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大题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总论1、X线的特性①穿透作用②荧光作用③感光作用④电离作用⑤生物效应2、X线成像原理X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对X线线吸收量亦不同,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亦出现差异,从而形成黑白对比度不同的影像。3、CT成像原理CT成像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步骤:①数据采集:X线射入人体,被人体吸收而衰减。探测器采集衰减后的X线信号,经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②重建图像:计算机将数据校正处理,构成数字矩阵,最通过数-模转换,用不同等级灰度的像素构建CT图像。③图像储存及显示:由于是数字图像,可以磁带、光盘、软软件形式储存,也可以荧光屏、胶片显示。4、DSA成像原理DSA是将X线电视图像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数字减影主要用时间减影法,其方法是取不含对比剂的影像作蒙片,与一帧充盈对比剂峰值水平的影像构成“减影对”,经计算机处理,清除蒙片信息,只剩有对比剂信息的结构,这样就能清楚的显示所需要观察的结构。5、CT基本概念体素:为三维概念,CT图像为人体某一部位一定厚度体层的图像,按矩阵分成若干个小的基本单元,而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小单元物质的密度,这些小单元即为体素。像素:为二维概念,CT图像由许多按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称为象素,实际上为体素在成像时的表现。CT值:单位体积对X线的吸收系数,将吸收系数转换为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同一单位。6、X线检查技术:常规检查(透视、摄片),特殊检查(体层摄影、高千伏摄影),造影检查(直接引入法、生理排泄法)7、CT增强扫描的意义①增加病变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对比,提高病变分辨率②了解血液循环状态,不同的病变增强特点,助于定性。二、神经系统1、脑脓肿影像学表现2CT:急性炎症期呈大片低密度灶,边缘模糊,占位明显,增强无强化;化脓坏死期低密度区出现更低密度灶轻度不均匀强化;脓肿形成期平扫见等密度环,内呈低密度或见气液平,环形强化,壁光滑或分隔。2、颅内结核影像学表现CT:鞍上池密度增高,失去正常透明度,增强扫描脑膜广泛强化;可出现脑水肿、脑梗死;结核瘤平扫呈等、低密度,有钙化,瘤周水肿,有占位,强化明显。3、脑梗死影像学表现CT:(1)缺血性:24小时后出现扇形低密度,基底贴颅骨内板,2-3周出现“模糊效应”,增强扫描呈脑回状强化;1-2月形成低密度囊腔。(2)出血性:低密度灶内出现斑点、片状高密度灶。(3)腔隙性:10-15mm低密度灶,好发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4、脑出血影像学表现CT:急性期: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影,灶周水肿,脑室受压、积血。吸收期:血肿缩小,密度减低,周围模糊,小血肿可完全吸收。囊变期:2个月以后,囊腔及脑萎缩。5、胶质瘤影像学表现①星形胶质瘤——CT:Ⅰ级肿瘤通常呈低密度灶,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瘤周水肿少且轻,无或轻度强化;Ⅱ-Ⅳ级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囊性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多呈不规则环形、不均匀性强化,有时可见强化的壁结节。肿块可沿胼胝体向对侧浸润生长。②少突胶质瘤——CT:类圆形密度不均匀性肿块,边界不清,70%可见不同形态钙化,瘤周轻度水肿,有轻度强化。6、脑膜瘤影像学表现X线:颅骨局限性增生硬化;肿瘤内钙化;血管压迹增粗;颅高压征;松果体钙斑移位。CT:平扫肿块呈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与硬脑膜相连,类圆型,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可出现中-重度水肿;骨质破坏,白质塌陷,增强扫描呈显著均匀性强化。7.垂体腺瘤X线:蝶鞍改变。3CT:大腺瘤呈陏圆或分叶状,冠状位呈哑铃;平扫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侵及海绵窦、蝶窦。垂体微腺瘤:小于10MM,冠状面显示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增强为低密度,延迟为等密度;间接征象:高度、上缘隆突、垂体柄、鞍底。