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用人怪象之劣币驱逐良币在经济环境下行的压力下,企业用人更加倾向于少而精。人少好办,人精就难了。一般情况下,企业留下的这些所谓的“精英”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具有真才实学和过人交际能力的“圣贤”,这种人懂得如何表现和自保。另外有少部分人是与世无争的“和事佬”,这部分人仅维持基本工作,不发表任何意见或者建议。而剩下的大部分是像南郭先生这样滥竽充数的,样子上做做,嘴巴上说说,会拉关系,看得懂领导心思的人。而那些具有真才实学,但是交际能力偏弱的人由于其个性等方面原因限制,往往成为了失业者。从整体来看,“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似乎又有着合理的解释。这样的企业留下的“精英”队伍里面缺少了中流砥柱。正如一间房子只规划有地基、墙面、房顶等,甚至考虑了装修,唯独没有考虑到顶梁柱,这种房子怎么盖得起来?而离开了这些“顶梁柱”,“圣贤”也做不了什么大事,仅能和稀泥自保而已。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企业破产,但是,只要破产那一刻还没有发生,被各种表面现象蒙蔽的企业老板是不会最终醒悟的。虽然,企业用人“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但实质是企业管理出现了严重问题。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一个良性的用人评价机制,仅靠领导喜好、个人感觉、私人交往等主观、片面的方法对下属工作情况进行判断,难以准确、全面地开展评价。企业老板对管理高层的工作情况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是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重要原因之一。显而易见,整个企业上行下效,能做事,敢说真话,有正义感的人都走了,最后也只能用这些人来填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