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世界的崛起目录前言 1综述 1. 导言 42. 争夺人才 73. 资本流向 124. 能源之战 175. 新兴消费者 216. 创造力新格局 257. 在多极世界中成就卓越绩效 30参考文献 321前言全球化,一股业已重塑我们大多数职业人的政治和商业世界的力量,正在进入一个崭新且更为复杂的阶段。全球化已经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占主导地位的西方经济体对新兴世界灌输的一个概念。新兴经济国家已经紧紧攥住了全球化的概念,将其包装起来,而且每天都在向西方世界发送着全球化的最新版本。此份埃森哲分析报告建立在原创研究成果及我们在协助全球众多企业实现和保持卓越绩效中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旨在找到和了解创造全球化新纪元的力量。我们的分析报告着眼于经济飞速发展的地区,这些地区我们谓之“多极世界”。那些力争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环境中获取卓越绩效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都会从这份分析报告中获益匪浅。随着深远的变革不断出现,新的世界为人们带来了众多的机遇,还有风险。我们可以看到,在潜力刚开始释放的一些国家,其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正在飞速发展。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佐证;实际上,埃森哲已经在这些经济体中增加了经营力度,它们可能在未来数十年中变得更加重要。墨西哥、俄罗斯、韩国、巴西和东欧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历程对公众来说可能相对陌生,但对于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变得日益重要。新兴市场上的5亿新劳动力和大约10亿的新消费者的出现,将会真正颠覆在全球竞技场竞争的含义。作为一个全球经济体,我们已经处于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刻。一方面,我们需要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前进,获取更大的贸易自由、把握更多的新技术机遇、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我们似乎可以拥有无穷的机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选择高筑关税壁垒、拒绝新生事物、而且不愿改变代代延续的社会和文化模式……那么就有可能失去这些机遇。多极世界已经在空前的竞争规模中形成,并且正在蓬勃发展:新的市场不仅向传统的企业开放,而且也面向更了解这些市场的当地企业和资源丰富的企业。为了实现卓越绩效,企业需要不断明确市场焦点和定位、开发可以适应持续变化的竞争优势来源、以及利用创新开拓新市场的独特能力。同时,企业文化面临的多元化挑战也必将更加突出。对于那些需要在不同的文化中通过更为松散的企业架构进行跨国运营的企业来说,拥有公众普遍认可的流程与核心价值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全球再平衡的格局对于那些寻求卓越绩效的跨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来说究竟具备怎样的内涵和意义,《多极世界的崛起》一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我们希望藉此文加深人们对此的理解、引发讨论和创建更多的机遇。威廉•D•格林(WilliamD.Green)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廉•D•格林(WilliamD.Green)埃森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综述经济强国的平衡转换全球经济的格局正在不断变化。美国、欧洲和日本组成所谓“经济三极”共同主导经济世界的格局已成明日黄花,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的生产、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所占份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长,因此全球经济强国的分布呈现更为分散的局面。以下数据可以证明这些国家各自的成长历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GDP所占百分比已经从1990年的39%增长到了如今的49%,并且在未来的20年内还有可能超过发达国家。全球经济局势的这种非同寻常的转变、其驱动力和特征、以及其蕴含的深刻商业含义,构成了此项研究的焦点内容。驱动力具有多个经济强国和活动中心的新兴世界已浮出水面,我们将其称为“多极世界”。这种局面是由以下三种强势而互补的趋势所驱动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实力的增长:更为迅捷的通讯技术可以允许同样的商务功能在更为众多的地区实施,并且可将更为广泛的服务活动——许多位于新兴市场——首次纳入国际贸易的范畴。●扩大经济开放度的政府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举办了连续数轮的贸易自由化活动,以及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举措,已经极大提高了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跨国企业规模和地域扩张:寻求新市场、经济规模,以及资金和劳动力的新来源等各种因素都极大提高了跨国企业在各个地区的新兴市场的涉猎程度。全球相互依存的新高度多极世界的崛起应该并不令人吃惊:这种多极世界的技术力量、经济开放度和跨国策略等推动力量,都和全球化运动早期的推动因素非常相像。从这个角度看,多极世界可被视作全球化更新更深入的阶段。不过,多极世界的特点和效应却和前者迥然不同。全球化运动现在成为了一个双向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发展中经济体亦或新兴经济体正在从被动接受者转化为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这场博弈叫做增强经济相互依存,它是通过组成多极世界的以下五大要素展现出来的:i)争夺人才人才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商品,往往会被多个竞争者争夺。当许多西方经济体还在受到人口老龄化甚至是劳动人员缩减的影响的同时,由于发展中经济体人口的急剧膨胀,全球劳动力供应的平衡已经开始向发展中经济体倾斜:到2050年,将会4.38亿人口加入到全球劳动力大军中,这中间大约97%来自发展中国家。这也难怪西方的众多跨国企业也正在试图在这些新的人才资源中寻找人才。然而,人才市场向供方市场的转移表现在企业对于技能型员工的激烈争夺:新兴经济体中的本土企业不仅和跨国公司在新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招募方面直接交锋,他们还希望找到能够吸引流散海外的劳动力返回家园的策略。ii)资本流动长久以来,发达经济体一直都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来源,它们首先会在其它发达经济体内进行投资,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才会逐渐向新兴的经济体进行投资。相反,新兴经济体一直扮演着股票、债券等此类证券投资资本的净输出方,这是由于发展中经济体投资者一直在试图将国内的储蓄资本引入到更为安全和成熟的发达经济体的资金市场之中。但是,随着多极世界的进化趋势,我们已经开始发现这种动态逆向流动的初期迹象。新兴经济体正在持续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约占全球FDI总额的17%。这些国家的企业正在寻求向海外市场扩张的机遇,他们的目的地一般都会选择其它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会选择欧美地区的发达经济体。同时,由于全球的投资者都在寻求高增长率的利润回报,所以加强了规则监管的证券投资也正在流入新兴市场。同人才领域的情形相似,资金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已经变得更为地域多元化和相互依存,这又是一个全球互相依存不断增强的表现。