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定西市安定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坚决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题会议精神,确保到2019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厅字〔2017〕41号)及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安定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安定区基本情况。安定区属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06个行政村,有贫困村176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135个(含深度贫困村39个),非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41个。2014年底户籍农业人口36.04万人,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2.63%。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00元。(二)脱贫攻坚成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首位工作和“一号工程”,按照“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的目标要求和—2—“7+4+1”(“7”即易地搬迁、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七个一批”,“4”即水、电、路、房四大基础设施,“1”即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瞄准贫困村户,紧盯脱贫短板,坚持靶向治疗,多维精准发力,全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5.04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4.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1.3%下降到12.63%,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三)困难和问题。受自然、地理、资源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基础条件较差、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总体特征没有改变,全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一是贫困程度较深。大多数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条件艰苦、分散偏远的80个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思想观念落后,自我脱贫能力弱,脱贫任务艰巨。二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由于全区山大沟深,加之财政困难、投入有限,部分地方农村供水的通水质量还不高;还有2973公里的自然村道路需要硬化;有2242户农户的C级危房还需要进行改造。三是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全区马铃薯、草牧业、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受干旱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现象依然存在,年返贫率在5%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3—营主体自身实力不足,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四是集体经济薄弱。由于全区多数贫困村自然资源匮乏,经济结构单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在176个贫困村中,有村集体经济的41个,仅占23.3%,而且大多数是近两年来通过项目扶持折股量化而获得的,村办实体少之又少,已成为制约贫困村退出的主要短板。五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群众大都缺乏脱贫技能,并且部分贫困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大部分贫困群众缺乏敢想敢干精神,参与能力提升培训积极性不高,思维方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全区尚有1.88万贫困人口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比重大。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区工作大局,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下足“绣花功夫”,以解决贫困地区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扶贫项目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组织保障,集中力量攻坚,确保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聚焦精准,处理好到村到户和区域发展的关系。—4—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因户施策的刀刃上,优先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余力再适当解决村及村以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贯彻精准理念,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把扶贫资源和项目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切实提高攻坚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二是坚持长短结合,处理好如期脱贫和长期致富的关系。着眼长远搞规划,立足当前抓重点,处理好如期脱贫和长期逐步致富的关系。当前优先安排和扶持中短期能较快见效的产业脱贫项目,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同时立足长远,适当兼顾中长期打基础、能持续增收致富的发展项目。三是坚持点面结合,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区别主次先后,既下点穴的功夫,集中突破重点难点,补齐因病因学因残因灾致贫返贫、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和住房不安全等短板,坚决防止缩小版的“大水漫灌”,又统筹兼顾,跟进解决面上共性问题。四是坚持内外结合,处理好国家帮扶和扶贫扶志的关系。在加大争取国家和省市对安定区帮扶力度和政策项目资金倾斜力度的同时,区财政和各相关部门要挖掘潜力,全力以赴支持全区脱贫攻坚。在加大外部政策、项目、资金扶持的同时,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三)脱贫目标1.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20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稳定增收渠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当年省定退出验收标准,—5—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18年预计脱贫1.1万人,2019年预计脱贫2.75万人(其中政策性兜底脱贫1.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2020年预计脱贫0.7万人。2.贫困村脱贫退出。到2019年底,所有贫困村达到退出验收标准(其中2018年计划脱贫退出3个,2019年计划脱贫退出173个),全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三、重点任务(一)产业扶贫方面立足安定区资源优势,进一步壮大马铃薯、草牧、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产业增收计划,稳定增加贫困户家庭经营性收入。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方式,努力增加贫困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和其他收入。1.