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勘探概论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标准文案大全物探复习资料第一章,重力勘探重力的单位:在SI制中:g(重力加速度)的单位为1m/s2,规定1m/s2的百万分之一为国际通用重力单位(gravityunit),简写为g.u.,即:ugsm.10/162有时也用Gal(伽)作为重力单位,与其它单位关系如下:365211010110..110/GalmGalGalmGalgumGalms重力等位面处处与重力(g)正交,故又将重力等位面称为“水准面”;当c取某一定值的水准面与平均海平面重合时,则这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地球表面正常重力场的基本特征(1)正常重力值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人们根据需要而提出来的;(2)正常重力值只与纬度有关,在赤道处最小(9780300g.u.),两极处最大(9832087g.u.),相差约51787g.u.;(3)正常重力值随纬度变化的变化率,在纬度45°处最大,而在赤道和两极处为零;(4)正常重力值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率为-3.086g.u./m。重力随时间的变化1、长期变化原因:地壳内部的物质运动,如岩浆活动、构造运动、板块运动有关。特点:变化十分缓慢、幅度小,在短时间内变化很弱,故在重力勘探中不予考虑。2、短期变化(日变化)原因:地球与太阳、月亮之间的相互位置变化引起(即与天体运动有关)。在重力勘探中,由地下岩(矿)石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0ggg观标准文案大全造成g观与g0之间差别的原因:(1)重力观测是在地球的自然表面上而不是在大地水准面上进行的(自然表面与大地水准面间的物质及测点与大地水准面间的高差会引起重力的变化);(2)地壳内物质密度的不均匀分布;(3)重力日变化.。引起重力异常的条件:(1)探测对象与围岩要有一定的密度差;(2)岩层密度必须在横向上有变化,即岩层内有密度不同的地质体存在,或岩层有一定的构造形态;(3)剩余质量不能太小(即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4)探测对象不能埋藏过深;(5)干扰场不能太强或具有明显的特征。岩(矿)石的密度的一般规律:火成(岩浆)岩密度>变质岩密度>沉积岩密度根据长期研究的结果,认为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为:(1)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成分;(3)岩石所承受的压力等。火成岩:(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2)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同一岩体不同岩相带,由边缘相到中心相,密度逐渐增大;(3)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也会造成同一岩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密度,喷出岩小于侵入岩。(4)年代老的岩体的密度小于新岩体的密度。标准文案大全沉积岩:1、沉积岩一般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灰岩、页岩、砂岩等,这类岩石密度值主要取决于孔隙度大小,干燥的岩石随孔隙度减少密度呈线性增大;2、孔隙中如有充填物,充填物的成分(如水、油、气等)及充填孔隙的百分比也明显地影响着密度值;3、随着成岩时代的久远及埋深加大,上覆岩层对下伏岩层的压力加大,这种压实作用也会使密度值变大。变质岩:变质岩的密度一般大于原岩的密度;变质程度越深,密度越大;动力变质而使岩石破碎,则密度减小。(1)变质岩的密度与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关,这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程度来决定;(2)通常,由于重结晶等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将使变质岩比原岩密度值加大;经过变质的沉积岩,如大理岩、板岩和石英岩比原生石灰岩、页岩和砂岩更致密些。