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培训教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防治2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次高,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历来对防灾减灾活动非常重视。为了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整治,设立了专门的资金渠道开展灾害勘查与防治。自1991年开始,我国已对100多处重要灾害点进行了勘查;其中包括长江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的治理工作。但是,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财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治理,为此,需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灾害多发区、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开展此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查明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县(市)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出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天然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地质灾害的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相遭遇的结果。没有致灾作用,灾害无法发生;而若作用遇不到有价值的受灾对象,造不成损失,也不能称为灾害。致灾作用是主导因素,受灾对象是被动客体。二、地质灾害的类型1、按致灾地质作用于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可分为:①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等。②斜地岩土体活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③地面变形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地裂缝)、地面沉降等。④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洞井塌方、冒顶、突水、瓦斯爆炸等。2、按动力成因分类:①自然地质灾害: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率,受3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②人为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工程开发活动制约,常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所以,防止为人地质灾害发生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个侧重方面。三、地质灾害的特点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进程,有的是逐渐完成的,有的则是有很强的突然性。据此,可将地质灾害概分为渐变性地质灾害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水土污染等。后者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开裂等。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较从容的时间,可有预见性地进行,其成灾后果一般只造成经济损失,不会出现人员伤亡。突发性地质灾害突然,可预见性差,其防治工作常常是被动式的应急进行,其成灾后果,不光是经济损失,还常造成人员伤亡。故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对象。四、地质灾害的危害随着山区工程开发活动的增强有愈演烈之势,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据粗略统计,全国共有较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7000余处,近十年来,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近千人,经济损失上百万亿元。4崩塌、滑坡灾害识别及防治一、崩塌的定义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二、滑坡的定义斜坡上的(具临空面)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三、崩塌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动力破坏因素1、崩塌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崩塌滑坡是长期地壳动力和地质作用的结果,崩塌滑坡的形成,受各种条件的控制。(1)地形地貌:地形条件的复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崩塌、滑坡产生的临空条件。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2)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有的斜坡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有的斜坡由软弱岩组成,有的斜坡则由土体组成。由于地层的岩性不同,它们抗风化能力及抗剪强度各不相同,发生灾害的难易程度也不同。(3)地质构造: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对崩塌、滑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构造应力作用破坏了岩土体的完整性,为风化破碎、地下水运移创造了条件;二是各种地质构造结构面(包括层面、节理面、断层面),控制了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的周界;三是控制了山体斜坡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五、崩塌滑坡动力破坏因素(一)自然因素1、昼夜的温差,季节的温度变化,促使岩石风化,降低其抗剪强度。夏季炎热干燥,使粘土层龟裂,遇暴雨水沿裂缝渗入,斜坡5土体湿化,重量增大,粘聚力降低,均能导致崩塌滑坡的产生。2、降雨、融雪和地下水:降雨和融雪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外因,其作用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岩石裂缝,使土石土体软化、饮和的抗剪强度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值或地下水压增加,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所以,降雨和融雪一般对滑坡可起到诱发或促进作用。3、地表水以冲刷、淘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地表水下渗,改变土体塑性状态;当地表水渗入到不透水层面时,在接触带形成饱水,减少层间接触带摩擦力和粘聚力,促使崩塌滑坡产生。4、地下水量的增加,使岩土体含水量增大,地下水值的增高,浸润范围增大,地下水压力增大,浮托力增大,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静水压力是崩塌滑坡的动力破坏因素。地下水流速的加大,加剧了潜蚀作用,均促使崩塌滑坡产生。5、水库、河道地表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分,河水涨落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均能引起崩塌滑坡的失稳破坏。(二)人为因素1、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2、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分失去支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3、水库蓄水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岩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力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改变了斜坡岩土力学平衡状态:渠道渗漏,增加了浸润和软化作用,均能导致崩塌滑坡的发生。