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xx历史厚重、山川壮美、人杰辈出、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源远流长;xx被誉为“黄帝之都·女娲故里”,这些都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有助于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光荣革命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工作目标注重因地制宜,突出xx特色,打造具有溱洧风格、国家标准的研学旅行精品工程:建设一批层次分明、各有特色、示范引领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打造一批xx特色、主题鲜明、影响深远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培养一批志在研学、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研发一套基层可推、一线可学、外地可鉴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立一套责任清晰、科学规范、保障到位的研学旅行管理机制。努力形成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措施到位、运行操作规范有序、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学校和学生积极参与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三、基本原则(一)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自然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二)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三)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四)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五)协同性原则。研学旅行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单位要统筹协作,分工负责,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四、主要任务(一)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心校要加强对本辖区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统筹安排和指导。全市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学校整体方案,做到有课时、有师资;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灵活有效。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在正常上课时间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七到八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含职教中心),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每学年安排一至两次研学旅行。(二)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由市教体局牵头,会同发改委、文广旅局,依托xx丰富厚重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结合市情、乡情、校情、生情,遴选建设一批安全适宜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对基地(营地)实行定期评估验收和动态管理。各基地要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有针对性开发基地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力争做到“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为支撑,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主题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体验相对丰富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可结合我市特色资源,打造主题式研学线路,如:围绕“华夏文明之源——大美xx”主题,结合xx的伏羲女娲文化、黄帝文化、岐黄文化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红色xx”主题,挖掘中原豫西抗日纪念园、密南抗日人民政府遗址、山头湾夜校农民协会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厚重xx”主题,结合xxXX县衙、轩辕丘XX寨城址、打虎亭汉墓等丰富的历史遗迹、溱洧文化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生态xx”主题,利用我市丰富的绿水青山、特色农业、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生态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出彩xx”主题,利用xx改革开放40年成果,xx新貌、科技创新、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区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三)加强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研学旅行课程是体现研学旅行教育性的核心,精心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要以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联合基地和研学机构,将研学旅行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开发具有xx特色的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编写适合我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精品课程和专题读本,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县情市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地方课程体系。(四)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研学旅行工作要实行校长负责制,要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负责人。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研学旅行专业人员,按照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组织开展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后期保障和突发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辅导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纳入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学校教师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五)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要探索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形式,提前拟定活动计划并按管理权限报市教体局备案,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信息化平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加强学生和教师研学旅行事前培训和事后考核。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要配备一定比例的学校领导、教师和安全员,也可吸收少数家长作为志愿者,负责学生活动管理和安全保障,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权利。学校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有资质、信誉好的委托企业或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企业或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六)健全经费筹措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交通部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公路出行严格执行儿童票价优惠政策,在能力许可范围内积极安排好运力。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要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减免场馆、景区、景点门票政策,提供优质旅游服务。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门票按规定实行全免,公益性博物馆、科技馆等按有关规定落实门票减免政策,其它场馆门票价格在规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原则上要低于社会旅游团队价格,同时提供优质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参加研学活动的费用予以免除。人寿保险部门会同市教体局将研学旅行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七)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全市中小学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市教体局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为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市教体局和文广旅局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辆;完善研学旅行基地周边的公路标志标识设施,为研学旅行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公安部门要加强对研学旅行住宿的宾馆、酒店行业治安管理的指导,依法查处运行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积极为学生研学旅行交通安全提供保障和便利。人寿保险部门负责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共青团组织要将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大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服务志愿者活动。(八)建立研学旅行科学评价和内涵发展机制建立市研学旅行专家库,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探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的有效模式,研究和解决研学旅行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结合研学旅行工作的开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与评价,保障研学旅行健康、有序发展。学校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将研学旅行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注重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发展,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研学旅行文化交流,巩固研学旅行成果。中小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时,要以启发、引导为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学生将研学的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并通过PPT、视频、调查报告、漫画、图表、诗画等方式进行汇报展示。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学旅行的研究报告会、演讲赛、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研学旅行成果。全市各中小学要注重探索总结,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推动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九)加强研学旅行信息化管理依托我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等相关工作的建设与交流工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交流、展示等提供服务,汇聚研学活动生成的信息,分析评价学生研学旅行开展情况和成效,实现研学旅行分层级、分区域、全过程的信息化有效管理。五、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2019年4月—5月。成立研学旅行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印发《xx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中小学动员会,各校制定研学旅行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全市各中小学(含职教中心)实施方案于5月30日前报市研学旅行办公室。(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确定2—3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各试点学校可根据教学计划、学生活动实际情况和需要,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做好研学旅行的资料汇总和经验传承,为全面推广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工作做科学指导。1.开发3—5条精品线路。2.认定一批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3.召开全市研学旅行工作培训会,聘请专家对学校校长、研学旅行工作有关领导、班主任、基地负责人、旅行社研学旅行辅导员等进行培训。4.成立市研学旅行课程研发小组,打造研学旅行精品课程,编制《xx市研学旅行课程汇编》《xx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手册》。5.进行阶段总结。举行研学旅行交流研讨会,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三)总结推广阶段:2019年8月—。总结研学旅行工作取得的成果,适时组织召开总结交流会,推广成功经验,并建立长效机制。六、保障机制(一)统筹协调,加强领导。由市教体局牵头,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人寿保险部门和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xx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领导小组要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工作方案,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定期检查工作推进情况,加强指导督办。(二)强化督导,规范管理。市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专项督导范围,重点对研学旅行经费保障、基地建设、优惠政策、部门职能、规范管理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督查,确保研学旅行收到实效。(三)以点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