉宣帝改使者校尉为西域都护。从此,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统属于西汉王朝。二三四五一9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3.丝绸之路(1)路线: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再转运到欧洲。(2)人物:首先开通丝绸之路的是汉武帝时的张骞,东汉的班超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3)作用: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二三四五一10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考点四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200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3)三国鼎立:政权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魏曹丕220年洛阳蜀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2年建业二三四五一11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4)三国经济:①魏: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②蜀: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天下。③吴:造船业先进,孙权曾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名师点拨如何评价三国鼎立?政治上,由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到三国鼎立的局部统一是一大进步。经济上,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三国虽然是分裂的,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二三四五一12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永嘉南渡: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口南迁,出现了“永嘉南渡”。4.南方的开发(1)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4)南方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二三四五一13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点梳理整合考点五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北方统一:鲜卑族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2)民族融合: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相处,民族融合成为趋势。2.措施(1)494年,迁都洛阳。(2)实行汉化政策: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3)作用: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与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名师点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孝文帝改革是东汉末年以来,各少数民族内迁进入中原后民族大融合的一次总结,孝文帝改革全面推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二三四五一14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法探究突破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秦始皇汉武帝政治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大权。②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设九卿分管中央的行政、军事、司法和财政等。③在地方,废除旧的分封诸侯制,实行郡县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思想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军事①命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②派兵统一岭南地区,兴修灵渠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巩固了统治15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法探究突破【例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解析:四个选项中,A、D两项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B项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共同的历史功绩。答案:C考法一考法二16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法探究突破考法一考法二答题策略指导史料题——贵在熟读史料题是历史学科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既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因此是一种比较能体现试题难度的题型。若能掌握以下两点,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第一,熟读材料,其义自现。史料一般为文言文,因此正确理解史料内容是做好此类试题的首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快速理解陌生的文言文材料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几遍,这样虽然不能把每个字、每个词都理解透彻,但肯定能知其大意,这对于做历史题而言,已经足够。17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法探究突破考法一考法二第二,另辟捷径,寻找关键字词。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史料,也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的方式来做题。结合问题和题肢选项,筛选出关键词,然后有针对性地理解材料中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如例1,根据题干中的“共同的历史功绩”即可排除A、B、D三项。修筑灵渠和统一文字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在长安设立太学的是汉武帝,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联系所学可知,二者统治期间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正确答案为C项。18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法探究突破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二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都在进行政治和社会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内容政治: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社会风俗: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官员在朝廷上要讲汉语;官员改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意义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与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19目标解读预测考点梳理整合考法探究突破考法探究突破【例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解析:A、B、C三项都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原因,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改革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答案:A考法一考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