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质量方针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成本原则。依法组织生产合格药品,保证向社会和客户提供安全、有效、均一、稳定的产品;不断研究和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优化工艺,改进装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达到持续降低质量风险,合理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2、质量风险管理组织与职责2.1本公司建立三级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有组织的全面开展公司全员参与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2.2质量(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图2.3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作为本企业质量风险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总经理或总工任组长,质量受权人及分管各部门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质量保证、行政、财务、生产、工程、采购供应、仓储物流、化验和销售等部门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为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的执行机构,由质量受权人领导,质量保证部部长为具体工作的执行人。2.3.1总经理或总工质量风险管理职责全面领导本企业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对产品质量负总责,为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适当的资源配置,如人力、资金、物料、厂房采购供应仓储物流质量受权人质量保证部/质量风险评估会议质量控制工程设备技术研发计量销售生产制造行政人事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总工或总经理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2页共51页和设备等。2.3.2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风险管理职责在总经理或总工的领导下,制定本企业的质量方针和风险管理目标,监督质量风险责任的落实,组织各相关部门对重大质量事项或高级别(A级)风险质量事件进行直接的三级评估和决策,或授权质量受权人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质量风险评估会议,对风险事件进行三级评估。2.3.3质量受权人及质量保证部质量风险管理职责质量受权人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委派,领导质量保证部及其负责人,贯彻企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风险管理规程;监督落实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做出的重大质量决策(包括对A级风险做出的决策)和召集有关部门人员对A级决策的执行效果开展评价;领导质量保证部监督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执行情况,对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及各部门的一级评估结论和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二级评估、评价工作。对评定为A级的风险事件,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评定为B级的风险事件进行决策、监督执行和开展效果评价,对评定为C级的风险事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要求,由一级评估部门自行做出决策,并对决策进行备案、监督执行情况,开展效果评价;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质量回顾与分析工作;定期向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提交质量安全分析报告。2.4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及部门质量风险管理职责: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部门负责人按照本部门在企业中的工作职能与分工,领导本部门履行质量风险管理职责。对影响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预防发生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措施纠正已经发生的风险至可接受范围;监督所属岗位及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正确执行管理和操作规程;对本部门出现的影响或可能影响质量的异常情况开展详尽的调查和一级风险评估,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向质量保证部报告质量风险事件及一级评估结论;对低级别质量风险事件进行决策;配合质量保证部或其他部门对B级以上(含B级)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3页共51页质量风险开展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正确执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质量保证部做出的质量决策及预防与纠正措施;自觉接受质量受权人及质量保证部的监督与管理。各部门内部设置专职的质量风险管理员,负责日常风险管理的组织工作。2.5部门以下各岗位人员为基层质量风险管理岗位各岗位质量风险管理职责: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正确执行管理和操作规程;对本岗位影响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和初级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控制,预防发生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措施纠正已经发生的风险至可接受范围;向所属部门及时报告本岗位出现的影响或可能影响质量的异常情况,并配合开展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正确执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质量保证部及所属部门做出的质量决策及预防与纠正措施;自觉接受质量受权人、质量保证部及所属部门的监督与管理。2.6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图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4页共51页3.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3.1质量风险分级管理,不能分类管理。•药品生产的组织过程极其复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众多,情况错综复杂,管理难度高。为规范、有序地开展风险管理岗位—风险识别和初评风险识别初级评估主管部门—一级评估上报临时控制A、BC、D决策监督执行上报质量保证部(质量受权人)—二级评估备案AB决策监督执行上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直接三级评估质量风险评估会议—三级评估B、C质量受权人授权A决策监督组织执行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5页共51页工作,必须区分风险的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同时,机械、刻板的归类法难以涵盖无处不在的风险因素,极易造成风险的误识和遗漏,不利于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风险管理的最佳方法是按照危害程度制定风险的分级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凭借知识、经验和可靠的数据,对事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风险级别评估。3.1.1质量风险级别的划分原则3.1.1.1A级风险—严重风险•指与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偏离,或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必然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的;或产品可能对使用者造成高危健康损害的。此类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高危健康损害-致畸、致残、致突变等不可逆损伤;或危及生命,导致急救,甚至死亡;或不可预知的损伤。