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室质量保证方案为了保证介入治疗的质量以及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健康,特制定介入质量保证方案:一、设备、介入诊疗器材、药品质量保证1、开展介入放射治疗必须具备DSA、CT、MRI和B超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配备多道生理记录仪、射频治疗仪,高压注射器等介入治疗设备,除颤仪等抢救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2、各类导管、球囊、支架、起搏器等介入诊疗器材必须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采购、验收、使用,并做好相关登记工作。3、开展介入诊疗的工作场所要配备相应的介入诊疗药物与抢救药品,定期进行检查,使用时须按要求进行查对。二、介入人员资质与介入操作规范化1、严格介入放射人员资质管理。开展介入放射诊疗的科室,必须遵循省《介入放射治疗规范》和医院《介入治疗(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尤其应严格按照介入放射治疗人员资质、职责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介入室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灭菌制度,实行岗位负责制。2、介入中心主任为管理责任者,负责督查从事介入放射治疗者资质、介入放射治疗室管理制度和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有权取消无资质人员的手术和制止无资质医师上台手术。3、充分发挥科主任和介入组长的作用。患者所在科室主任应对术前讨论、介入指征、术前谈话、术者安排及人员资质等工作负责,遇疑难、复杂的介入技术问题必要时邀请该组介入组长参加术前病例讨论;介入组长负责进行手术指导和处理术中疑难、复杂的技术问题。4、加强介入技术人员培训,介入医生要具备扎实的影像学知识基本功,姻熟的介入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知识。放射介入医生要做好术前会诊、各项谈话及知情同意书签署,术后要对介入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定时、定期回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与相关主管医生联系、沟通。介入诊疗法规化与辐射安全管理1、医院制定各项科室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人员职责。2、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卫生管理机构协助医院完成介入诊疗场所的建筑设计、施工、安全防护考核与评价和影像学设备的质量控制等工作。3、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属于放射性职业人员,应进行岗前放射防护的培训,取得放射性工作人员证方可进行放射性操作。4、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要进行辐射剂量监督管理,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检测。介入操作者要尽可能的缩短曝光时间、优化曝光条件,减少医患两者的辐射剂量,在不影响诊疗的情况下可考虑给病人必要的屏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