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防范初探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防范初探内容摘要:集团化经营战略的提出促进集团公司应运而生,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但集团公司在进行异地经营的同时,财务风险呈不断加大趋势。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集团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的现状、产生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相应提出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关键词: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集团化经营是我国经济发展、经济改革以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产物。随着集团化经营战略的提出,大量拥有全资、控股企业的集团公司应运而生,并联合创造出了新的生产力,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整和效应和规模效益。但集团公司在大规模扩张进行异地经营的同时,重数量轻质量、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财务风险呈不断加大趋势。如何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集团公司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本文针对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的现状、产生原因、防范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一、集团公司及其主要功能分析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先进的、高级的联合形式,是生产高度集中和资本积聚规模不断发展的表现,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和加速作用,对人们的生活改善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所称的“企业集团”一词首先在50年代的日本使用,特指三菱、三井、住友、三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六大集团。我国的企业集团是在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兴起的。但本文所探讨的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具有本质的区别:(一)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在高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集团公司则是企业集团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母公司。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的本质区别表现为:1、企业集团不是企业法人,是多个企业法人的联合体。它一般以一个公司为核心,形成一个金字塔型的企业结构。企业集团的建立基础是股份制,并以股权资本为连接纽带。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发生特殊权利、义务、责任关系。2、集团公司(或称核心企业)是企业法人,在企业集团中起主导作用。拥有一定数量的子公司。这也是集团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区别。(二)中观经济管理功能集团公司能代替单体企业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单体企业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如:中观经济管理功能、战略目标导向功能、发展支持功能、经营方式选择功能等。而中观经济管理功能更能说明集团公司在现代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它三项功能均可由此功能衍生而出。因此本文要从这一角度、并以此为指导思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中观经济管理功能,是指集团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介于宏观经济主体和微观经济主体之间,既能代替市场发挥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的作用,又能代替国家发挥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由于企业的大量联合形成企业集团,使其核心企业即集团公司拥有充分的实力雇佣高级管理专家、财务专家,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分析市场环境,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中观决策者的作用,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具科学性,市场秩序更加有序。而在此之前,企业与市场、国家等宏观环境是直接的、单线的联系。企业的行为具有主观性、盲目性和不科学性等弊端。集团公司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其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组织定位是:政府与企业的联结点,宏观调控与微观机制的结合部。二、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现状分析(一)集团公司的权责建立科学的母子公司体制是企业集团公司运作的前提和关键。母子公司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股权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上下级行政关系,外化到管理体制上就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母子公司各有各自的权责。1、母公司具有以下职责:决定全资控股公司董事会的组成,通过控制其董事会,实施其经营战略;审批资本实力的扩充和境内外重大投资项目;确定子公司的大政方针包括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审批中期和年度投资、利润计划;制定实施对各子公司实行控制的各种管理制度,特别是对子公司的资金、利润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依据资本利益全面评价各子公司的工作绩效。2、子公司的权责表现在:对一定限额以下的投资项目可自行决定;在母公司赋予的投资经营、管理权限内有权经营独立法人资产,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值和赢利;有权任免财务部门以外的所有中层干部。明确母子公司的职责十分必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的资产增值和整体利益。但由于集团公司毕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新事物。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集团是各级政府授权集团核心企业管理若干成员企业的办法组建的,尚未脱离行政管理的影响,成员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控股的产权关系。企业集团自身组织结构和功能也不健全。所有这些体制条件的不完备使企业集团陷入到诸多的矛盾冲突中,相应带来了集团公司财务的诸多矛盾,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二)集团公司存在财务风险的分析1、在筹资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杠杆陷阱”资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水平和企业的总体筹资能力。企业集团的不同筹资组合将直接影响筹资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集团的生产经营成本乃至企业的竞争地位。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是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能力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集团公司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是指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一层一层控股多次运用同样资本取得不同的贷款,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但这种杠杆作用可导致集团负债的增加,当意外情况发生时,使整个集团蒙受损失,即产生“杠杆陷阱”。