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3、深切地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1、读准“瘫痪、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诀别、烂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2、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瘫痪侍弄整宿憔悴仿膳豌豆诀别烂漫翻来覆去絮絮叨叨tānhuànshìxiǔqiáocuìshànwānjuémànfùxùxùdāodāo课文写了四件事: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细品第一段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面对瘫痪的儿子,母亲是怎么做的?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会说——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扑过来、抓住手忍住哭好好儿活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小心谨慎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与地坛》深受苦楚的母亲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有没有大声呼喊我活着什么劲!——没有——没有——没有自己做坚强的母亲让儿子成为坚强的儿子在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对“我”说到“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的目的是什么?“好好儿活”是什么意思?目的是为了鼓励“我”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好好儿活”是指无论发生什么,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能屈服,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1.第二次母亲在什么季节想带“我”去看花?她是怎么做的?(结合原文语句)母亲在秋天央求“我”去看花。挡在窗前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喜出望外了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笑了,絮絮叨叨地说着(小心谨慎)(积劳成疾,耐心温和)(暂时忘了眼前的烦恼)母亲喜出望外了→提起儿时的趣事→“她忽然不说了。”为什么?“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怕“我”勾起“我”瘫痪后失去跑跳能力的烦恼,说明母亲的内心比我的更加沉重。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你怎么理解这段对菊花的详写?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般的精神品质,也表明了“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表明成熟的我们已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课文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挂念的子女也已经长大了,懂得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1、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是啊!母爱多么伟大!妈妈每天忙这忙那,还不都是为了我们!有时候,我们不耐烦地嫌她唠叨。现在我们明白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小时候,妈妈把好的都留给我们,长大后,我们应该体谅、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妈妈,在明年春暖花开、五彩缤纷、绿草如茵的五月,我一定送您一束最美丽、最鲜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