(3)由于变质作用的复杂性,所以这类岩石的密度变化显得很不稳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矿石:金属矿:σ很大,一般大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g/cm³)非金属矿:其σ小于岩石的平均密度(2.7g/cm³)重力勘探工作任务:1、重力预查,目的:大地构造的基本轮廓(如断裂带、岩体的分布等)的资料;2、重力普查,目的:划分区域地质构造、圈定岩体及储油构造,比较确切地指示成矿远景区;3、重力详查,目的:详细地研究工区重力异常的规律和特点,寻找局部构造或岩、矿体;4、重力细测,目的:构造、岩体、矿体的形态及产状。为了获得单纯由地下密度不均匀体引起的重力异常,则必须消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通常要进行如下校正:标准文案大全(1)地形校正(2)中间层校正——消除自然地形起伏干扰(3)高度校正(4)正常场校正——消除地球正常重力场影响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都与测点高程Δh有关,将这两项合并起来,统称为布格校正(δg布)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就是对观测值仅作正常场校正和高度校正,反映的是实际地球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与参考椭球体的偏差:0ggggA-+=高自即经过正常场校正、地形校正、布格改(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0ggggggA-+++=中高地布均衡异常即为对布格重力异常再作均衡校正,表示了一种完全均衡状态下其异常所代表的意义。0ggggggA-+++=均布地均球体:标准文案大全水平圆柱体:垂直台阶平面异常特征:等值线为一系列平行台阶走向的直线,在断面附近等值线最密,称为“重力梯级带”,且异常向台阶延伸方向单调增大。不同埋深的台阶剖面(a)和铅垂台阶的Vxz、Vzz、Vzzz标准文案大全断层的重力异常理论曲线:标准文案大全直立脉(板)状体:当脉(板)倾斜时,△g曲线不对称,脉倾斜方向一側曲线平缓,另一側,曲线变陡。第二章:磁法勘探磁法勘探:它是以地壳中各种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为物质基础的,由于岩、矿石间的磁性差异将引起正常地磁场的变化(即磁异常),通过观测和研究磁异常来寻找有用矿产或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磁法勘探与重力勘探间的几点差别:标准文案大全1,就异常的幅值而言,磁法异常比重力异常大得多;2,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较多,而磁异常反映的地质因素较单一;3,地质体的磁异常特征比相应的重力异常复杂。磁法勘探的应用:1、直接寻找具有磁性的金属矿体,如磁铁矿、磁黄铁矿等;2、间接寻找无磁性的金属矿与非金属矿体,如铅锌矿、铜矿、石棉矿等;3、地质填图,如圈定磁性的岩体、断裂等;4、研究大地构造、了解结晶基底的起伏等;5、在古地质学方面的应用等;6、其它方面的应用。磁感应强度B:SI制单位特斯拉(T),1T=1Wb/m2,通常用较小的单位nT(纳特),1nT=10-9T在CGSM单位制中:用γ(伽傌)为磁场强度的单位;两种单位制之间的关系为:1γ=1nT。磁化的本质:在外磁场作用下,物体中原子磁矩(m)趋外磁场方向定向排列的结果。存在地球周围的具有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为地磁场。地球磁场的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个磁极,磁北极(S极性,地理北极附近)和磁南极(N极性,地理南极附近),磁轴与地理轴不重合,交角为11.5°。2,一个均匀磁化的球体(或位于地球中心的一个磁偶极子)的磁场类似。3,地磁场是一个弱磁场(平均强度为50000nT,比普通马蹄形磁铁要弱得多),但基本稳定。4,成分复杂,由各种不同起源、不同变化规律的磁场成分叠加而成。5,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缓慢变化或基本不变稳定磁场和随时间变化较快的变化磁场。地磁场的构成:标准文案大全(一)偶极子磁场BSN1,人们发现,地磁场的空间形态与一个位于地心的磁偶极子(称为地心磁偶极子)的磁场相似;2,这个地心磁偶极子的磁场强度约占整个地磁场强度的80%一90%;3,地心磁偶极子轴和地轴斜交成11.50的角度;4,地磁极:地心磁偶极子轴线与地面交于南北两对称点,我们把这两点叫做地磁极。(二)非偶极子磁场Bm1,更详细研究地磁场的空间分布时发现,在相当大的地域内,地磁场的分布与偶极子磁场不完全符合;2,实际地磁场和理想的地心偶极子磁场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若把这差异(即从正常磁场使中减去按偶极子算出的磁场值)叫做非偶极子磁场,它约占地球总磁场的10%一30%;3,因此用地心磁偶极只能作为描述地磁场的一级近似。