4、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如果堆放于易于产生崩塌滑坡地段,增加了斜坡荷载,斜坡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滑坡的发生。5、采石、劈山放炮: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岩土体受振而松动,诱发崩塌滑坡的产生。6、乱砍乱伐:不适当的开垦农田,乱砍滥伐,破坏植被,加剧6了地表土冲刷作用,也能诱发崩塌滑坡的产生。六、崩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凡较大型崩塌、滑坡,要完成自身的变形破坏,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必须过程,在灾害发生之前,都会显示出一定的前兆特征。(一)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4、出现热、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物表现极度异常现象。(二)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2、滑体后缘弧形、直线性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错,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七、崩塌、滑坡的识别要领(一)地形地貌特征:崩塌山体坡度为50°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m),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形陡坡。滑坡在斜坡上常成环谷(如圈椅、马蹄状地形)地貌,或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如河床凹岸反而稍微突出)。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有差异。在边坡高处的陡坡下部出现洼地,沼泽及其它负地形。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现象。崩塌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二)地层岩性特征:崩塌体坡脚有块石大小相差悬殊结构零7乱的崩塌堆积物,又叫倒石堆,崩塌体前缘小型崩塌、坠落不断发生。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是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面的陡倾裂缝发育,或顺裂隙、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拉张裂缝发育,裂缝不断加长加宽,速度突增,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分离之势,滑坡体内的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滑坡体外产状不连续,有时局部地段新老地层呈倒置现象。常见有泥土、碎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滑坡体上普遍存在小型坍塌,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当坡度角大于岩层倾角,而岩层倾角又大于10°时,常常容易产生滑坡,岩层倾角20°~30°时,滑动者较多,大于30°的一般都会产生滑坡。(三)水文地质特征: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四)滑坡边界及滑床: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挤出或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常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粘性物质组成,滑动面很光滑,有擦痕,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八、崩塌、滑坡活动的简易监测崩塌、滑坡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和掌握崩塌、滑坡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监测方法已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监测内容丰富,监测方法较多,监测仪器各种各样,这里不作论述,现就裂缝位移测量方法叙如下:(一)监测点的选定裂缝相对位移监测: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是监测崩滑体中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监测点选择在裂缝两测,特别是主裂缝两侧,监测点一般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和垂直变化,此外,还可在建筑物(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等)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等观测该裂缝的变化情况。(二)确定测量工具和测期监测点选定之后,需确定测量工具和观测次数和时间间隔。测8量工具原则上精度越高越好,但考虑到经济、实用和便于操作,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用钢卷尺。测量次数和时间间隔,应随崩塌滑坡所处阶段以及崩塌滑坡主要动力破坏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崩塌滑坡变形缓慢阶段,简易监测宜每月一次,崩塌滑坡变形加快,监测次数相应加密,在雨季时,应加密观测次数。(三)记录、分析监测成果(四)建立简单易行的险情警报系统,发现险情及时上报(通信系统的保障)。九、日常工程活动中如何避免崩塌滑坡灾害(一)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工程选址的目的,在于寻求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最有利结合,使工程建设充分利用有利的地质环境条件,尽可能避免、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在工程选址中,首先要看工程地基的好坏,同时也要看外围有无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还要看工程建设本身是否会给当地或外围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工程选址阶段首先要做好工程地质工作,工程选址(选线)的地质工作范围应尽可能广些,广泛考虑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可供比选的地域。其次,工程选址阶段的工程地质必须达到足够的深度。地质情况,很多隐蔽于地下,不投入应有的工作量和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难以查清,对重要问题,一旦有所疏漏,常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三峡水库移民湖北省巴东县新城选址,看中附近在水库迴水高程以上一片较缓山坡(黄土坡),孰料该处为一较大古滑坡。由于表部形迹已不太明显,在选址勘查中投入的工作量有限,只按一般工民建地基勘查,未能揭露滑坡,只作了正常情况下的评价。待县政府大楼等很多高楼兴建后,才发现滑坡问题。虽经后来的勘查评价,在一般情况下滑坡尚较稳定,但毕竟受过滑动破坏,不能再作正常的稳定坡体对待,即使仍勉强加以利用,也要针对滑坡不同块段的稳定条件重新调整城建工程布局和基础施工方法,并需采取先烈严格的排水措施。对某些安全程度较低的块段,还需采取必要的防治工程措施。这就使城市建设陷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二)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9崩塌滑坡在预防因人类工程活动中而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发生方面只要在各项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中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就可以防止一些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减少因人为因素(如开挖、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