iii)资源之战深化全球相互依存度的主题通过自然资源供需双方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得到充分诠释。新兴经济体正经历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他们对于能源资源、矿物和金属资源、以及水资源等所有自然资源的需求欲望也相应剧增。2000年以来,这些经济体的能源需求增长已经占到了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85%,到2030年时,这些经济体将会占有计划能源需求的最大份额。同时,各种资源的供应却都变得非常紧张,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众多的资源领域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双方在南美和非洲地区争夺最佳资源的博弈则更为硝烟弥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摆在国家首脑面前的挑战,很快就转变成如何在以下三个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关系之间取得相应的平衡:即经济增长、能源安全(向资源匮乏国家供应资源,对资源丰富地区的提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iv)新兴消费者迄今为止,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其对西方发达经济体提供低成本商品和服务的效率。现在,然而,这些经济体自身正在成为重要的消费者市场,而且已经成为了跨国制造企业、服务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快速发展和深度整合推动了新兴经济体中的就业和个人收入,从而产生了一个拥有数百万潜在消费者的新兴中产阶级。到2025年,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额将会超过全球消费总额的一半,这个数据已经根据购买力的差异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都已经可以和工业化国家分庭抗礼。例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其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了3.95亿。而且中国还计划在2007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墨西哥是世界上第二大软饮料市场。很显然,众多跨国企业都正在将他们的业务焦点重新调节到了新兴的经济体上,因为这些国家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已经变得非常明朗。v)创造力新格局长期以来,创新一直被视作由美国、日本和欧洲组成的“经济三极”的控制领地,是建立在有活力的市场、技能和先进的技术的基础之上的。不过,在刚刚崛起的多极世界中,这个简单的特色已经不复存在:由于在教育、技能和战略目标新兴行业的深度组合投资,以及新科技的快速推广,很多新兴市场都在以难以想象的空前速度向价值链上游急升。简而言之,由于北京、班加罗尔、大首尔和克拉科夫等众多地区都在进行诸多创新改革,因此创新在地域上已更为分散化和多元化了。这些现象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发达国家再也不能认为其在创新领域的领先优势是天经地义的了。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成就卓越绩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如果希望能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化环境内获取卓越绩效,那么他们双方都需要了解这些趋势。卓越绩效的实现与否将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可根据不断变化的竞争优势位置和来源,精准调校其市场焦点和定位的良好调谐能力。由于许多企业开始通过价值创造来进行组建,而舍弃了传统的按地域组建的方式,国家和地区的边界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这就意味着可以根据增长潜力而不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划分消费者市场,或者可以根据技能水平而不是地理位置对劳动力进行细分,因此,一个在中国的高技能员工,同样可以纳入美国相同的人才管理战略之中。企业不但需要做到内部简约化,还需做到外部差异化,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在多元化市场的运营中实现自身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同时,还需简化他们的全球运营流程,实现规模经济。最后,企业文化事关重大:拥有具备跨越各种不同市场知识结构的多元化领导团队将变得极为重要。导言14根本性转变只需通过中国和印度震惊世界的发展速度,就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这样的转变。不过,这些经济体只是全球经济强国分散化的几个突出标题。埃及、墨西哥、波兰、韩国和土耳其等经济体,虽然可能无法以十多亿的人口自居,但发展速度同样令人吃惊。回到1990年,当时全球的大多数产量都是由工业化国家贡献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产出只占很小部分,大约39%。如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的所占百分比已经增长至49%,截至2015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些国家的产值还有望超过全球产量的百分之五十。4各种传统的经济行为——生产、贸易、投资——都在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经济强国已经从核心的工业化经济体扩展到了发展中国家领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地理的变化?多级世界的崛起并不只是偶然事件,也并不只是国家间更为广泛经济融合的简单结果,而是主要受到以下三大强势而互补的趋势的驱动:信息和通讯技术实力的增长根据摩尔定律原理,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能力几乎每24个月就能翻一番,从而可以抵消时间和距离等贸易和资金流动的壁垒,提升经济融合的水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带来了更为迅捷的沟通方式,以及光纤网络的蔓延,商业活动得以分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从而催生了遍布全球的供应链网络。这些优势也使得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相关领域内的很多种类的服务活动实现了大幅扩张,特别是软件、信息技术和后台处理等在新兴市场具有重大竞争优势的服务。投资模式的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个事实:对内FDI进入的服务领域投资额,已经从1989-1991年期间的950亿美元增加到了2002-2004年期间的4,36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经济体服务领域的投资额增加了七倍多。5增加经济开放度的政策尽管偶尔仍有贸易保护主义的事件发生,但是过去二十年间的主导政策趋势,是朝着增加经济开放度和实现市场自由化的方向转变。仅2005年,全球投资体制就发生了205项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其中大多数(164项)新经济地理过去五十年内,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强国面貌已深入人心。一直到1990年,跻身全球经济10强的新兴市场只有俄罗斯和巴西,他们分别名列第七和第八位。如今,这个名单会包括位列全球经济强国第四的中国,到了2015年,印度和韩国也很有可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