8.脑转移瘤影像学表现X线:溶骨性破坏。CT:皮髓交界区多发结节或肿块,密度不均匀,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呈形态多样的不均匀性强化。9.硬膜外血肿影像学表现CT:①梭形高密度影(CT值50~70Hu)②内缘光滑锐利③急性期质地较均一④常有骨折⑤中线移位⑥较局限,不越过颅缝。10.硬膜下血肿影像学表现CT:①急性期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常合并脑挫裂伤,占位征象显著。血肿密度不均匀者与血清渗出和脑脊液相混有关。②亚急性和慢性期可表现为多种密度,亚急性期血肿常呈等密度,注射对比剂后,可清楚地勾画出硬膜下血肿的轮廓;少数慢性者期内可行成分隔,极少数形成“盔甲脑”,即大脑有广泛的钙化壳包绕。三、呼吸系统1、大叶性肺炎影像学表现X线与CT征象:①充血期—纹理增多,或稍高密度模糊影②实变期—一个或多个肺叶、肺段的均匀致密影,以叶间裂为界,可出现支气管气象③消散期—边缘开始密度减低,呈大小不等的不均匀、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密影。影像变化较临床症状晚但病灶多在2周内吸收,少数可延迟到1―2月,偶可机化。2、小叶性肺炎影像学表现X线与CT表现:两中下肺野内中带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模糊,沿纹理分布的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可融合成大片,可并发肺气肿、空洞、肺气囊3、浸润性肺结核影像学表现4X线:病变好发于单侧或双侧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一般X线表现包括片状、小结节、空洞及条索状阴影。斑片状阴影的边缘模糊,小结节阴影的直径为几毫米至1cm大小,边缘比较清楚。病灶溶解形成空洞表现为斑片状阴影中的低密度区,或为边缘清楚的薄壁或厚壁空洞,以薄壁空洞多见。空洞周围有结节及条索状的卫星灶,空洞与肺门之间常可见引流支气管,其管壁增厚、管腔增宽,表现为轨道影。病灶密度不均匀,可见密度较高的硬结及钙化灶。在多数情况下,多种病变的形态同时存在。CT:与X线类似。结核空洞一般为薄壁空洞,无液平,周围有卫星病灶。判定结核处于活动期常见征象有:斑片状或实变影,边缘模糊空洞形成并有引流支气管的“轨道征”。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影像学表现X线:病变多位于肺中、上野,形成空洞,空洞壁内缘光滑,周围有广泛的纤维条索状、结节状和斑片状实变灶,并可有钙化。广泛的纤维化可使病变肺叶萎缩,胸廓塌陷,肺门移位。后前位片显示中下肺叶的血管牵拉向上似“垂柳状”。纵膈可向患侧移位,无病变的部位常有代偿性肺气肿。可有胸膜增厚、粘连。并常见支气管播散。CT:肺叶体积缩小,密度不均匀,可清楚显示病变内的结节、空洞、条索、斑片及胸膜增厚,可有空气支气管征及支气管扩张。肺硬变的肺叶有较明显的支气管扩张。5、肺栓塞影像学表现X线:肺缺血,纹理减少;栓塞动脉近端增粗、远端变细;肺实变或不张;肺动脉高压;CT:增强扫描可显示血管内血栓;肺梗死灶呈楔形,尖端指向肺门6、中央型肺癌影像学表现X线:①直接征象——肺门附近肿块或厚壁偏心空洞,肺门角消失②间接征象——阻塞性肺过度充气—早期征象,但难于见到;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阻塞性肺不张—右上肺癌合并右上肺肺不张可出现反“S”下缘CT表现:肺门肿块;支气管狭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增强扫描肺癌的强化程度较肺实质轻,一般CT值升高15-20Hu。7.周围型肺癌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①肿瘤的密度、边缘与周围征象:密度较均匀,可有“空泡征”,空洞形成,少数有斑点状偏心钙化,轮廓呈分叶状,可有脐突,边缘毛糙,短毛刺形成,“月晕征”常见,“胸膜凹陷征”,“血管纠集征”②肿瘤空洞:厚壁偏心空洞,洞内壁不整或呈结节状。5CT表现:①增强扫描CT值平均增加15-20HU;②密度:均匀,可有空泡征、偏心厚壁空洞、钙化;③边缘:分叶、脐突、毛刺;周围征象:胸膜凹陷征、月晕征、血管纠集征;8.肺泡癌①单发结节:多难与周围型肺癌区别,体层或CT检查发现“空泡征”,有诊断价值。②多发结节:其结节多较粟粒结节为大,分布不均匀,往往早期起于肺的一部分,后逐渐蔓延至全肺,与转移瘤鉴别③渗出性病变:单一照片较难确诊,易误诊为结核或肺炎,但治疗不能控制临床症状的发展及X线病灶的进展。9.肺转移瘤的X线表现:X线与CT:①单发结节及肿块,边缘清,密度匀与原癌难鉴别;②多发结节,直径几毫米至厘米,多位于外带,边缘多光滑清楚,密度均匀;③多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较清;④多发粟米结节,其大小往往比粟粒结核之结节大,约3-5mm;⑤两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节大,肺门周围放四、消化系统1.