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材料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在谈到人是有目的地“支配自然界”之后,话锋一转,说道:“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在山南坡砍光了在北坡被十分细心地保护的松林,他们没有预料到,这样一来,他们把他们区域里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他们更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在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并不知道他们也把瘰疬(luoli)症和多粉的块根一起传播过来了。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7~518页)请根据恩格斯的这一段话,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的。参考答案:(一)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恩格斯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他说,世纪马铃薯传入欧洲,既带来了新食物,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就对人类发出过警示良言/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现实意义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反映,它向当代人提供了认识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在今后的发展中,人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在最合适于自然的条件下改造利用自然,这是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性的必然选择。恩格斯以其辩证的方法和前瞻的眼光阐明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它为当代人类保护自然环境、摆脱生存环境危机,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指导。1.重塑人与自然关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矛盾深化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错位。长久以来,人类始终以自我为中心,走人类中心主义的路线。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内在价值,其他存在物都无内在价值,只有工具价值。近代以来由于科技快速进步,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走向了极端,对自然的危害日益明显。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巢臼,是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试图去主宰自然,而应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以正确态度对待科学技术,把价值观由只关注人转向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合理地在自然承载范围内改造自然,这样才能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误区,保持人与自然间动态平衡。2.贯彻新的思路和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就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获得尽量多的物质财富,认为人类所有对自然的改造都是合理的,认为人类对自然的变革是不受限制的,认为物质生产发展的速度越快越好。而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发展中渗透了太多功利主义思潮,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人文境界、人文精神,严重阻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是对GDP数量增长的盲目追求,它成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二是消费及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多年来我们强调刺激消费,而对合理引导消费和生活方式则做的比较少,造成不小的负效应,危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3.建构生态文明,走生态化发展道路面临的严峻现实要求必须建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人们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可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二是人们思维方式的绿化、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生态学化的大学科群的崛起;三是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则的建立、完善和相应环境机制的形成等。指的是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与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生态高效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具有资源利用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在空间上的持续性、在效率上的高效性三个特征,发展生态经济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合理的物质变换,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平衡。二、如何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互动关系?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互相联系为一个整体,构成整个社会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的互动,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促进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相互联系的结构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先导,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革,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从而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乃至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而通过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而且,科学技术本身也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本身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技术通过影响文化教育和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是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经济实力决定了投入科学技术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范围和速度,影响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发挥。与此同时,经济基础通过对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的影响,通过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文化教育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是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先进的社会制度,合理的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宽松、安定的政治环境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先进的社会制度,合理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中,每一领域都以其它领域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其它领域的发展,最后又反过来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制约第一,由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各自发展水平的限制,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和支持能力是有限度的,这就与它们发展的需要相冲突,从而成为它们发展的制约因素。首先,科学技术由于受到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和支持能力是有限度的,因雨不可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大量科学技术问题如果无法得到解决,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如果不能起到先导作用,那么就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次,经济由于发展水平限制,其对科学技术、社会的促进作用和支持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也不可能完全满足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也可能制约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社会如果得不到经济上充分支持,其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再次,社会由于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对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支持能力也是有限度的。社会制度飞各种体制和政策的不完善,文化教育的不发达,思想观念的落后等,都会制约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如果因发展水平的限制,其促进作用不能满足需要时,就会成为制约因素。第二,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发展方向的相互背离,必然会对三者的发展起制约作用。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后果。如果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背离,就会最终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经济、社会如果不是朝着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方向发展,也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经济建设不是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科学技术的功能就得不到发挥,最终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社会制度、各种体制和政策乃至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有背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都将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发展比例的失调,也会造成对三者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物质、能量、信息的总投入量是确定的。如果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某一领域投入过大,必然会减少对其它领域的投入,因而会造成三者发展比例的失调,从而影响到三者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过少,不仅科学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而且由于科学技术得不到有效的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因而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过大,必然要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因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过快,超出经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必然导致科研成果的闲置,造成浪费;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制约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同,对经济、社会的投入过少,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过慢,而且还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投入过大,会减少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就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这三者中,对某一领域投入过少,不仅会影响到该领域的发展,而且还会进一步制约其它领域发展;对某一领域投入过大,则会影响到对其它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并反过来又影响自身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的结构中,三者既表现为相互促进,又表现为相互制约。当三者的发展互相协调时,三者表现为相互促进;当三者的发展产生失衡,发展比例失调,造成某一领域发展的超前或滞后,三者则表现为相互制约,并影响到三者整体的发展。因此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必须强调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切实保证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功效。三、“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有一项是“朱棣文完成现代版‘比萨斜塔实验’”。这里所说的朱棣文指的是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其所完成的“现代版”指的是他在斯坦福大学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坠落”原子而精确测算出了单个原子所受的重力加速度,并发现这一速度与由数十亿原子组成的宏观尺度物体所受重力加速度相同,即微观原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