药品自然属性导致的不良反应除外。3.1.1.2B级风险—主要风险•指与企业质量方针、内部规程和标准,或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可能造成企业较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的;或产品可能对使用者造成非高危健康损害的。•非高危健康损害-可预知的一过性的可逆伤害或疗效降低,不需要急救。药品自然属性导致的不良反应除外。3.1.1.3C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与企业质量方针、内部规程和标准,或药品GMP要求有轻微偏离,可能造成企业一定程度经济损失的;或提示质量趋势向坏,不加以控制可能发展为A、B级风险的;不会造成使用者严重健康损害的。3.1.1.4D级—无风险或风险微乎其微,完全可接受。3.2全员参与,根据质量风险级别,分层级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层级越高,负责管理的风险级别越高。3.3质量风险管理实行闭环管理模式。3.3.1必须对质量风险管理管理过程中识别出的风险加以控制或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6页共51页彻底消除,并对管理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其管理过程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3.3.2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图: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预防与纠正→必要的确认与验证→效果评价→文件修订→监督执行。4.质量风险管理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三个阶段:4.1产品上市前(GLP/GCP)、上市中(GMP)、退市后(GMP)。4.2GMP的风险管理涉及后两个阶段,重点在第二阶段。5.质量风险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5.1对应本公司质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建立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体系。质量风险管理文件体系结构图5.2本规程为公司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三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系统),指导公司内部所有质量风险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各子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均按本规程的原则和内容执行。本规变更控制子系统上市前的风险管理系统GLP/GCP上市中的风险管理系统GMP《质量风险管理规程》退市后的风险管理系统GMP质量管理体系偏差处理子系统质量回顾与分析子系统纠正与预防子系统质量管理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文件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产品发运与召回自检确认与验证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7页共51页程的起草与修订工作由质量保证部草拟,并负责征求和汇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向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提出,经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讨论,总经理或总工批准执行。5.3本公司质量风险管理体系采取主抓核心,辐射全局的构架。确定变更控制、偏差处理、质量分析与回顾、纠正与预防、确认和验证等5个子系统为质量风险管理的核心系统。上述5个子系统应按照本规程规定的职责与分工、原则、内容及管理模式分别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二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系统。二级质量风险管理文件的起草、修订工作由质量保证部草拟,并负责征求和汇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向质量受权人提出,经质量受权人审核后,批准执行。5.3.1各核心子系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5.3.1.1变更控制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预防变更对产品质量可能产生不良影响(风险)的系统。5.3.1.1.1管理内容包括: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变更。确定管理程序,明确各部门的责任。5.3.1.1.2管理程序包括:变更提出、风险评估、决策与批准、执行与监督、效果评价、回顾与分析。5.3.1.1.3变更的风险评估级别:按风险的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分为A、B、C、D四个级别。5.3.1.1.4管理原则:变更风险分级不分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员参与变更控制过程,按风险级别实施层级管理;变更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5.3.1.1.5文件制定与修订:由质量管理部门起草、修订《变更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经企业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由总经理(或总工)批准执行。5.3.1.2偏差调查处理系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对已经发生的影响药品质量的事件进行风险调查和处理的系统。5.3.1.2.1管理内容包括:制定偏差的定义;积累汇总与生产和检验有关的所有质量数据,制定和修订纠偏限;对出现的数据偏离、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8页共51页违规行为,以及可能影响质量的各种异常情况进行风险调查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做出处理决定;根据该系统的监测、评估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改进措施,消除风险因素或降低偏差出现的频次。确定管理程序,明确各部门的责任。5.3.1.2.2管理程序包括:定义本企业的偏差;制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偏差标准,具备数理统计条件的标准必须制定警戒限、纠偏限(偏差限)、内控限、超标限;偏差的确认与报告;偏差的调查与风险评估;提出纠偏措施;决策与批准;执行与监督;纠偏效果评价;质量回顾与分析;系统的改进措施。5.3.1.2.3偏差的风险评估级别:按偏差可能造成的风险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分为A、B、C、D四个级别。5.3.1.2.4管理原则:定义准确,标准适度;风险分级,层级管理;全员参与,分工明确;纠偏得当(合法、科学、及时、经济),跟踪问效;过程受控,适时回顾。5.3.1.2.5文件制定与修订:由质量管理部门起草、修订《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经企业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由总经理(或总工)批准执行。5.3.1.3质量回顾与分析系统是“定期”对所有生产的药品按品种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生产及质量管理工作改进方向的系统。是以品种为单位,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总结生产和质量管理现状,确定改进方向与措施的系统。“定期”既可以为时间节点,也可以为工作量累积节点,具体见《质量回顾与分析标准操作规程》。5.3.1.3.1管理内容包括:确定开展质量回顾分析的周期,可以是时间节点,或是批次节点,或是质量状况节点;设定应该开展质量回顾分析的品种条件,比如批次数量、各种变更情况、偏差频次及纠偏情况等;确定质量回顾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确定管理程序,明确各部门的责任。5.3.1.3.2管理程序包括:质量部门按照周期和设定条件随时确定开展质量回顾分析的品种目录;根据回顾分析的目的,确定具体质量风险标准操作规程编码:第9页共51页品种的回顾分析内容和方法,准备历史资料和数据;开展分析;做出结论,指出现存风险及级别,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并形成报告;上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做出改进决定;制定改进计划;改进措施的执行与监督;改进效果的确认;完成改进报告。5.3.1.3.3质量分析与回顾的风险评估级别:按偏差可能造成的风险严重程度由重到轻分为A、B、C、D四个级别。5.3.1.3.4管理原则:定义准确,目标明确,周期合理,条件适度;回