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节、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是一种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本病恶性程度高,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发生血行播散。早期诊断,很多病人可治愈,多数病人就诊时为晚期,治疗效果不好。本病多发生于皮肤,约60%由黑痣恶变。主要转移部位皮肤、皮下、淋巴结、肺、肝和脑等一、流行病学与病因白色人种发病率为其他肤色的2倍。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发病率最高,我国的发病率较低。好发年龄30-60岁。发并无性别差异,女性预后好,雀斑性和甲床下型预后好病因:可能与紫外线辐射、痣恶变及遗传有关•二、[诊断要点]•原发病变90%长在皮肤,多发生于足底、小腿、指(趾)间、手掌、指甲下、甲沟、头皮、颈部和外阴部等,也可发生在躯干皮肤。少数发生于皮肤以外的部位,如直肠、肛门、食管和眼内。眼内病变多在球结膜、脉络膜、虹膜和睫状体。文献报道日本食管黑色素瘤仅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1%~0.9%,多发生在食管下段和中段。•女性下肢及男性躯干是最常见好发部位。•黑色素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为棕色或黑色小点,颜色逐渐加深和瘤体逐渐增大,表面隆起不规则,周边呈锯齿状,瘤体边界不清,易破溃、出血。此后在瘤体周围可出现卫星结节、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普通痣和黑色素瘤的鉴别要点:•①形状:普通痣呈圆形或卵圆形,而黑色素瘤多为不规则形;•②边缘:普通痣的边缘规整,而黑色素瘤多为不规则锯齿状;•③颜色:普通痣呈棕色或黑色,而黑色素瘤常为黄褐色或黑色中加杂其他颜色,即多彩色性;•④大小:普通痣的直径一般5mm,而黑色素瘤多超过5mm。•⑤表面易溃破。黑痣恶变趋向的表现:1.边缘模糊不清,并逐渐增大;2.色素呈放射状,颜色不断加深;3.局部刺痒或疼痛;4.外观呈橘皮样,表面脱毛,出血或溃疡。及时做活检。诊断病理学检查:周围0.5-1cm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一起送检。X线及B超检查易发生肺肝转移三、分期(一)TNM分期UICC1977T原发肿瘤(根据术后病理结果)p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原发病灶切除未作病理者)pT0未发现原发肿瘤pTIS原位黑色素瘤(ClarkⅠ级)、(非典型黑色素细胞增生,严重黑色素细胞间变,但无侵袭性恶性病变)pT1肿瘤厚度≤0.75mm,侵犯真皮乳头层(ClarkⅡ级)pT2肿瘤厚度0.75-1.5mm和(或)侵犯乳头真皮层、网状层的交界处(ClarkⅢ级)pT3肿瘤厚度1.5-4mm和(或)侵犯网状层(ClarkⅣ级)pT3a肿瘤厚度1.5-3mmpT3b肿瘤厚度3-4mmpT4肿瘤厚度〉4mm和(或)侵犯皮下组织(ClarkⅤ级)和(或)在原发肿瘤周围2cm内有卫星病灶pT4a肿瘤厚度〉4mm和(或)侵犯皮下组织pT4b在原发肿瘤周围2cm内有卫星病灶N区域淋巴结Nx不确定N0无N1任何区域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N2任何区域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和(或)在原发肿瘤与区域淋巴结间有转移结节N2a区域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N2b原发肿瘤与区域淋巴结间有转移结节N2c上两者都有•注:原发肿瘤与淋巴结间有转移是指在原发肿瘤周围2cm以外,但未超越区域淋巴结的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转移。M远处转移Mx不确定M0无M1有M1a有皮肤或皮下组织转移,或区域淋巴结以外的其他淋巴结转移M1b有内脏转移(二)临床病理分期Ⅰ期pT1N0M0;pT2N0M0Ⅱ期pT3N0M0Ⅲ期pT4N0M0;任何TN1,2M0Ⅳ期任何pT任何NM1•(1994)报道日本资料按分期的5年生存率,•I期为99%,Ⅱ期93%,Ⅲ期无淋巴结转移(N。)约80%,有淋巴结转移约35%,M1b约15%:。四、治疗•[治疗原则]•①原位癌: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1cm,不作淋巴结清扫,不作化疗。•②I期:T1切除距肿瘤边缘1cm,T2距肿瘤1.5-2cm,不作淋巴结清扫,化疗和生物治疗。③Ⅱ期:T3距肿瘤3cm,不作或预防性淋巴结清扫,作化疗和生物治•疗。④Ⅲ期:距肿瘤3~5cm以上,作根治性淋巴结清扫和化疗,N1N2切除距肿瘤5cm以上,作根治性淋巴结清扫,作化疗和生物治疗。•⑤Ⅳ期:以生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单发转移灶可作姑息性切除,或作减症手术。•1.局限性原发病变•应作肿瘤广泛切除手术,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3—5cm,包括肿瘤周围的卫星结节,深度至皮下脂肪组织达肌膜。•临床摸到局部淋巴结肿大时,应作淋巴结清扫,临床摸不到,在显微镜下20%左右已有肿瘤转移,•术后辅助治疗,目前对术后辅助化疗和生物治疗的作用尚无肯定的结论。•位于肢端的黑色素瘤常需作指(趾)截除术。•2.播散性病变•化疗和生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病人可取得缓解。•对局限病变、骨转移疼痛和脑转移可以作放射治疗,有效率30%•可与热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放疗的疗效。•孤立的转移病灶,如脑、皮下或淋巴结可作姑息性手术。•肿瘤溃疡、出血不止,经治疗无效时也可作减症手术。