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规划及实施落实情况综述基建处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陕西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规划及实施落实情况综述一、概论陕西中医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新药研制为一体的中医药大学。具有雄厚的办学实力,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享有盛誉,位居西北地区首位。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6万名合格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有的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专家、有的驾医药科技之舟走向市场、有的悬壶济世成为一方名医,更多的毕业生则成为医疗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从历史上看,陕西中医学院是五十年代白手起家建设的,在学校规模、校舍面积、教学设施等方面从一开始就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国家规定的医学类院校各项指标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学院的发展与教学、医疗、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日益深入,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更加迫切,陕西中医学院同全国高校一样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面前,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适时抓住机遇,提出了为创办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口号。在学院制定的“十五”期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总体目标是:扩建校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以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主导,本科教育为基础,硕士生教育为重点,争取博士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教育,发展成人教育,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把学院建设成为以生命科学为主的,突出中医药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为成立带有综合性特点的中医药大学奠定基础。“十五”末,全院学生规模达到10000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考虑到学院现有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以及教学设施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对医学类院校建筑设施规定的标准,学院提出了建设第二校区的计划。第二校区的建设符合国家科技兴国、兴陕,教育奠基的战略方向和政策,对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校区的建设是陕西中医学院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2随着学院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对学院加快发展步伐,抓住历史机遇,改善就学环境,提高学校品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此,学院党委作出了历史的抉择,开创了第二校区,进行了校区建设规划,并逐步开始落实。二、新校园建设规划新校园的建设规划,是在充分论证,反复酝酿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政策依据1、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文件(陕计社会[2000]938号《关于陕西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陕西省教委文件(陕教计[2000]65号《关于陕西中医学院扩建校园征用土地的批复》)3、陕西省教委、陕西省计委文件(陕教计[2000]81号《关于下达陕西省2000年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职(专科)招生源计划的通知》)4、建议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年8月)5、《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6、《咸阳市陈阳寨控制性详细规划》7、《陕西中医学院新校区规划意见书》8、咸阳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9、咸阳市勘察测绘院《测定建设单位征地范围成果表》10、《咸阳市世纪大道街景规划》11、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各项法规、规范。(二)规划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1、新校园力求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实习、体育运动、生活休息、行政办公、教工生活的需要,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时代感。2、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知识更新和传播的源泉,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环境,在创造有形的校园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氛围。3、新校园要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34、新校园要体现出自然天成、万物一体之传统中医理论的精髓,达到人与自然、建设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的理念。5、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6、多样复合式的功能分区,便于社会化机制的运作管理,统一布局,分期实施。(三)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新校园位于咸阳市城市建设新规划区“沣河新区”内,距市中心区4公里,距西安市中心15公里。其东临沣河,北沿世纪大道,南靠西宝高速公路,西以棉吴路交界组成一个“梯”字形地块。它远离闹市,既避免闹市对校园环境的干扰,又有与西安、咸阳便捷的交通条件。新校园现状为耕地,地势平坦,基础良好,北邻的世纪大道上设施齐全,配套到位。校区内有一条城市规划道路,纵贯南北,把新校区分为东、西两区。南边还有一条市政规划路“光大路”。选址所在地为秦都区沣西镇,用地涉及到河南街、郭村、文家村等三个自然村。