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绪论农村社会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因此必须要确实加强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要合理规划,科学谋划好农村建设发展。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准的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大,建设新型的农村生态社区是新时代的迫切希望。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惠及广大农民,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新型农村生态社区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大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建设农村社区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课题。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就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的生态问题日显突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业产业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居民生态意识薄弱等,都是当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面临的诸多难题。1.1.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新模式。现阶段,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指引下形成的一种社区发展新模式。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农村生态社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第一,农村生态社区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它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二,农村生态社区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涵盖了生态的理念,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第三,农村生态社区是强调“和谐”的社会建设理念。从总体上来看,农村生态社区是坚持以人为本为宗旨,以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为途径,优化社区生态环境、建设社区生态文化,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形成和谐农村社会的社区发展新模式。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对推动现代农村社会文明、可持续、健康发展,指引农村社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亦是当代社会发展理念的新创新。1.1.3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是推进农村繁荣的基础生态、绿色、可持续已经成为各国关心的焦点,已经成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国家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涉及到工业发展,也涉及农村农业发展领域的环境保护问题。农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只着眼于当前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是需要从长远出发,把农村建设中的人、社会、自然生态等作为一个整体的规划参考,整理分析几种典型的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模式,对于我国接下来的农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2研究基本内容及研究目标1.2.1研究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治理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国内外生态社区建设资料及现有农村生态社区及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情况,研究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农村生态社区通过绿化、净化、合理处置污染垃圾等方法改变农村被破坏的自然环境,通过有效的生态治理手段,促进村容整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1.2.2研究分析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通过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研究农村环境问题,引导农村居民建立与自然环境相是一个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对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护、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生态化并运用生态学理论,以生态环境、人文精神、经济发展三个层面为引导提出多种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模式,并结合生态社区建设,提出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实施的路径。1.2.3建立农村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从农村基础教育、生态民生产业、农村的生态环境整治等角度出发,结合农村生态社区规划、生态社区评价和管理实践等内容,研究遵循科学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和过程管理等原则,构建一套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及建设评价指标体系。1.3项目的特色及创新之处1.3.1课题的研究对象创新。大部分学者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的生态建设,缺少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研究,本课题将研究重点转换到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并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进行多模式分类研究,突出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差异化和特色化。1.3.2课题研究内容的创新。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各要素区别于城市社区,在研究过程中,各个要素的凝练需要以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特点为基础进行分析;另外农村生态社区的差异化也有别于城市生态社区建设,研究内容也更加的丰富。1.4研究的难点重点1.4.1解决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多因素分析问题。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的各要素区别于城市社区,研究内容更加的丰富。农村社区居民在生态素养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教育引领和生态行为养成等方面,均明显落后于城市社区居民,提炼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各个因素对农村发展模式的影响,对推进落实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2解决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之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的生态建设,缺少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研究,本课题将研究重点转换到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对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进行多模式分类研究,突出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差异化和特色化;1.5本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法:二、现状分析2.1国外有关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情况社区在国外出现的较早,对于“社区”的认识在许多专家学者的多年研究过程中,社区理论有了丰富的沉淀,对于如何建设社区也有了丰富的经验积累,在建设社区过程中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类解决问题越发趋于完善。