假设一母公司100%控制其子公司,子公司100%控制其子公司(即母公司的孙公司),三个公司的资本结构为1:1。孙公司共有8000万元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投资各4000万元。处于子公司地位的控股公司可以把孙公司的股票作为其资产,2000万股本加负债2000万。而拥有子公司股票的母公司可以用1000万股本加负债1000万形成。这样母公司以1000万资本控制了孙公司8000万资产。只要孙公司赚钱,并能向控股公司缴付股利,所有公司都有利可得,但母公司的负债率很高(7000/8000=87.5%),从而加大了亏损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于是“杠杆陷阱”便产生。2、投资不科学,加大集团财务风险集团公司盲目追求规模效益,通过并购、兼并等方式不断扩大公司规模。在集团内部,不仅母公司有权对外投资,子公司亦可对外投资。企业在进行跨地区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当地人口、消费习惯及政策规定等因素。但由于子公司的业绩考核及激励标准为当期利润,因此公司经营者往往以当期利益而非集团整体利益出发进行对外投资。由于异地经营缘故,子公司往往在项目即将投产,整体规划已成型时将项目报告书传于母公司。由于集团公司投资审批程序尚存在缺陷,因此只要子公司报批,绝大部分都会申请成功;而子公司为获取当前利益,必将项目报告书设计、分析的天衣无缝。项目可行性审批成为“文字性审批”,集团公司的审批漏洞可见一斑。子公司通过对外投资,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开办了许多子公司或孙公司,反映在账面上的“长期投资”迅速膨胀。但是,经过几年的经营,由于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公司经营日益困难,便求助母公司,靠母公司的救济度日。当母公司无力支撑时便宣告破产。还有些企业由于没有注册资本,长期依赖银行贷款过日子,高负债带来的财务费用使公司不堪重负。甚至出现“公司已连续两三年未盈利,却仍在支付大量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死撑情况,使集团公司资产严重流失。3.集团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大(1)子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集团公司实行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分离。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奉行成本补偿观,关注企业内部分配,关心自身眼前利益。并以此为理念对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公司财务。虽然子公司也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功能不全,只是具备了基本框架,并没有真正发挥决策和监督作用。在异地经营情况下,天高皇帝远,经理班子实际控制着子公司,总经理搞“一言堂”,子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法人治理结构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制衡作用,甚至会出现子公司经营者与财务人员串通一气,共同作案,侵蚀集团资产的现象。(2)资金管理和运作方面的问题严重由于资金分散管理,致使资金使用失控。有的子公司为保证业务的支付能力,持有过量的存量现金,其他子公司则出现资金严重匮乏的情况。整个企业集团成员之间的收支极为不平衡,资金的余缺现象普遍存在,亟需统一、合理调剂这种余缺。(3)集团内部会计信息失真集团公司的会计失真,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对资产所有者的失真上:即子公司核算不实、有章不循,送交母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子公司使用多套财务报表,一套用于当地报告的需要,另一套用于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第三套为用于子公司决策之需的“真实报表”。送交集团的会计报表上的利润是“做”出来的,子公司经营者想怎样做,财务人员就怎样做。使集团公司对母公司的管理只囿于账务、文字的管理,而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乃至子公司经营者离任,集团公司经审计才发现子公司已资不抵债,濒临倒闭,严重损害了集团公司的利益。4、平均主义依然盛行,报酬办法、激励机制不规范集团公司的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为主体外,还按生产要素分配、技术资本分配,实行多元化的分配结构。对经营者的报酬按经营分配按经营成果、经济效益分配,就区别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激励和约束机制也相应建立。但目前有的公司仍采取固定工资,辅以奖金或升级提职的形式进行分配,但仍拉不开收入差距;报酬与效益挂钩的承包制,在多劳多得的前提下,更注重多效多得。虽然差距拉大了,但由于承包制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不可避免导致公司经营的短期行为,并未实现充分的激励作用。三、集团公司异地经营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空间距离使管理失控:集团公司异地经营由于存在地理上的距离因素,使集团公司的管理触角不可能无微不至地延伸到子公司的具体业务;再加上市场运行环境的多变、企业理财过程和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均使集团公司的管理失控、财务风险加大。2、目标差异加大财务风险:由于集团公司实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是资本增值最大化,并通过委托经营者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所有者代理人的经营者的目标应与所有者的目标一致。但由于经营者也要追求个人目标效用的最大化,因此资产所有者的目标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能导致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3、内部联系纽带不明确限制了集团公司的整体运作:集团公司内部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就使企业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很不明确,在集团公司形不成较强的凝聚力和控制力,再加上组织结构及其功能不健全,这就使集团公司在贯彻调整市场经济结构和转换机制方面的主导作用不明确,对内部整体运作发挥不了真正的监督、调节和控制作用。(二)主观原因1、人的主观认识和能力是决定财务风险的首要因素。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自然界和社会运动的不规则性、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若经营主体经验和能力有限,对风险的生成、发展和后果没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或把握失准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必将产生风险。子公司毕竟是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实力和规模有限。当经济运作危机来临时,子公司势单力薄,弱不禁风。因此,从这一原因讲,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更具现实意义。2、个人利益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温床:在资产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存在一个“道德风险”问题:即代理人在委托人不充分了解财务信息的情况下,不努力追求委托人利益而极力满足自身利益,为当前利益放弃有利可行的投资机会、损害集团整体利益,并将经营失败归咎于客观、偶然的条件和因素。在个人利益驱动下,企业经营者谎报财务信息,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委托人的管理目标的实现与代理人的道德水平有关。代理人的道德水平低下,必使所有者蒙受损失。所有者为避免这种损失,实现其目标,就需要对其资本组织和运营进行管理与控制,对授权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监督。四、集团公司的机制建议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一)我国集团公司的财务机制类型与管理定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制虽有多种,但不同的公司应在不同的经营环境和体制下,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