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第一章PPT教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黄先勇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金融数学教研室《货币银行学》(金融学概论)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经济学本科层次各专业都开设此课。本课程主要包括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金融发展与监管等内容。课程安排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使学生准确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透彻地了解现代金融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功能以及金融系统的总体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释金融现象的能力,进而深刻地理解和准确把握金融体系的发展过程和演进趋势。前言金融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核心作用金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价值形式演变过程;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2.理解货币的职能和作用;3.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现代信用货币制度;4.掌握“格雷欣法则”的内容;5.理解现行人民币制度的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第二节货币的形态第三节货币的职能第四节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一、货币的产生(一)唯心论解释:货币名目论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人们(类)思考、协议(商)或国家政权的结果和产物;认为货币只是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否认货币必须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而认为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无关。其有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家货币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货币的价值及其购买力和支付能力,完全是由国家赋予的。圣人先贤制币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人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众人协商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人们共同协议的结果,是众人协商的产物。(二)货币的真正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原始公有制下:没有货币与商品分工与私有制的出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交换――价值形式(某种固定的媒介物)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的价值形式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例如:1只绵羊=2袋谷物(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案例1:战俘营里的货币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入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地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一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许多战俘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香烟来扮演这一角色。一根香肠=10根香烟一件衬衣=8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两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分析: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它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是和作为“货币”的要求相一致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一种通用的交易媒介,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4)货币价值形式2袋谷物2包茶叶1匹布1两白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充当货币的商品最终集中到贵金属——金银的身上。因为:(1)具有同质性,便于分割;(2)体积小,价值大,便于保管;(3)金银作为生产资料是有限的。二、货币本质的界定货币是一种商品但不是普通的商品,它的本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货币是一种商品(二)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首先是商品货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具有与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现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二、货币的形态(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贝币中国古代以海贝充当的原始货币。“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尚书·盘庚中》孔颖达疏)贝产于海,不敷流通,就用仿制品来代替,遂有珧贝、蚌制贝、骨贝、石贝、陶贝等,乃至出现向金属货币形态过渡的铜贝。商代贝币(河南安阳出土)实物货币的局限性—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不易保存—价值不稳定(二)金属货币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金属货币演化的两个方向:(1)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演变(2)由称量货币到铸币的演变贵金属的优点:价值稳定、便于携带、易于分割、保存等。在中国:铜从商代到民国一直作为主要币材银宋代出现后成为主币币材金商代作为饰物,战国的金币和金版,西汉后成为次要的币材铁宋代四川中国古铜币名。又称刀货。金属铸币的雏形,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因系诸侯和乡大夫各自铸造,故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一般铸有铸造地点等文字。刀币(战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币制,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铜钱以“半两”为名,后人称之为“秦半两”。它是中国有统一形式、统一重量的统一铸币制度的开始。从此中国的铜钱(以后还有铁钱、铅钱等)取得了外圆内方的固定形式,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秦半两银元是舶来品,它初入中国,大约是在明朝,但大量流入,则在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期)以后。我国早期的银元即仿照外国银元铸造。官铸银元是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开始的,次年流通于市场。此前之银元均系地方及私人所铸,成色重量也不一致,因非政府明令许可,故未广泛流通。中国银元返回(三)可兑现信用货币(银行券)即“代用货币”是指有政府或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可兑换信用货币的特征:(1)可随时兑换成足值的金属货币;(2)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3)早期的银行券分散发行,后来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银行券逐步由可兑换变为不可兑换。(四)不兑现信用货币(纸币)不兑现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北宋初年由一些富商发行于成都,代替铁钱流通。后富商衰败,改为官办,成为两宋川蜀地区通用的法定货币。北宋末改交子名为钱引,后来由于发行数额太大,导致贬值。北宋交子不兑现信用货币的特点:货币本体几乎没有价值;是作为代表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是凭发行人的信用流通。不兑现信用货币的意义:便利了商品交换;节约了流通费用;克服了币材供应与交换发展的矛盾;成为利用银行创造购买力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返回(五)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过去的穷人口袋里没钱,现在富人口袋里没钱”存款货币是指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存款货币与其他货币形态相比较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没有一定的实物形态,不具备可触摸性、可持有性,只不过是在银行存款账户上的一笔数目。电子货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储蓄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主要有储值卡、信用卡、借记卡等。电子货币的出现,是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银行转帐清算技术不断进步的产物,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运用起来较传统货币更为快捷、便利和准确。第三节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货币可以使本身有价值的金属货币,也可以是本身没有价值的信用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是想象的、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表现出来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是内在属性,商品的价格是外在属性;两者密切联系,但有明显的区别。(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1)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2)货币只是一个媒介,转瞬即逝。(3)作用:两重性:克服了物物交换(W-W)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因此,可以简化交易。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W-G和G-W),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流通导致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案例: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1935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伪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宣布所有白银和银元的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从法币改革到抗日战争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增加到三倍以上。截至1936年6月为止,搜刮人民的白银就达二亿二千五百万元。抗日战争期间,法币的发行额迅速增长起来。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为1937年7月抗日战争发生时的三百四十余倍,同一时期的物价至少上涨了二千倍左右。抗日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反人民的国内战争,这就不能不更加大量地增发纸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四百九十二万七千倍。大量发行的结果,法币急剧地贬值,1948年8月法币的购买力只有战前币值的五百分之一。1937年——1949年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1937年可买黄牛二头;1938年可买黄牛一头;1939年可买猪一口;1941年可买面粉一袋;1943年可买鸡一只;1945年可买鸡蛋二个;1946年可买固体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可买煤球一个;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0.002416两(按每斤十六两算);1949年五月可买大米0.000000000185两(即一粒大米的千分之二四.五)。(三)贮藏手段职能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两个特点如下:(1)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稳定(足值性、现实性)。(2)货币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富商铺金地板的苦心钱比较多的時候,就要找个地方藏起來,有藏在墙壁中间的,藏在屋檐下,甚至藏在粪土堆里。据说清代富极一時的晋商还把金子银子熔化成液,直接灌在家里的地板上,子孙没钱的時候只能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不会一下子把家产败光。(四)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商品赊销和赊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日益普遍,如用于支付租金、工资,缴纳赋税等等。作用: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可能会产生信用危机。(五)世界货币当货币走出一国的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可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支付国际贸易差额);一般购买手段(如购买外国商品);财富的一般转移手段(如战争赔款、资金逃避、经济援助)。理论上只有可用重量计算的贵金属条块可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现实中某些国家的货币可执行部分的世界货币职能,如美元、。第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