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专题复习讲座--主讲:老孙【专题提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中,它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思想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等。近现代中国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渡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知识拓展】一、旧中国的现代化历程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现代化有了发展,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呈现波浪型推进的特点,思想文化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突出特点: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2)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3)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沿江地区。■中国近代工业的分布格局及原因:格局:中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2)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3)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这一地区,客观上瓦解了当地的自然经济,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不利因素: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缺乏资金储备;(2)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3)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4)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安定的环境:(1)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2)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现代化一直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由于历届政府都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现代化的正常进行。(3)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1.19世纪60年代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新中国成立官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性质和地位(一)封建自然经济:(1)性质与地位: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已产生,仍在缓慢发展。在近代,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也是近代封建势力——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和统治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2)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2、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其过程漫长。3、归宿: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被消灭了,社会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性质及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它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和近代落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和重工业发展、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化特征,是外国侵华的重要手段,但在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近代化进程。(2)兴衰过程:1、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外商企业在华兴起。2、19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从而使外国在华投资投厂取得合法地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大规模在华进行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办工厂,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加。3、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4、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势。5、国民政府前期,列强继续扩大经济侵略,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6、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7、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8、归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三)洋务经济:(1)性质与地位: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运动兴起,洋务经济产生,它仍属于封建性质的经济形式。洋务经济的产生对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促进民族资本产生、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兴衰过程: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近代民族机器工业出现。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固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90年代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逐渐消亡(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的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2)曲折发展进程及归宿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后,资本主义又得到了发展。3、短暂的发展春天(1912——1919):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由于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压迫,民族经济日益萎缩。5、陷入困境: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民族工业遭到破产。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受到摧毁性打击。6、恢复和发展:建国后,中共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7、归宿:1953-1956年,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的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先天不足”和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其发展的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独立。在原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加上外商的刺激与洋务的诱导而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9世纪末得以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党南京建立官僚资本后,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期间,进一步被削弱;内战期间,遭到毁灭性打击;新中国建立后,得以恢复与发展;1956年,接受中共改造。(五)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性质与地位:官僚资本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内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外依附于帝国主义。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反动的封建经济形式,其一方面阻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外国经济侵华的代理工具。(2)兴衰过程:1、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2、膨胀: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3、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加强对人民的盘剥,造成工商业倒闭,农业产量急剧下降,国统区经济危机。4、归宿: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