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证与对策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证与对策研究姓名:李练军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农业贸易与农村金融管理指导教师:冯中朝;王红玲20080601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证与对策研究作者:李练军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曹国选中部地区更须注重经济发展文化品位2008文化品位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民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各个方面便会开始讲究文化品位了.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追求生活的文化品位越来越高.随着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竞争国际化时代,经济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和文化品位作支撑,才能跻身国内外市场并取得一定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增强经济实力.人们在经济发展中也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经济发展正在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过渡,开始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观念和行为出现转变,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但是,部分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特殊位置,发展经济过程中的急躁情绪仍然明显存在.尤其是在承接东部结构调整、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律法规办事,不分青红皂白地承接一些被淘汰或落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致使环境污染旧账尚未还清,又增添了环境污染的新账.当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经济形态集中体现了科技含量低和文化品位低的问题,并形成整个经济领域的恶性循环,制约了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粗放型经济,依靠“拼资源、拼消耗、拼价格、拼数量”,依靠出卖资源和初级产品去快速发展经济,获取暂时的经济效益,结果使宝贵资源的实现价值大大降低。二是污染型经济,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去发展低品位经济,结果适得其反,不仅经济没有发展,而且欠下了越来越沉重的环境资源债务.三是自然型经济,小农经济意识依然存在,继续停留在农业经济观念时期,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去发展产业化程度极为低下的所谓“有机绿色”经济,使农业经济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笔者针对当前经济领域及经济活动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低科技含量、低文化品位现象,特别是中部地区处于特殊的位置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试图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摆脱经济落后局面,就大力发展环境文化经济、特色文化经济和科技文化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长时期调查研究,从而对提升如何提升经济文化品位、促进中部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确保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探讨.2.期刊论文苏娜论文化生产力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06,(12)文化生产力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发挥文化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中部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构成文化生产力的基础,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几年中部地区文化产业有很大发展,逐渐形成区域经济新的重要的增长点;中部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创新可以大大激发文化生产力,为中部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当前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中部地区的文化生产力,应从手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思路创新着手.3.期刊论文陈岩.ChenYan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实证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8,(3)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教育已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进入核心地带,高等教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的孵化器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教育和经济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从教育经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对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从而为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提供借鉴.4.学位论文刘俊峰FDI对我国中部经济发展影响力实证分析2007FDI被喻为是一个内含资本、技术、制度、管理和项目的打包型的复合产品,对发展中东道国而言,FDI不仅能引起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且还能通过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转移、以及增进东道国人力资本等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永久性的影响.200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603.25亿美元,FDI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经济开放的渐进性、政府对投资区域控制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进入中国的FDI约85﹪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FDI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加深了中国区域经济的二元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国家开放中西部地区政策指引,FDI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趋势,约有10﹪的.FDI进入中部地区,因此系统分析FDI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果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部六省地区为样本,系统地分析了FDI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在实证的基础上对中部地区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第二部分系统、全面介绍了学术界关于FDI与经济发展之问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对影响和决定FDI区位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说明了FDI在我国的区域分布;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对FDI与中部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实证主要采用两种计量检验方法:运用基于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对1987-2004年中部地区的FDI与GDP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根据以上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长期内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显著的同向发展关系;二者今后仍将沿着相同的轨迹继续发展;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有影响,而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也具有影响;即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中部地区的外资依存度、外贸依存度对技术进步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分析FDI对中部经济发展的影响.中部地区外资依存度对技术效率的联系并不是非常明显,有可能是中部自身的条件限制了这一效应的发挥.与东部相比,在中部技术外溢效应实现的途径还不畅通.这表现为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缺乏相对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缺乏有效的技术外溢的传导通道,传导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因而也就削弱了FDI对于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中部地区要扩大利用FDI的具体政策建议:中部地区应该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鉴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苏、浙江、上海的经验,加大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以缓解自身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早日实现中部崛起.5.期刊论文罗序斌.周绍森.杨建仁.LUOXu-bin.ZHOUShao-sen.YANGJian-ren中部地区实现新跨越的困境与出路——基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晋阳学刊2009,(5)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益.通过运用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中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自身发展迅速,但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依然相对滞后.中部崛起是一个迫切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探索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路子,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两大内生动力,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群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部崛起的出路所在.6.学位论文赵峰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2007中部地区地处内陆腹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也是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拉开差距的二十多年:东部地区凭借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西部地区随着2000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也逐步突显;东北老工业基地抓住“振兴东北”的战略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突破性进展。面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落后趋势。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了要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的方针。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中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全国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引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并且关键在县域。由于我国地区间历史、区位、体制、政策、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为突出。我们常常只看到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却较多地忽视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造成了认识上和工作上的偏差,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要想获得较快的长足发展,只有在借鉴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认真分析自身经济发展现状,正确选择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发挥中部县域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开拓创新,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从分析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着手,对加快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提出了若干促进中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选题目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本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县域经济研究情况的比较分析,笔者发现大多数对县域经济的研究集中在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研究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县域经济的产业空间布局等方面,而综合应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研究县域经济,特别是研究政府在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哪些保障方面的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来研究中部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路径选择,并且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以及立法等多个角度,来论述中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保障。第二部分对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在分析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现有条件和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中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优势和困难所在:中部县域经济的优势主要有经济区位优势、政治区位优势、低成本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等:制约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则主要有经济发展的政策驱动力不强、政府经济职能履行不到位、县际行政壁垒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缺少支持,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缺少创造力等主要因素。这些分析为第三、第四部分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做了铺垫。第三部分论述了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选择。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通过结合相关发展理论,制定适合中部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实施的战略应是后发优势战略、特色优势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政府主导发展战略、依托“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互动发展战略等。在路径选择的探讨中,本文立足于中部县域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工业强县,民营经济兴县”道路,走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化道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深化县域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等等。第四部分论述了中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要保障,这一部分首先着重分析研究了政府如何在制度安排上促进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除了受县域地区客观经济因素与经济规律的决定和支配外,还会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和其它发展规律的影响与制约。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通过市场作用对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种经济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而且需要政府支持、政府立法、行政体制改革及创新、营造优先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配合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更是如此。本文同时也认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域经济,其发展也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和规范。中部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情况,研究制定相关法律和法规,依法约

1 / 19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