食管癌影像学表现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只侵犯粘膜层及粘膜下层。①粘膜增粗、迂曲、紊乱、毛糙或中断②小龛影0.2cm~0.4cm③小充盈缺损,约0.5cm,2cm④小段管壁柔软度及舒张度降低。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①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②管腔狭窄,管壁僵硬;③腔内充盈缺损;④不规则的龛影。食管癌分为四型:蕈伞型:以肿瘤向腔内生长为主,不规则或菜花状充盈缺损。浸润型:以环形狭窄为主要特点,范围短,管壁僵硬,上方食管明显扩张。溃疡型:一长条扁平龛影为主,周围隆起环堤,无明显梗阻。髓质型:病变范围较大,充盈缺损,梭形软组织肿块影。2.良恶性溃疡影像学比较类别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态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龛影位置位于轮廓之外位于轮廓之内龛周和口部粘膜水肿表现,粘膜纠集直达指压征、环堤征;皱襞中断破坏6龛影口部,并由宽渐细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僵硬、峭直、蠕动消失龛影大小小于2cm大于2cm3.胃癌影像学表现X线:(1)早期胃癌:胃小区黏膜结构紊乱、中断、破坏或消失;切线位上可见刺突样小龛影;可见颗粒状、小圆形充盈缺损,表面毛糙不平(2)进展期胃癌:充盈缺损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皮革胃)③龛影:形态不规则,在胃轮廓内,半月综合征(胃轮廓之内;不规则半月形;外缘平直,龛影周围环堤征、指压迹征、尖角征)④粘膜皱襞破坏、中断,异常增大⑤瘤区蠕动消失4、肝脓肿影像学表现CT表现:平扫:脓腔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区,CT值2-29HU。部分病灶可出现气液平面。脓壁密度介于脓腔和正常肝之间。增强:脓壁环形强化,厚薄均匀。5、肝囊肿影像学表现CT表现:平扫:肝实质内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低密度影,CT值015HU。囊肿合并染或出血时,轮廓可不光整,密度可增高。增强:囊肿不强化。6、肝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X线(肝动脉造影):①多发生在动脉末梢②早期(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斑点、棉花团样显影,呈“树上挂果”征;③静脉期肿瘤显影逐渐向中央扩散,表现密度均匀、轮廓清楚的肿瘤染色;④肿瘤染色持续到肝实质后期不退,呈“早出晚归”的特点。CT表现:①大小、数目:不一。②形态、边界: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③平扫:多为低密度,可见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或纤维疤痕)④增强: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与动脉血管密度相同;向心性扩展,强化程度逐渐减弱;延迟扫描呈等密度充填。呈“快进慢出”表现特征。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分始终为低密度。7、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X线(肝动脉造影):①动脉期可见供血动脉增粗,呈推移、拉直或被肿瘤包绕。②动静脉瘘形成,动脉期静脉早期异常显影。③肿瘤内显示形态不规则的肿瘤血管。④毛细血7管期:可见肿瘤染色,能勾画出肿瘤的大小轮廓,坏死区则为充盈缺损,⑤间接门静脉造影可显示门脉癌栓所致充盈缺损或阻塞。CT表现:①大小、形态、数目:因大体病理类型不同而各异。②边缘:边界不清楚(浸润生长者),少数呈膨胀性生长者边缘有假包膜形成则边界清楚。③平扫:多呈低密度,因合并坏死、囊变、出血等而密度变得不均。可伴随肝硬化表现(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门脉高压等)。④增强: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多呈环形或全瘤性强化,可见强化动脉血管。门脉期--强化迅速减退,呈等或低密度。平衡期--呈等或低密度。⑤转移征象: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等。⑥静脉癌栓: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增粗,增强为血管内充盈缺损。8、肝硬化影像学表现CT表现:平扫:①形态改变:早期体积正常或增大,中晚期缩小;轮廓呈结节状;肝叶比例失调;肝门裂增宽。②密度改变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