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后反思第一单元《除法》1.1分苹果本节课是上期除法知识学习的延续,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把表内乘法或表内除法让学生适当复习,作为新旧知识的迁移是必要的。在除法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应当及时鼓励,并列举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做到算法优化。本节课对除法竖式意义的理解是难点,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借助分物活动来帮助理解,注意让学生说清每,步的过程,并结合竖式进行理解。本节课可以为有余数除法教学做铺垫,在教学中可以设伏笔“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分的结果不是正好可以分完的、数学中又是如何表示呢?”,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一步的思考。1.2搭一搭(一)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重点围绕“为什么会产生余数”,“余数和商有怎样的区别”,“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等等这些核心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结合错因,或者一些反例来进行针对性辨析,如“如果余数大于除数,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矛盾中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1.3搭一搭(二)本节课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认识余数,教学仍然要注意把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2余数,认识余数。同时,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对学生是一个难点,如何正确结合情境说清有余数除法算式的意思,很多学生开始会有一定困难,教师应该大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沟通、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1.4分草莓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试商,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注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试后讲。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试商困难,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味讲解,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仔细体会,明白算理。要防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类知识的学习表面化。同时,教学中还要善于抓住学生产生的错误进行辨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5租船本节课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时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不同的想法,不急于统一认识,定要让学生结合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帮助理解问题。同时,余数的取舍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于“至少”,“最多”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可以开展讨论,并注意结合画图,摆学具,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做到结果的合理性。3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2.1东南西北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才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通过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感受方向这个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学习在地图上辨认方向,从中体会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必要性。2.2辨认方向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在实际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的活动和到“操场上”记录这两个活动,既能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沟通“现实中”和“地图上”的方向与位置,也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同时,还要在合作交流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自信心。4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3.1数一数(一)本节课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是注意操作的实效性。学生动手拨计数器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拨几个数,而是要帮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来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感受位值概念,理解算理。通过学生在拨计数器和摆方块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个别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大数。二是注意小组合作时的探究与交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学生彼此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在探究怎么数才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的活动时,也需要学生有交流不同数数的方法以达到分享成果的目的。只有给了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3.2数一数(二)本节课在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是注意操作的实效性。学生动手拨计数器目的并不是为了简单地拨几个数,而是要帮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来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感受位值概念,理解算理。通过学生在拨计数器和摆方块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手操作,对于个别困难的学生要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感受大数。5二是注意小组合作时的探究与交流,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学生彼此相互的交流与合作,在探究怎么数才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的活动时,也需要学生有交流不同数数的方法以达到分享成果的目的。只有给了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3.3拨一拨本节课主要是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位顺序表,感受数的组成及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先思考后动手,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在汇报时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质疑,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人云亦云。本课可结合实际情况安排,课时可适当调整为2课时。3.4比一比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与思维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旅游”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把数学学习的快乐融入课堂,结尾又以“猜数游戏”来结束新课,让孩子们充分参与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到这节课中。遵循教材编排知识的结构,层层递进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先探究“位数不同”的数怎么比较大小后,再探究“位数相同”的数该怎么比较,最后抛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有6个数,该如何排列大小呢?”有了前面的知识经验做铺垫,这样的迁移在教学时才会有6效果。在探索比较方法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探索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如:估计。同时,借助在数线图上标注数字,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3.5有多少个字本课重在培养孩子的估计意识和合理的估计策略。但教学中,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去数多少个字,以尽量得到一个精确的结果,不能正确理解“估计”的含义,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区别估计与精算的不同作用。同时,学生在估计时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最优的估计方法,比如先估计局部再推测整体的方法。让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能结合实际选择最优的方法发展数感。7第四单元《测量》4.1铅笔有多长(1)1.明确问题。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看图片上的铅笔自己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即将要解决的问题“铅笔有多长”,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2.重视动手操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铅笔有多长》情境图进行“量一量”、“认认”、“找一找”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本设计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比划1分米(毫米)的长度,在自己身上,在生活中找长大约1分米(毫米)的物品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经历和体验1分米(毫米)的实际长度,帮助学生形成长度概念,培养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4.1铅笔有多长(2)《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时,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开课,并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等环节,使整堂课环环相扣,知识点层层深入,难点各个击破。本课通过几个突出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增加这节课的亮点。如,通过“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估测,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初步尝试“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应用。又如,认识“毫米”时,在“量一量”的环节中引导学生8提出质疑,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和养成细心观察的数学习惯,并帮助学生初步尝试用数学的思维和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还通过设计“找一找”的环节,让学生感受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能回到生活中去,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不再陌生,反而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最后,让学生通过谈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回顾、交流与反思,以“回忆式”进行对新知识的总结,加深学生对新知的记忆、理解与掌握。4.21千米有多长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室外的亲身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体验1千米有多长的实际意义。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又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可能会有部分的学生学完后,对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会有困难,从而导致在生活中的运用错误、单位换算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具体体验和感知,帮助学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因此,在一开课,让学生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体验的现象入手,再到教室外进行“1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的实际体验,引导学生在对100米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跑道等多种熟悉的场景推想1千米有多长,一步步延伸到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与体验。9整理与复习本节课安排在学习了前4个单元之后,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整理、总结,纳入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中去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经历回忆、整理前4个单元的知识的过程,继续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并能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由于具体学情不同,要注意每一个学生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尤其关注学生解决同题的能力。结合“巩固应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解决,这样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第五单元加与减5.1买电器1.创设了“买电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下进行学习。学时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获得数学体验。2.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3.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体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来解决的思想,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5.2回收废电池1.计算课中的估算环节容易被忽视,一节课结束后学生根本没有掌握估算的方法,也不知道估算的意义何在。这节课的设计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让估算的价值得以体现,学生也就不会为了估算而估算。2.这节课虽说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其他方法的呈现,所以课堂上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3.竖式计算的方法容易掌握,但是其中的算理却不容易理解,学生在探究不同算法时其实就帮助了其对算理的理解。比如:100+100=200,20+40=60,2+9=11,200+60+11=271,这其实就是秉承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与竖式的“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原因不谋而合。包括画数线、拨计数器的方法都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11算理的。5.3十年的变化这节课是在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学生有了竖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很容易举一反三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从而归纳为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计算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要么会忘记写进位的“1”,要么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中这样错误的典型,及时纠错。5.4小小图书馆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和三位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在前面几课自主探究的铺垫下,学生很容易理解“借一当十”的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2.计算好习惯的养成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安排了估算,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以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