四、治疗(一)手术为恶黑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5cm的正常皮肤已不用原发灶厚度《1mm,切除距病灶边缘1-3cm正常组织;〉1mm,切除距病灶边缘3-5cm正常组织;位于肢端的恶黑,常需作截指(趾)术。淋巴结厚度《1mm,一般不做淋巴结清扫;厚度〉1.5mm临床分期Ⅲ期,主张做淋巴结清扫。范围头颈部作颈淋巴结清扫;上肢作腋窝;下肢作腹股沟和髂腹股沟清扫。晚期作减症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对恶黑原发灶疗效不佳。可治疗转移灶,如骨、脑转移,分次4-8Gy,2-3次每周,总量20-40Gy。化疗Ⅱ期以上常作化疗结合生物治疗•一、单药化疗•单药多不超过20%。CTX有效率为15%。亚硝脲类药物中BCNU为18%,Me-CCNU为17%,CCNU为13%,新药福莫司汀(Fotemustine)20%~25%,CR率为5%~8%。抗代谢药基本无效。抗生素中DACT为17%。植物药中长春碱类药物VLB和VDS有效率约15%。其他类药物中DTIC疗效较好,20%左右,缓解期3~6个月,是首选药物;CDDP单药剂量≤100mg/m2时,有效率≤20%,但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可以增加疗效;CBP400mg/m2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有效率19%,中位缓解期5个月。•(一)DTIC单药方案•1、适应证: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2、剂量与用法:(1)850~10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28天重复。(2)250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重复。•3、注意事项:•(1)胃肠道反应较常见,多为I、Ⅱ度;•骨髓抑制作用中等,一般在用药后2~3周血象下降,第4~5周可恢复正常;•注射部位血管有刺激性反应,滴注速度不宜太快;•可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周身不适、高热、肌肉疼痛;•偶见肝肾功能损害。•(2)该药物对光和热极不稳定,需在使用前临时配制,药物溶液保存及静脉滴注时应注意避光。•二、联合化疗方案•(一)DVP方案(又称CVD方案)•1、适应证: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2、剂量与用法:•(1)DTIC250mg/(m2·d)静滴,第l~5天;VDS3mg/m2静滴,第1天;DDPl00mg/m2静滴,第1天,21天重复。•(2)DTIC800mg/m2静滴,第1天;VIB1.5mg/(m2·d)静滴,第1至4天DDP50mg/(m2·d)静滴,第l至3天,2l天重复。•3、注意事项:•因DDP的用量较大,需水化利尿。VLB静脉用药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漏于血管外必须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局部组织坏死。•(二)BOLD方案•剂量与用法:•BLM25mg/d静滴,第1、4天;VCRlmg/(m2·d)静滴,第1、4天;CCNU80mg/m2口服,第l天;DTIC200mg/(m2·d)静滴,第l~5天;28天重复。•3、注意事项:•BLM可引起肺纤维化,对肺功能差或肺部放疗病人应慎用或不用。•洛莫司汀有延迟性骨髓抑制作用,每周期化疗前必须查血常规。•(三)FDV方案•1、剂量与用法:•FTM100mg/(m2·d)静滴,第l、8天;DTIC450mg/(m2·d)静滴,第14、15天;VDS3mg/(m2·d)静滴,第14、15天;28天重复。•2、注意事项:•福莫司汀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血液学毒性。•(四)CBDT(Dartmouth)方案•1、剂量与用法:DDP25mg/(m2·d)静滴,第l~3天;BCNU1.50mg/m2静滴,第l天(隔一周期用一次);DTIC220mg/(m2·d)静滴,第1~3天;TAM10mg每天两次口服,第l~21天,21天重复。•2、注意事项:•有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可能与BCNU日l起的肺毒性有关。•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报道,与他奠昔芬有关。•(五)PⅡ生物化疗方案•1、适应证:Ⅱ~Ⅳ期恶性黑色索瘤。•2、剂量与用法:•DDP100mg/m2静滴第1天;rIL-218MU/(m2·d)持续静滴24小时第3至6天、17至2l天;rILFN-α9MU/(m2·d)皮下注射每周l、3、5。28天重复。•3、注意事项:•主要不良反应为应用大剂量顺铂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和大剂量白介素-2、干扰素的副作用•(六)CVDⅡ生物化疗方案•1、剂量与用法:•DTIC800mg/m2静滴,第1天;VLB1.6mg/(m2·d)静滴,第l至4天;DDP20mg/m2静滴,第l至4天;rlL-29MU/(m2·d)持续静滴24小时,第l至4天;rIFN-α5MU/(m2·d)皮下注射,第1至5天;21天重复。•3、注意事项:•该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与CVD方案相似•白介素-2、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与前述相似,但因用药剂量中等,反应可较轻。•(二)白介素-2(IL-2)仍是Ⅳ期黑色素患者的较佳选择•白介素-2(IL-2)是仅有的一类具有抗黑色素瘤活性的重组细胞因子。•高剂量IL-2临床试验(600,000-720,000IU/kg静脉每8小时,共14次,休息9天后重复)的研究有效率可以达到20%,同时约半数的有效患者能够持久完全缓解最长达5年。•不推荐低剂量IL-2方案治疗。五、预后预后与临床病理分期、原发灶特点、病人年龄、部位及治疗方法有关。但原发瘤的厚度与预后最为密切。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