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版小学数学新课标重点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年版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2011版总体框架结构: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标解析:17页上)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课标:2页)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数学课标:2、3页有7点)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数学课标解析:20---24页的7条黑体字)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课标解析:21页)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因材施教(数学课标解析:24页)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数学课标:52---58页的7条黑体字)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数学课标解析:28页的4条黑体字)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七、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八、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2新课标下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标下,作为数学教师,要努力学习并适应新的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有单纯强调知识教育向全面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性,采用各别化、探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这样使得教育过程成为人类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历程。二、改变教学方式,实现由高高在上的传授灌输向平等互动的探究体验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作者”,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双方活动达到被教效果;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样,就学生而言,也能凸出其主体性、表现其个性、解放其创造性,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三、完善教育评价,实现由重结果、结论向重过程、重发展相结合的转变。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评价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想与交流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兴趣、促进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课程的教学已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把新课程改革落在实处,更加高效的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新课程理念的学生观在实施新课程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的师生观,而建立一种积极地、有效地新型师生关系,具体说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把学生当做学生。我们首先要将学生看作学生,看作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自己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学生要以学为主,这种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只有“把学生当做学生”,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义不容辞地对学生施以“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乃至“训导”才有可能“导”出新课程的成功。二、把学生当作朋友。教师要敢于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要坚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意味着要和学生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观、世界观,要对学生平等和信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在平等的地位、民主的氛围中自觉自愿地、乐此不疲地参与教育过程以及教育活动。三、把学生当做老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更新已经是日新月异。现在的教师,已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现在的学生,也不再是“期望的知识接受器”,其中有些学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现代科技等方面)已超过了部分教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应该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心悦诚服地把学生当做老师,并以此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学习的主人。四、把学生当做同学。新课程、新教材给师生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密切合作,共同探究,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教师与学生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互相沟通及坦诚的碰撞中,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上的好伙伴”。第五,把学生当作儿童。从联合国的定义来看,小学生都应该属于儿童的范围。作为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看作儿童,对于儿童的要求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和学生在新课程下一起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