咸阳市委、市政府对学院的扩建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秦都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确定了政府主导,学院配合的原则。张生朝副市长代表李堂堂市长再三强调陕西中医学院新校区的建设工作一定要特事特办,要求各有关部门积极协助学院做好申报及审批工作。当地政府和用地自然村的干部村民亦欢迎陕西中医学院落户沣西。(四)规则性质与规模新校园的规划应具有多功能、多层面、现代化、生态园林式的陕西中医药高等学府的性质。新校园总体计划征地1000亩,前期征地599.3亩,(含代征城市道路用地78.83亩)。校区呈不规则长方型,东西长530米,南北最长处740米,最短处540米。新校园规划在校生总数为10000人,其中本科生8000人,硕士研究生500人,高职、函授生1350人,留学生150人,按标准折合当量在校生9500人。教职工人数1000人。(五)规划设计构想1、总体布局4陕西中医学院新校区规划由教学区、后勤服务区和产业园区三部分组成。校园教学区是集传授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为一体,是新校区建设的主体部分,方案安排在校园新址东侧整体,主入口面对咸阳世纪大道,以入口轴线确定主教学楼轴线的关系,主入口采用入口圆弧广场的形式,形成入口局部中心围合感,展示历史文化,开放接纳以及城市归属的新文化形象。主教学楼采用中轴通透与教学区中心渗透通视,组成校园主轴的延伸、拓展、围合、交流、安详的氛围,以适应现代科学信息交流和学科交融的优势需求,是整个校园人流活动的“核心”。宜人的人流活动空间、舒展的地段脉络及平衡的核心布局,暗喻祖国中医理论的精髓表象,联系校区各个组团。沿教学区主轴采用我国传统引入、通透、围合、遮挡、开敞的园林布置手法,形成入口。主教学楼、图书馆、国旗台、出口的轴线序列,强化轴线效映,体现博大精深中医理论学习研究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感。教学区总用地面积161.4亩。新校园西部的后勤服务区是以纵贯南北的城市规划道路(河南路)为中心,规划方案设计成为生活服务区轴线,分别安排有教职工公寓、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文化活动中心、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医疗保健、实验基地,并结合教学区的衔接,拓展次轴线,组成生活服务中心。融入咸阳市沣河新区的生活服务体系之中,为后勤服务社会化提供充分的条件。学生公寓、教职工公寓沿街布置可形成韵律感极强的城市景观,内部环境亲切舒适、安静宜人。生活服务区总用地面积73.5亩。新校园的产业园区位于东南偶,邻南侧绿化带,便捷的周边道路,出入通畅,环境宜人,考虑中医产业加工与动植物有密切相关的特点,结合校区特色绿化,以圆弧广场为中心展开,形成植物种植园区,动物展览馆区和生产加工区,用地面积84.3亩。因咸阳市世纪大道的街景需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科技优势,发挥其产、学、研一体化的实力,规划沿街安排中医学院培训中心、科技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和商服设施,丰富城市街景立面,营造优美的城市天迹轮廓线,也是规划必须关注的重点环节。2、功能结构规划设计方案采用“合、核”结构形成,由于城市规划道路分割的影响,方案设计必须考虑合二为一的一体化构思,通过内部道路和绿化串联于校园各部分功能分区,有机结5合为整体,达到各部分既相对完整又紧密联系的设想。方案又同时加强“核心”处理,设计中以教学中心为共享空间,形成新校园规划的“核心”,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网络化教学要求,强调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融。在此功能结构的大前提下,突出其高等中医院校布局特色,完善其功能分区,构思为“一条城市景观线,两条校园主轴线,三个新校园功能分区(教学区、后勤服务区、产业园区)和入口组团、教学核心组团、教职工公寓组团、学生公寓组团、文化活动组团、商服设施组团、产业园区组团”等七个地段组团,功能结构体系清晰、明确。3、空间组织设计新校园空间组织设计含校园核心的共享空间、轴线的线型空间、绿化景观的开敞空间以及功能分区内部的庭院空间和入口空间五个层次。校园核心的共享空间以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楼围合空间,依托曲线形水系,构成“曲水流觞,自然天成”的意境。轴线的线型空间是沿人流主要活动场所展开,人流活动是校园流线的主体,是校园网络链接主要空间组织形式。绿化景观开敞空间是学生教职工学习、生活、休闲和游憩的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功能分区内部的庭院空间和校园入口空间属于局部节点处理,小环境的空间组织要求文化、特色的体现。4、校园道路网络设计分为校区车行道路和人流活动道路两种形式,车行道路设计原则是满足各功能分区要求的基础上,限制性解决局部地段的交通问题。规划方案中由于总体布局的确定,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功能分区之间是利用车行环线来联线,外围的车行环线围合了中心步行区,不仅加强了中心区的整体性,并使步行活动区沿核心区外延展开,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流线体系。由于大学自身运行和管理的特点,往往导致跨街区的大学校园对城市路网的割裂,对6所在地区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于穿越校园的城市规划道路,方案中理性地建议作为学生步行街,同时在校园外围形成环状交通组织,确保城市交通的便捷和校园出入的安全。依据道路网络的设计,在新校园规划中安排四处较集中的大型停车场,分别为教学楼停车场、文化活动区停车场、行政办公区停车场和产业园区停车场,设车位200个,占地面积9亩。5、绿化环境设计大学校园的优良生态环境对于生活其中的学生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丰富多样的空间和场所,因此大学校园的景观、绿化不仅仅只是观赏的对象,而是应该能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紧密结合,让人能够感到校园环境的自然、宁静、平和、安详的校园氛围。新校园的绿化环境体系包含生态绿化环和水系的“引入”两部分,同时增加庭园式绿化景点和校园外围绿化带,完善其绿化环境体系。生态绿化环设计为校园绿化环境景观提供主体空间,在各功能分区之间以及教学单元和生活单元之间设置大面积绿化贯穿,结合其历史、文化、人情等浓郁的地域特色,营造局部小环境,使学生、教工无论是早锻炼、晚自习、上教室、去图书馆都能穿行于绿地和景观带之中,真真切切在感受绿地的存在,从而真正地发挥景观、绿地的作用,避免在传统的校园布局中,将景观绿化仅仅作为观赏的对象。中心景观区(核心共享空间)与水系的自然流畅的结合强化体现了“曲水流觞,自然天成”的方案意境,暗喻我国中医理论源远流长的文化特色,与生态绿化环相辅相成,成为大学校园环境营造不可多得的设计理念。绿化用地面积94.65亩,水景用地面积8.4亩,绿化率46.0%。6、公共设施用地设计校园公共设施分布在生活服务轴线两侧,主要安排有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学生、教职工餐饮和行政办公中心,停车场以及校医疗保健中心等,为学生、教职工提供工作、生活、学习的服务保障。用地分类统计7类别名称用地面积(亩)比例(%)教学用地60.811.59公寓区公寓用地91.517.44其中:学生公寓48.159.18教师公寓43.358.26后勤保障区公共设施用地64.3712.27其中:商服用地42.288.06医疗保健用地11.232.14文化娱乐用地3.940.75学生餐饮用地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