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2—861.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点整理2—342.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34—583.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58—86二高中历史必修易错.易混点整理87—1111.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点整理87—982.高中历史必修2易错.易混点整理99—1053.高中历史必修3易错.易混点整理106—111三.高考历史解题技巧112—1291.高考历史选择题解答技巧112—1242.高考历史问答题解题方法点拨125—129四.高中历史大事年表130—1412一.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高三年11班高炳巡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2.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但是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二.封邦建国---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物资武装其他:功臣.烟亲,殷商降族3)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第2课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一统(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C.经商鞅变法后秦国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A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2)皇帝制度:①皇权至上,大权总揽;②“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三.废分封,设郡县(1)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郡的最高长官为郡守郡丞负责管理行政和刑狱事务。郡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县尉与郡丞郡尉相同乡吏中“三老.管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缴,循禁盗贼等基层机构)(2)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实行“殿最”制,最者受奖赏,殿者要受罚(3)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四.影响: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4(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2.宋朝:分相权:“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度支、盐铁、户部”—--财政3.元朝: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二.选官制度1、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3、隋唐宋元科举制度: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积极作用: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作用: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三监察与谏议1.秦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2.汉武帝:A.中央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B.地方上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隋唐时期正是形成谏议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54..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5..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啦,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四.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事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一)西汉:刘邦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出现郡国并立局面汉景帝:前154年,采纳贾谊、晁错(《削藩策》)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①建立中朝(尚书令、侍郎),削弱相权②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③颁布推恩令(主父偃建议),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制度,剥夺爵位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出现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局动荡。(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藩镇割据:唐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求得安定,大封节度使,其官位世袭,拥有武装,最终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2)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十余个政权,称“十国”。(3)周世宗改革:革新政治、发展经济、严惩贪官、抑制藩镇;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打下基础。(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1)北宋:赵匡胤建立,于公元960年,定都开封(陈桥兵变)6强化集权的措施:①收精兵。1)“杯酒释兵权”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枢密院(发兵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权)——禁军禁军、厢军、乡兵、蕃兵②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措施:宰相权:1.军权——枢密院2.财政权——“三司”——“计相”盐铁,户部,度3.设立通判,监督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设立转运使,消除割据的物质基础弊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意义: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一)丞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3)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二)内阁的演变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票拟”、“批红”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72)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3)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C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1.克里特文明(前2000-前1700年)标志—产生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前1400年—前12世纪)特点—新的君主国兴起出现王宫,陵墓和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3.黑暗时代: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此后300年,希腊陷入“黑暗时代”二.古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1、城邦:一种国家形态,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2.殖民扩张:A.原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少人多。B.影响:促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三.古希腊城邦政体1.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A公民界定: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成员。妇女、奴隶、外邦公民没有公民权。B政体类型:君主制、寡头制僭主制、民主制、贵族制2.影响:城邦公民享受充分政治权力,雅典民主制提供宝贵经验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民主政体的发源地)8一、从君主制到民主制1、民主初兴--贵族制:前8—前6世纪,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由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走向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2、走上正轨:前594年,执政官梭伦改革3、确立民主:前509年平民克里斯提尼改革4、全面繁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二、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1.雅典民主政治---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A.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决国家大事。所有公民均有参与、知情、发言、选举和被选举权。最重要的程序是辩论,促进了对知识的崇尚,大学说家辈出。B.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准备提案、主持大会、公民大会休会期间最高权力机构。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C.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审核任职资格,避行贿舞弊三、雅典民主的意义和局限积极意义:(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局限性:(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2)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从共和国到帝国1、君主制:建城之初,蕞尔小国,行君主制。2、贵族共和制A执政官:共有两名,任期一年,权力相等,选举产生9B元老院:决策机构,贵族组成,政事共商,少数从多数C公民大会:平民参加,选举公职人员通过元老院议案。D保民官:平民斗争的结果3、帝制(1)原因: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共和原则被废弃,逐渐走向帝制(2)概况:A屋大维——前27年,采用元首制。实质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罗马进入200年稳定时期,史称“罗马和平”。B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二、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1)编著:前452-前451年,在保民官提议下,编订十个法表,为贵族利益服务,前450年,增编两个法表而成。2)内容:基本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既得利益。3)影响:A虽未给平民带来太多的好处,但是平民的胜利。B贵族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C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2、查士丁尼法典1、形成:前3世纪后,帝国统治者整理、汇编各种法律,最终形成罗马法体系,代表为查士丁尼法典。2、组成: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A.《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历代皇帝颁布的赦令。B.《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