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智慧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儿童哲学课课程教材校本课程哲思拓展学会思考热爱智慧爱智旅程第八站:我要到哪里去?——关于生命的思考思考一人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的自然规律思考二大树也有生命吗?——敬畏生命的存在思考三仅仅是生存吗?——人生的价值思考四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吗?——如何面对生命的苦难思考五我的生命归宿在哪里?——生命的终点思考六我的人生该如何度过?——人生的构想思考一人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的自然规律•自然课上的争论今天最后一节是自然课,同学们针对人的生命问题,讨论的非常激烈,思思说:“人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生命,人类是可以延续生命的高级动物,人类自己发展了系统的医学科学,包含了现代养生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逐渐能够实现基因修复,到那时候所有的病症都将得到治疗和预防,慢慢地,总有一天,我们就算赶不上,我们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也将是有可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思思的发言引来了一片唏嘘声。慧慧说:“思思,你未免也太乐观了,人的生命和其他自然物一样,甚至更加脆弱,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违背自然的规律呢,我觉得延长人类的寿命还是有可能的,但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人类之所以在神话故事里面让神仙都长生不老,正是因为自己无法实现呢!”聪聪最近读了不少哲学书,他想了想说:“人的生命永远延续从生理上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的精神可以延续下去,人的生命如果从物质存在的角度,不能说是永远消失了,而是实现了周而复始、回归自然的转化,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永存的。”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同学用自然现象来举例子说明人的生命规律不可抗拒,“地震可以预防,但地震不可以避免,事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争论一直继续到放学铃声响起,思思还在思考着这这些问题。•启智思考:•你觉得人的生命规律和其他自然存在物有什么区别呢?•人类可以长生不老吗?•如果人类长生不老,请你设想一下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思考二大树也有生命吗?——敬畏生命的存在•故乡的大树•周末,思思和爸爸妈妈来到了农村的爷爷奶奶家,奶奶家旁有一个小池塘,池塘边的一棵大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风风雨雨,它的树干有三分之二已经死去,死去的部分被风雨日久天长的抚摸已经形成了个可以容纳一个孩子隐藏在里面的洞。人们都喜欢在它的树荫下乘凉,小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捉迷藏。有时候调皮小朋友被家长训斥之后还会爬到上面隐藏起来,惹得大人们着急找很长时间。思思也很喜欢到这里来玩。每次回来都会找几个小伙伴在树下玩嬉戏。这次回家也不例外,思思下了车和爷爷奶奶打声招呼后就跑出家门直奔大树去了。思思还没到树下,就看见一个平时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正拿着一把小刀在大树身上刻字,思思跑过去质问那个小朋友:“我们一直把大树当成庇荫遮阳的工具,树荫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你还在它身上乱刻乱画,这样做对吗?”那个小朋友不以为然的说:“一棵马上死掉的树,有什么可以爱惜的,它根本就没有生存的价值了。”•这时,在树上栖息的一群小鸟听见了思思和小朋友的争吵声,也纷纷飞走了。思思反问说:“怎么会没有生存的价值呢?你看一到春天,这棵古老的大树,也和其他小树苗一样,用三分之一的身体极力的汲取大地的养分,我们要学它顽强的生存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它枝繁叶茂,我们才会到树荫下嬉戏,飞累的小鸟才能够在树枝上歇歇脚。如果你在树皮上乱刻乱画,大树很快就会死掉的,那我们可能再也不能在这个地方玩了。”小朋友听后,惭愧的低下了头。•启智思考:•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生命吗?•生命的存在形式有什么样的不同?思考三仅仅是生存吗?——人生的价值•聪聪和小猫•,聪聪家有一只乖巧的小猫,每天喵喵地叫着,除了吃,就是睡,要不就玩玩线球,无所事事地溜溜达达。聪聪从学校回来,写完作业,读书,弹琴,出去玩的时间只有一会儿,看到小猫快乐的样子,聪聪对妈妈说:“把我变成一只小猫吧”妈妈笑了,“为什么呢?”聪聪嘟着嘴说:“你看,小猫多开心,天天玩儿,哪像我一肚子的心事,又要学习这个,又要复习那个,还要练习这么多东西。就算是闲下来,也是要琢磨好些事情,脑子里面塞得慢慢的,你们也是天天忙的团团转,干脆,你当猫妈妈,我当小猫,等爸爸回来,商量一下,让它当猫爸爸好吗?”聪聪的话让妈妈笑弯了腰,她说:“谁说小猫没事干,你知道吗,要是真的没事可干,小猫也会觉得无聊呢。•小猫现在还小,但天天都在练习生存的本领,你看它在玩,其实它在磨爪子,练习扑和抓的本领,为生存做最充分的准备。”聪聪仔细看看小猫,发现确实像妈妈说的那样,“可是,妈妈,小猫的活动还是简单的多呢,我们人类要麻烦的多呢。”聪聪说。妈妈笑了,“每一种存在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人类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人类不仅仅要生存,还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能够创造出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人类的生存活动比起其他生物要复杂的多,但这也是人类生命的可贵之处。”•启智思考:•思思为什么想变成一只小猫呢?思考四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吗?——如何面对生命的苦难•高考后的悲剧•又到一年高考时,周六吃完晚饭,思思和爸爸妈妈坐在一看新闻,新闻播放了河南省高三一考生,仅因估分成绩不理想,就在家中自杀,而高考成绩揭榜后,他的真实成绩竟高出了本一录取线33分。爸爸妈妈针对这个问题和思思展开讨论。