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中国古代的商贸商路与价值观念考情统计主干串讲史料分析高考链接考情统计知识点考题角度商业发展及影响2017·全国Ⅰ卷,27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观念2017·海南卷,4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016·全国Ⅲ卷,27明末江南商品经济发展2014·全国Ⅱ卷,26宋朝交子出现2012·全国新课标卷,26明朝工商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主要商贸商路2016·海南卷,1唐朝对外贸易2015·全国Ⅱ卷,27明政治中心影响跨区贸易2015·全国Ⅰ卷,26宋朝沿海经济发展2014·全国Ⅰ卷,27清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2014·海南卷,6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013·全国大纲卷,17清朝海峡两岸贸易往来2013·全国Ⅱ卷,26明朝南北长途贸易商业思想及政策2017·全国Ⅱ卷,41清朝矿禁政策2012·海南卷,26明初海禁政策及调整城市的发展2017·海南卷,4宋代城市功能变化主干串讲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1.表现(1)先秦时期——兴起、发展和繁荣①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②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步履维艰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②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3)隋唐时期——范围扩大,贸易繁荣①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②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③出现柜坊和飞钱。④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4)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空前繁荣①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④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发达。(5)明清时期——继续繁荣,“商帮”出现①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②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④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⑤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2.特点(1)起源早、不断发展:起自商朝,之后历代不断发展。(2)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组成,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3)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从明朝中后期起,政府实行海禁等政策,阻碍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3.影响因素(1)国家政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国家分裂、战乱不断,就会影响商业发展。(2)农业、手工业发展状况。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明清),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但对农业的过度重视会阻碍商业发展。(3)交通状况。如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国内贸易发展,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统治者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会阻碍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以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之类政策都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5)金融货币的变化。纸币交子和柜坊、飞钱、票号的出现,白银的大量流通,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商业发展。4.社会影响(1)政治方面: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2)经济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社会生活方面: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商人地位不断提高。(4)文学艺术方面:推动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功能: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城市的商业活动: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城市数量和规模: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城市布局: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三、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和商业政策1.商业思想:中国古代的商业思想表现为两种对立斗争。(1)对私营商业是加以限制还是任其发展。以法家思想为代表主张限制私营商业、发展官营商业。这种思想及依此制定的抑商政策,打击了富商大贾的投机兼并活动,遏止了农民舍本逐末之风,对稳定小农经济、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有较深的影响;与抑商思想的重官商、抑私商相反,道家中的黄老学派宣扬经济放任,反对“与民争利”,要国家退出工商业阵地,将商业放给私人经营。儒家的“富民”学说,也主张义利结合、先义后利。(2)轻商思想与重商思想。由于封建等级观念和轻视劳动思想的支配,社会上轻商思想由来已久,法家和儒家对此有一致的立场。重商思想是对商业的重视,对商业客观职能的充分的认识。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商业和商人地位越来越高。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明确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2.商业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具体表现为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2)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盐铁专营制度,也称禁榷制度①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盐铁官营。②汉武帝时期,因北击匈奴,国家军费开支巨大。为增加国库收入,将冶铁、制盐、铸钱等收归官营。官营制度为汉代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也使农民收入减少,负担加重,社会因此动荡不安。③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力虚耗,加之北方藩镇割据,不纳贡赋,朝廷不得已又开始重视盐铁专营。综观中国历史,盐铁官营制度时存时废。通常,国力强盛时,对盐铁的控制相对较少,而国力衰落时,盐铁收入就成了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四、中国古代货币金融演变1.概况(1)商朝:前期以贝壳作为货币,后期出现铜币。(2)战国: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反映了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商业繁荣,也反映了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的历史状况。(3)秦朝:把秦国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通行全国。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4)两汉:汉武帝铸五铢钱作为通行货币。(5)唐朝:铸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的货币,都以此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6)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7)明清: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适应了“一条鞭法”的实行和海外贸易的发展。2.规律(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如贝币向铜币的转变。(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演变。如战国各国铸币到秦朝统一货币。(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如汉初郡国自由铸钱到汉武帝统一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如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到唐发行“开元通宝”,此后铜钱不再用钱文标注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如宋代交子的发行。五、中国古代主要商贸商路1.主要商贸商路概况(1)丝绸之路①汉代: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②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中亚、波斯等地的外国商人足迹遍及各地,沿海港口城市兴起。③两宋: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南宋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④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官方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⑤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2)茶马古道①发展情况: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②历史意义:促进了川藏和滇藏沿线高原城镇化的发展;“茶马古道”也是各民族交往和融合之道;巩固了西南边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主要商贸商路发展的特点(1)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2)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3)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4)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5)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1)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2)隋唐时期,水、陆并进。(3)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发达。(4)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5)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6)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4.启示(1)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3)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史料分析一、商业思想与商业政策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解读】第(1)问,第一小问,做法据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得出取消关卡和禁令,也就是允许自由经商;成效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得出商业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第二小问,目的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得出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后果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得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问题】(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