国外“社区”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erdinandTonnies,1855~1936)出版的著作CommunityandSociety中。Tonnies以“community”这一词汇来描述“社区”,把“社区”定义为一个有较小地域范围、有一定数量居住人群且具有一定社会性的社会性群体组织。美国社会学家罗密斯把社区译成“CommunityandSociety”,划分了社区和社会的概念,并开始分析社区和社会的区别,他指出社区是自生的,而社会是结合的;社区是同质的或异质共生的,而社会则是异质的;社区是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而社会则是相对开放的,相互依存的;社区往往是单一价值取向的,而社会则是多元价值取向的;社区是人们感情和身份的重要源泉,而社会则是人们理性和角2.2国内有关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情况国内“社区”概念研究最早与20世纪30年代,当时燕京大学费孝通等学生通过翻译滕尼斯描述“社区”所使用的词语“community”时发现community与society所表达的意思不同,最后他想到了“社区”一词,并被得到广泛的引用[17]。1984年,费孝通对“社区”给予的定义为“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域里形成的一个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对国内社区作了作了明确的定义:“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国内学者就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内涵、发展及建设规划进行了研究例如:范中健、孙梦(2014)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并提出了界定了农村生态社区的含义和特征,并提出了生态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目标和路径。陈丹(2016)农村生态化教育改革是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张敏(2016)农村生态化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在于人的生态意识到提升。农村生态社区过程中,要将身体教育融入到生态建设中,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态素养,通过与农村环境整治想结合,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在具体实践中将生态社区理念灌输到头脑中。严鸿雁(2015)认为在我国农民群体中开展生态教育是突破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困境的路径之一。储小曼(2014)从国内外农村环境现状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认为造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缺失。李增元(2017)认为破解农村生态社区建设困境的途径主要从理念、制度、产业发展、生活方式和机制运行上着手考虑。谭建欣(2006)根据生态社区建设理念,将新农村生态社区的内涵分为5个方面:空间生态理念、过程生态理念、功能生态理念、生态工程理念和配套服务生态理念。在建设过程中,运用到七种生态工程技术:土地和景观生态工程、水系统生态工程、能源系统生态工程、生物及多样性生态工程、废弃物循环处置工程、民居生态工程和产业生态工程。任爱红(2011)在研究苏北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认为农村居民是建设农村生态社区的一个主体,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必须解决好农村居民生态意识不足这个问题。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态自觉性,提升农村居民对于生态社区的认可度是经济薄弱地区建设农村生态社区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根本出发点。在农村生态社区指标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如何选取指标及各项指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如杨斌(2015)指出农村社区是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旨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村生活质量,运用生态学方法,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农村生态社区概念和内涵,并构建了一套面向农村生态文明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陈奕凌(2014)指出要将村镇的人文生态系统作为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核心对象来研究。欧阳志云、张伟、霍文杰、周传斌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的建设方面,缺少对农村社区方面的研究。霍文杰(2016)从使用者视角出发,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选取指标,例如人与城镇环境、人与社区功能、人与人工景观、人与人之间关系四个部分。研究了三种模式下的生态社区建设(全封闭、大开发小封闭和全开放模式),得出目前生态社区建设以大开发小封闭为宜。个人认为,在农村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前2种模式一般不适宜,农村地大物博,缺少人工景观,人员没有城市社区比较集中的居住,主要以开放性环境为主,因此农村生态社区在研究过程中,对与环境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下农村资源对人对影响。俞博(2017)认为在农村生态社区构建过程中,主要从农村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和生态化环境单个角度出发解决好农村中出现的整体性规划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和居民参与热情低的问题。2.3农村生态社区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不同地区的农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开拓和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建设模式,因此,在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中模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位置、资源配置、自然环境、人口素质等因素,形成多个发展模式,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方式。综合考虑农村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从生态化理念、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环境为发展方向的农村生态社区发展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不是单独发展,而是在结合农村具体的特点,例如特有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特点、所在地区的资源、农村人口结构等,相互交叉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兼容性的发展模式。2.3.1生态化理念为基础的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对生活的环境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建设农村生态社区的道德基础。在获得金山银山的同时,对绿水青山的渴望也愈加迫切。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培育具有强烈生态意识到农村居民,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农村特色文化。农村的生态文化素养培育,和城市生态社区中生态文化的培育有相同的一面,但是更多的差异性。两者相同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核心主旨是相同的,都是要建立起具体浓厚生态文化的社区文化,从而使得社区居民在潜意识中逐步建立起以生态文化为指导的日常行为规范。两者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城市社区中,生态文化的引导和宣传相对集中,且可以通过与高校、宣传部门、青年志愿组织等途径,进行多方面的环境渲染,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受众的数量较广。然而在农村社区中,由于农村居民住宿较为分散,人口密度和城市社区相比要小很多,农村规划缺少统一性,农村文化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社区,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