思思认为这是自尊心强的表现,但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一个人在他的一生里,难免会遇到挫折,失败和打击,但遇到这些并不能就此放弃自己的目标。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战胜它们!思思的想法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许。记得小学二年级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思思的礼物就是一本《世界名人录》,其中两位特别的名人让思思永远不能忘记,其一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霍金,他21岁时便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性疾病!•医生预言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瘫痪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选择了坚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进行了气管穿刺手术,使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这对全身瘫痪的他来说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他又一次坚持了下来,霍金不仅坚持活了下来,还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论轰动了全世界!其二便是海伦·凯勒。出生仅十九个月时,突如其来的猩红热引发的高烧夺走了海伦的一切,使她成了集聋盲哑为一身的残疾人,这其中的任一个降临到普通人的身上都是毁灭性的,许多人认为这又聋又哑又盲的人是生不如死的,活在世上已没有了意义。但是海伦没有放弃,她用自己的勤奋证明了自己仍有存在的价值,她整日不知疲倦地从书中吸取“养分”来丰富自己,利用自己仅有的勤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一生出版的十四部著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读者!•启智思考:•你读过哪些名人故事,受到怎样的启发•你怎样看待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行为•类生命的可贵之处是什么?思考五我的生命归宿在哪里?——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真正归宿•姥姥去世三年了,每到姥姥祭日的那天妈妈总会流泪仰望天空说:“妈妈,您在天堂还好吗?”思思知道姥姥的骨灰埋在了妈妈的老家了,妈妈又是无神论者,可妈妈为什么总说姥姥在天堂呢?过了几天,思思忍不住问妈妈。妈妈告诉思思,人的生命是神秘的,任何人都不能摆脱生、老、病、死,但通常意义上说的死亡指的是物质本体上的结束,但人类除了物质本体外还有精神,物质本体结束后,精神能量是不会随之消失的。原来妈妈说的姥姥在天堂看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是说姥姥的精神能量在天上的。思思问妈妈:“那您说的这些精神能量是以什么形式什么形态继续维持下去呢?”妈妈反问思思:“雷锋不是早就去世了吗?是什么让人们现在还怀念着他呢?”•思思回答说:“雷锋生前做了很多好事,他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是啊,妈妈说:“一个人之所以在死后被人记起,是认为他的精神所在。相同,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是爱的代名词,有爱才会有生活的动力。爱是一种精神。”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生命是一场聚散,所谓“天下没有无不散的筵席”,•生命的最终归宿永远是死亡。合眼长眠,是生命最终的结局。有的人有一天也许只剩下一个名字,被人刻在石碑上。有的人再也不被记起。而有的人会永远被人敬仰,那才是生命不朽的灵魂。因为那是他生命真正的归宿。•启智思考:•什么是雷锋精神?•生命的归宿分为什么?•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得人?思考六我的人生该如何度过?——人生的构想人生设计在童年最近学校的同学都在看《人生设计在童年》这本书,思思也要求妈妈给他买了一本。思思用一下午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女主人公5岁时随父母去美国定居;10岁开始立志上哈佛并定下选择律师职业;10年后愿望达成。思思被主人公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思思看到这个女孩的成功和其家庭成员作为第一代留学生所营造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教育方法上的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是分不开的。但思思通过书中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案例,知道了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马上开始。思思忽然想起了赵一博老师演讲时说的成功的五个环节:一、有明确的目标二、有详细计划三、马上去做四、不断的检讨五、坚持到底。思思打开自己的日记记下了这一决定。决定从今天开始就按照这五个方面去做。明确的目标已经有了;计划也在实施中;马上去做就从今天开始;不断检讨吗,以后要多听爸爸、妈妈的建议,多进行自我批评;至于坚持到底可能有难度,但我会时时提醒自己的。写完日记,思思感觉身上有了很大的动力,晚上,思思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思思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微笑。•启智思考:什么是人生设计?•如何进行人生设计?•如何才能获得成功?•你的人生设计怎样?哲思阅读:孔子的一生•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二》•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总结,意思是说“我十五岁时,始有志于学。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六十,凡我一切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不再感到于心有违逆。到七十我只放任我心所欲,也不会有逾越规矩法度之处了。”可见,孔子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修养自己,不断领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