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研究姓名:李志强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教师:雷海章;李同明20081201中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作者:李志强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龙方.曾福生我国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现状、原因及缩小差距的路径选择200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关键在农村,如果没有近70%人口的农村居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全面小康。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部五省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中部五省面临着东部开放与西部开发的“双面挟击”,如不采取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不仅与东西部的差距会扩大,而且该地区的城乡差距将会更大。因此,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做出“统筹城乡发展”的决定后,研究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现状进行了描述,对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缩小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一)调整战略、(二)创新制度、(三)矫正政策。2.学位论文吴武英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研究——以湖南省辰溪县为例2006本文对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文章以农业大省湖南省的辰溪县为例,分析了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说明了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的严峻形势。在对辰溪县城乡居民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无论是在收入、财产占有,还是消费上差距都非常大,超过了适度区间。文章认为,制度缺失是现阶段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源。在我国无论是现行的土地制度,还是城乡二元的财税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或是根深蒂固的农耕文化都阻碍着农民收入的增加、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因此,必须积极改革农地制度,创新农地流转方式;创新政府公共财政制度,完善对农业的补贴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速农村人力资本形成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增加中部农民收入,控制中部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部崛起。3.期刊论文龙方.曾福生缩小我国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的路径选择-经济论坛2005,(11)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中部五省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省份,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中部五省面临着东部开放与西部开发的双面夹击,如不采取有效的政策与措施,不仅与东西部的差距会扩大,而且该地区的城乡差距将会更大.因此,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和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学位论文韩戍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2009金融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不仅影响财富分配,还影响到经济增长等许多方面。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很大,而中国在“十五”计划期间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构想,则给中部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研究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对促进中部地区整体崛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选择湖北省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研究对象。国内外理论界对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了湖北省1978-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资料,构建金融相关比率、金融发展效率来衡量湖北省金融发展状况,同时辅以财政收入和现代部门比例来作为其它控制指标。本文主要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湖北省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全面分析。首先建立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以这种关系构成误差修正项。然后将误差修正项看做一个解释变量,连同其它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即误差修正模型。同时,对各变量之间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影响。最后,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湖北省收入分配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出相关政策建议。5.学位论文祁旻中部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研究2006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摆脱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低迷,重新驶回了快车道,用风驰电掣来形容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毫不过分.但是,在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中国社会的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将危及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现在,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普遍关注.中部地区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区位优势,作为我国重要粮仓的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我国整体的经济运行影响巨大.但是,由于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大、农民人口多,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和自身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变慢;同时多年来所累积的三农问题多而且情况复杂,已经成为了制约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解决的情况对中部能否崛起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部崛起就是解决中部的三农问题.在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中最根本的、最需要尽快解决的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农村地区公共物品供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中部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中部地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首先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从而明确了农村公共物品的内涵;其次,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中部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滞后的结论,并对供给滞后的影响和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最后,对新乡县的公共物品供给状况进行了微观的案例研究.6.期刊论文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Subject1978年以来西部地区与东部、中部地区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变化的一个比较分析-西安金融2005,(4)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7.学位论文冯绯农民收入增加趋缓的困境解析与解决对策2009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民可支配收入实现了大幅度的增加,30年增长了31倍,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以不断改善。不过与之相伴随的则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2007年已经达到了3.3。同时,由于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趋缓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出现的困境的造成,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一是现行制度的不公正与缺陷,二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到位,三是结构性问题的长期积累,四是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五是生产力要素在我国的先天缺陷。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湖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收入的变迁历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都颇具代表性地反映了我国当前农民收入由于生产结构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成本上升、信息不对称、产业不发达等因素而导致农民收入的增加不断趋缓的严峻现实。要从根本上破解当前的困境,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加,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变革,包括宏观的工作计划与微观的目标设定;必须要认识到,实现农民快速增收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本应享有的各项权利;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则是制度的创新,落实到具体措施中,则是要理顺包括户籍制度、农业投融资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在内的与农民增收相关的各种体制机制。8.期刊论文李志强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变化趋势分析-农业经济2008,(4)中部地区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需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正确测算中部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制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二个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并对未来几年的剩余劳动力变化趋势作了具体分析.9.学位论文陈士辉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2008本论文在占有丰富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改革以来,我国居民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变化、不同所有制及其内部职工之间收入差距变动、不同地区个人收入差距变动全面地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表现。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表现为显性的货币收入差距,又表现为隐性的福利收入差距,还表现为财产性积累和财产性收入差距。第二,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相对缓慢,但中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低于西部地区,这与农民收入差距的情况是不一致的;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相比,不同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特别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得更为明显。第三,现阶段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行业部门职工之间及其各自内部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实行的不同分配机制(公有制经济部门尚未完全过渡到市场分配机制),不同行业和部门还存在较大差距的生产条件,一些经营管理者凭借手中的职权,牟取不正当的个人收益,以及部分私营企业主不遵守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等因素造成。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特征详细地进行了分析。主要观点认为:第一,城乡差距表现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基尼系数的影响占主要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不断提高。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使低收入群体问题表现复杂,低收入群体问题与收入差距有着直接的关系。低收入群体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城镇低收入群体尤其是贫困群体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使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农民成为我国最大的低收入群体。第三,非规范收入和非法收入问题非常突出。此因素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论文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认为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在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后出现的,单从纵向的时间跨度看,短时间内扩大的收入差距,有相当一部分是对改革开放前不合理收入分配体制的矫正。具体表现为:第一,是对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弊端的矫正。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其作为奖勤罚懒的利益激励功能大为弱化,更多地表现为低收入水平条件下,为使居民维持基本生活的保障功能性质。而市场取向的改革对这种收入分配功能错位的矫正,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正常扩大。第二,是对单一分配方式缺陷的矫正。改革前,我们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理论信条,只认为劳动收入才是社会主义阶段唯一正当的收入,而对凭要素所有权获得的非劳动收入视为非法的剥削收入,其结果不仅造成稀缺经济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得部分生产要素拥有者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窘境。改革后,对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阶段的肯定和对价值规律的尊重,必然承认生产要素的拥有者凭借其所有权获得收益回报的合理合法性,居民收入水平因要素占有的质和量的差距而拉开。第三,是对不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的矫正。传统的价格管理体制是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管理体系,几乎所有商品都由国家统一定价,企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