(三)变化的磁场δB1、长期变化的磁场基本磁场随时间的缓慢变化,称为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特点:(1)周期长(周期为年、几十年或更长),变化缓慢;(2)地球磁场的西向漂移(如大陆磁场中心、磁倾角等的西向漂移);(3)地球磁矩的衰减变化。由于长期变化的周期长,幅值小,故在磁法勘探中可不考虑长期变化的磁场。标准文案大全2、短期变化的磁场主要起源于固体地球外部各种电流体系产生的磁场。按其变化特征可分为两类:(1)平静变化(日变化)连续出现的,比较有规律且有一定周期的变化。特点: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白天变化大,夜间变化小;夏季变化大,冬季变化小;同一地点、不同日期,则日变化变化不相同;同一磁纬度的不同地点,日变化变化形态及幅度相同。(2)扰动变化偶然发生的、短暂而复杂的变化。强度大的磁扰动变化,称为“磁暴”。特点:变化剧烈(强度可达几百~上千nT)、无规律,持续时间为几小时~几天。(四)、磁异常实践证明,在消除了各种短期磁场变化以后,实测地磁场与作为正常磁场的主磁场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就称为磁异常。磁异常是地下岩体、矿体或地质构造受到地磁场磁化以后,在其周围空间形成并叠加在地磁场上的次生磁场,因此它属于内源磁场(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磁异常中由分布范围较大的深部磁性岩层或区域地质构造等引起的部分,称为区域异常;由分布范围较小的浅部磁性岩、矿体或地质构造等引起的部分,称为局部异常。标准文案大全总磁场强度(B)等值线图特征:等值线与纬度线近似平行,在磁赤道约30000~40000nT,向两极增大,在两极约为60000~70000nT。垂直强度(Z)等值线图特征:与纬度线大致平行,在磁赤道Z=0,向两极绝对值增大,约为磁赤道水平强度的两倍,磁赤道以北Z0,以南Z0。水平强度(H)等值线图特征:沿纬度线排列,在磁赤道附近最大,向两极减小趋于零,全球各点除两磁极区外都指向北。等倾(I)线图特征:与纬度大致平行,零倾线在地理赤道附近,称为磁赤道,它不是一条直线,磁赤道向北倾角为正,向南为负。等偏(D)线图特征:从一点出发汇聚于另一点的曲线簇,明显地汇聚于南北两磁极区,两条零偏线将全球分为正负两个部分。感应磁化强度(Mi):岩、矿石被现代地磁场磁化后,所获得的磁化强度。其方向与地磁场方向一致。天然剩余磁化强度(Mr):岩、矿石形成时,被当时地磁场磁化后保留下来的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与现代地磁场无关,其方向与岩矿石形成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天然剩余磁性的类型有:热剩余磁性,化学剩余磁性,沉积剩余磁性和粘滞剩余磁性。火成岩的剩余磁化方式主要是热剩磁。所谓热剩磁就是炽热熔岩,其温度都在磁性矿物居里点(500一7000C)以上,从地下喷出地面后在地磁场中冷却至常温的过程中,磁性矿物因受到当地、当时地磁场的作用,而平行于地磁场的方向被磁化,其结果获得很强的剩磁,这种剩磁称为热剩磁。热剩磁有以下几个特点:(1)热剩磁的强度大。弱磁场中,热剩磁比常温下用外磁场磁化后的剩磁(称为等温剩磁)强几十至几百倍;(2)热剩磁的方向与外场一致。因此,火成岩的天然剩磁方向一般代表岩石形成时期的地磁场方向;(3)在弱磁场中热剩磁的强度正比于外磁场感应强度B;(4)热剩磁主要在居里点附近获得;标准文案大全(5)热剩磁有很高的稳定性。沉积岩的剩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沉积剩磁,另一种是化学剩磁。岩石碎屑携带原已具有剩余磁性的矿物颗粒,在成岩(包括沉积、压实、固化等)过程中,由于地磁场的作用,使矿物颗粒的剩余磁性按着当时的地磁场方向取向并被固定下来的剩磁叫做沉积剩磁。沉积剩磁很稳定。某些矿物在地磁场坏境中发生了化学变化或重新结晶,也可能获得相当高的磁化强度。矿物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剩磁就叫做化学剩磁。岩(矿)石磁性的一般特征:火成岩磁性>变质岩磁性>沉积岩磁性1、火成岩由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磁性由弱→强。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其磁性不同,喷出岩磁性>侵入岩磁性;不同时代的同一成分火成岩其磁性不同,年代新的磁性>年代老的磁性;同一成分岩体的不同岩相带磁性不同,由边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