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基本内容1.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2.在党纲中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放道路。3.精辟对无产阶级解放前景进行了预言。4.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一、科学社会主义与1848年欧洲革命1848年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工农联盟不断革命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论证从1843年起,马克思就开始研究经济学。经过二十五年的辛勤劳动,读了一千五百多本书,做了难以数计的摘录笔记,终于在1867年3月底写成《资本论》第一卷。李嘉图提出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是一个绝对普遍的规律,但他无法合理解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交换。等价交换马克思提出著名的剩余价值学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由必要和剩余两部分构成,剩余时间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地拿去了。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先决条件;马克思用纯粹经济学的方法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找到了“剥夺剥夺者”改变资本主义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可能发生。但它正如新的危机一样肯定会来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和合作工厂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化1875年完成的《哥达纲领批判》的主要建树在于完整而科学地制定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马克思通过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入剖析去获得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预断。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历史进程是马克思发现和预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一)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时期。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太成熟到完全成熟的发展过程。(二)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或第一阶段“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因此它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经济特征: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首先表现在生产资料与劳动的结合方式上。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与生产资料是直接统一的,而不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这个中介来实现他们的统一。如何看待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劳动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按劳分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集体财富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还没有消失,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因而带有某种强制性。在这种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实行按劳分配。等量劳动领取等量的消费资料,不采取商品货币的形式。按劳分配制度的双重性第一次消除了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劳动的剥削现象。实现了劳动平等和分配平等。“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力”。如何看待消灭剥削?“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马克思预测未来社会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不同?为什么社会主义阶段采取“按劳分配”的形式?资本主义社会在通向共产主义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痕迹”。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是社会主义所必须追求的目标。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占有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二)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实现共同富裕;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第一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过渡,整个社会最终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三)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建者。(四)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有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根本方式。(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根本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五、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一)科学性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1.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发展观上;2.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二)革命性集中表现在:1.它是近代产业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产物;2.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和前途。回答巴黎公社的难题,探讨无产阶级同盟。“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身的目的”。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得到农民的“合唱”。(三)开放性和创新性吸取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和实践中和其他流派斗争中发展起来不承认一成不变的教条,面向时代、面向实际、面向未来。六、东方社会理论(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东方社会的动因:1.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革命形势出现新变化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也和1848年的突然袭击一样,都没有什么成果”;东方世界的革命运动却呈现出日益高涨之势。2.解答东方革命的疑难,探讨东方社会革命的可能性;亚细亚生产方式东方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点。东方民族大都集聚于大河流域,由于灌溉和兴修水利的需要,那里普遍存在着土地公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这就所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3.与民粹派交流、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民粹派: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产生于俄国,企图通过知识分子领导农民起来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在农村村社的基础上避免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他们以人民的精粹自居,故称为“民粹派”。口号:“到民间去”基本立足点:俄国人民的绝大多数都充满着公有制原则的精神,是本能的、传统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尽管愚昧无知,但却比更有教养的西欧各国人民更接近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离开过资本主义来探讨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问题。4.西欧经济危机的挑战1873年经济危机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结束寿命的信号危机策源地转移资本主义开始走向垄断工人生存状态发生较大程度改变推迟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明确反对预测未来认识革命方式的改变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与东方社会联系起来(二)超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马克思指出:“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就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就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321年,意大利中部山区部落萨姆尼特人在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大败罗马军队,然后,他们迫使失败了的罗马军队接受“在牛轭下通过”的耻辱,即令战败的罗马军人从两杆矛枪架起的形似城门的“轭”下通过,以示自己的胜利和对方的失败。此后,人们就以此来比喻灾难性的历史经历。跨越的主体是什么?农村公社。跨越的是什么?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以剥削他人劳动、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跨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可以跨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导致的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二是说“如果它在现在的形式下被引导到正常状态,那它就能直接变成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出发点,不必自杀就能获得新的生命”。公社是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和俄国比其他还在资本主义制度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俄国农民习惯于劳动的组合,而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又有利于进行大规模使用机器的联合耕种,因此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汲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俄国走一条非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唯一可能,就是必须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恩格斯对超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补充:资产阶级正如无产阶级本身一样,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谁竟然肯定说在一个虽然没有无产阶级然而也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里更容易进行这种革命,他就只不过证明,他需要在学一学社会主义初步知识。单单是公有制这一共同特性并不会使较低的社会形态产生出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对俄国的公社进行改造的首创因素只能来自西方的工业无产阶级。西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以及与之俱来的以公共管理的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这就是俄国公社上升到同样的发展阶段所必需的先决条件。东方社会理论的意义揭示了超越和不可超越的辩证关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深化了社会历史理论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不可逾越性各个民族的发展既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又具有偶然性、个别性和差异性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的时代条件提出了一些原则,但是这些原则怎样贯彻,在什么条件下贯彻,怎样去创造这些条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应当赋予这些原则怎样的时代特征和实现形式,有赖于后来的共产党人去探索。如何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俄国及其他经济落后的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和先决条件?如何理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