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信息技术课题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彭红二0一五年一月二十九日“高中学生城乡结构下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研究”开题报告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高中学生城乡结构下信息技术校本教材研究研究现状与意义1理论依据2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3创新与特色4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5预期研究成果6新课程改革、学生情况及教材情况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让有一定基础的城市学生有发展和拓展的空间。让零起点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迅速掌握信息时代必备知识。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城乡结构的混编班级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现有教材设置已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一、研究现状与意义二、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同时具有发展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个体内部知识结构的调整。校本课程理论: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基贝克曾提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学生和教师相处的地方是学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是高度个别化的工作,不应以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有效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校本课程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设计开发适合学校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其个性发展。三是通过课程开发,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开发、创新品质和研究能力的教师。研究目标(1)对城乡学生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调研统计并写出调研报告。(2)根据贵州省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围绕课程标准,兼顾分化严重的两极学生情况,编写和调整适合城乡结构学生学习的教材。研究内容四、创新与特色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强调学科整合注重探索研究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课程的着重点并不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提高学生的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不断探索的乐趣。发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强大作用,融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实际问题。课程通过多方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的情景,务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力鼓励学生的动手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的信息社会,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五、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本课题以学校高级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及教科处作为研究平台,以汇川区教育局远教办、汇川区教育学会为指导与支撑,调动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活动。(1)组织研究人员分县对本地区城乡结构学生技术情况进行调研。(2)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有关理论,充分认识本课题研究在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及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提高研究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与研讨等方式作为基础资料。(3)在全校开展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4)组织市、区级教师进行城乡交流的学术讲座和示范课。(5)每学期召开一次本课题教学模式研讨交流会。(6)负责人全面指导,协调处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中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形成阶段性成果,力争研究人员的成果省级以上杂志上公开发表。五、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组织与分工(1)彭红老师,本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2)周湘琴老师,本课题组副组长,本课题组核心成员,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3)黄丽贤、建颖、杨建等老师为本课题组核心成员,负责课题研究实施。五、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六、预期研究成果本课题的研究预期成果是一本实用的校本多媒体教材,针对贵州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让有基础学生有发展和拓展的空间,同时也让基础弱的学生能在高中两年的学习中有收获有提高并能顺利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在教材的编写中,提供大量实例,并且提供各考点和知识点微课,把理论和实践做成一套多媒体教材。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