种植业实施以“三个百万”即100万亩马铃薯、100万亩优质牧草、100万吨蔬菜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按照种植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市场专业化、仓储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的方向,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草牧业、高原夏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以打造全国马铃薯产业“洼地”为目标,引导支持龙头企业抱团发展,培育品质优良、适销对路的马铃薯新品种;以打造西部最大的草牧“基地”为目标,结合“粮改饲”工作,将优质牧草种植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丰富安定区牧草资源的有效手段,加快牧草良种的选育推广,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建设牧草生产、加工调制、配送为一体的牧草基地,努力提升—6—草产业发展水平;以打造全省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扩大蔬菜制种规模,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提升水川区蔬菜精细化、标准化种植水平,扩大浅山区旱地蔬菜规模。加强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完善冷链物流供应体系,拓展终端市场直销规模,进一步延伸链条、提高产业效益。专栏1种植业项目1.安定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马铃薯调运补贴项目:2018-2020年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马铃薯良种需求户每年全额补贴投放原种1000斤,补贴标准2600元/吨,共需补贴资金5211.336万元。2.马铃薯贮藏窖建设补贴项目:全区新建20吨贮藏窖300座(其中2018年100座,2019年100座,2020年100座),每座补贴1万元;新建60吨贮藏窖450座(其中2018年150座、2019年150座、2020年150座),每座补贴2万元,共计资金1200万元。3.旱作农业项目:每年在全区19个乡镇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面积110万亩,共计资金25740万元。4.优质牧草种植项目:依托国家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国家草牧业试验试点、新一轮退耕还草和粮改饲项目的落实,种植优质牧草达到47万亩,共计投资6862.5万元。5.高原夏菜种植项目:2018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发展设施农业1300亩(其中日光温室300亩,塑料大棚1000亩);2019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共计资金5120万元。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畜牧局,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资金筹措:计划总投入资金4.4133836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资金1.4991336亿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0.7191336—7—亿元;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但用于脱贫攻坚的部门计划可落实资金0.78亿元),自筹资金2.91425亿元。分年度实施计划:2018年1.8004612亿元,2019年1.3124612亿元,2020年1.3004612亿元。2.养殖业充分利用草牧全产业链建设、粮改饲、畜牧良种补贴等政策,重点扶持发展良种引进,支持养殖暖棚、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畜产品加工营销和青贮饲料生产。专栏2养殖业项目养殖业项目: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2018年引进良种牛4117头,良种羊3.5万只,良种仔猪1185头;2019年-2020年计划引进牛1500头,羊4500只,共计投资8771.9万元。责任单位:区畜牧局,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资金筹措:计划投入财政性资金8771.9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421.9万元;未纳入统筹整合范围,但用于脱贫攻坚的部门计划可落实资金1350万元)。分年度实施计划:2018年7421.9万元,2019年900万元,2020年450万元。组织形式: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股权投资、协调贷款、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争取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扶持带贫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在贫困乡村设立扶贫车间和加工点。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凡是有可能入股的资金、资源、资产及多种非物质文化资源变成农民股金,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3.世行贷款试点示范项目在西巩驿镇寺坪村等21个村,1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良种羊繁育养殖项目,带动176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专栏3世行贷款试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试点示范项目:1、在香泉村等4个村,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150人次,聘请合作社辅导员4名;2、在西巩驿镇寺坪村等17个村,11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培训1700人(次),开展良种羊繁育养殖项目,带动1618户贫困户增收脱贫。责任单位:区扶贫办,项目涉及乡镇党委、人民政府。资金筹措:2018年计划总投入资金2210.1万元,其中财政性投入资金960.08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金融资金1250.02万元。4.旅游扶贫(1)创建旅游专业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扶持、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休闲旅游,到旅游服务企业打工等形式,使贫困群众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改善。培育提升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高原夏菜、地产中药材、石磨小杂粮、农家土鸡、特色牛羊肉等地方性特色农产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贫困农户抱团经营,打造电子交易平台,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2)整合项目资金,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整合项目和—9—资金,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运动、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增加经济收入。(3)突出农家特色,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农家乐,吃农家饭,把巉口镇康家庄村等3个村发展成为农家山庄,评定一批市级“农家乐示范户”,推出美味可口的地方特色餐饮,吸引周边群众和过往游客,实现旅游产业品牌化。(4)加强人员培训,保障旅游产业扶贫。通过举办旅游扶贫骨干培训班,对扶贫重点村的村干部、乡村旅游经营人员进行轮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带动贫困户依靠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专栏4旅游扶贫项目1.巉口镇康庄花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地点:巉口镇康家庄村,总投资4050万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