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心理发展•身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发展•与教育第二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联结说••(—)基本观点•1.•2.•3.(1)(2)(3)•(二)简短评价二、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说•(一)基本观点•1.学习有两种模式:•应答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2.操作行为形成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推广与应用•(三)简短评价三、社会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或改变的•2.强化只是促进学习的因素,而不是引起学习的因素•(二)简短评价第二节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一、古典格式塔学派的完形说•(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构造完形(格式塔)•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3.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二)简短评价二、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行为是整体性的、有目的的•2.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1)•(2)•(3)•(4)位置学习实验•(5)潜伏学习实验•3.行为习得在于形成对信号的预期••(二)简短评价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2.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队知结构•3.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4.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5.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二)简短评价四、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意义言语接受学习•2.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3.协调整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4.先行组织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二)简短评价五、加涅的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基本观点•1.学习及其条件•2.学习的分类•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4学习的阶段及其教学设计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一)对学习的看法•(二)对教育目标的看法•(三)人本丰义的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2.开放课堂模型•3.自由学习环境的模型二、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一)贡献•(二)缺陷第四节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中的建构是双向的•(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三)简短评价第一章中小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认知发展与学习准备概述一、发展与认知发展二、学习准备和准备性原则(一)学习准备(二)准备性原则第二节认知发展的理论及其教学含义•一、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二)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理论•1.注意的发展•2.记忆的发展•3.规则的发展•(三)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社会性的相互作用•2.语言•二、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一)教学要适应认知发展水平•(二)教学要促进认知发展第三节学习风格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一、学习风格概述•(一)学习风格的定义•(二)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1.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2.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3.学习风格的社会要素•二、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及其教学含义•(一)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2.沉思型与冲动型•(二)学习风格的情感、意动要素•1.内控性和外控性•2.正常焦虑与过敏性焦虑•3.学习的高坚持性与低坚持性第四节智力的个别差异及其教学含义•一、智力及其个别差异•(一)智力的含义•(二)智力测验•(三)智力的个别差异量、质的差异•加德纳(H.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1.•2.•3.•4.•5.•6.•7•二、智力差异与学业成就•(一)智力差异与学习总量•(二)智力与教学处理的相互作用•三、智力差异与学校教学实践•(一)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措施•1.改革教学组织•2.改革教学方式•(二)促进智力发展的教学措施第二章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因素•第一节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动机•(二)学习动机•(三)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分析•二、与学习动机相关的几个概念•(一)目标导向•1.•2.•3.•4.•(二)兴趣和情绪•1.•2.•(三)自我图式•1.•2.第二节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一、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一)认知学习论中蕴含的动机理论•(二)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1.•2.•3.•4.•三、人本主义与心理测量学的动机理论•(一)成就动机理论•(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四、动机的社会文化观•动机的社会文化观强调参与社会实践•身份概念是动机的社会文化观的中心概念第三节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模型•(一)ARCS模型•1.•2.•3.•4.•(二)TARGETT模型•(三)两个动机作用模型的比较•二、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的策略•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效能感•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三)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的策略•1.•2.•3.•4.第三章学习理论流派及其对教育的启迪•第一节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一、唯物主义或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二、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三、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第二节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一、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一)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二)艾宾浩斯之后的人类联想学习研究•1.•2.•3.•二、条件反应和动物学习研究•(一)条件反应•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应•(二)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第三节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一、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一)格式塔心理学家的顿悟说•(二)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论•(三)巴特勒特的图式论•1.•2.•3.•二、现代认知学习观•(一)信息加工理论•(二)认知建构理论第四节9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一、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二、不同建构主义观的主要分歧•(一)知识是怎样建构的?•(二)世界是可知的吗•(三)知识是依赖于情境的或是一般的•三、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一)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二)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三)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四)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四、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第四章态度与品德发展及其教育•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一、态度的性质•(一)态度的定义•(二)态度的构成•二、品德的性质•(一)品德的定义•(二)品德的构成•1.•2.•3.•4.•(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第二节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2.•3.•4.•(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一、前习俗道德(9岁以下)•1.避罚服从取向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2.相对功利取向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二、习俗道德期(10~20岁)•3.寻求认可取向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4.遵守法规取向。遵守社会规范,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三、后习俗道德期(20岁以上)•5.社会法制取向。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6.普遍伦理取向。道德判断系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三)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1.•2.•3.•(四)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1.•2.•3.•4.•5.•二、认知失调论•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即出现认知失调时,就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获得一致与协调,以达到新的平衡•三、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学派•价值观辨析学派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二、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两类学习•(一)观察学习•1.•2.•3.•4.•(二)亲历学习•三、观察学习的效应•(一)•(二)•(三)•(四)•(五)•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一)•(二)•(三)•谢谢再见

1 / 6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